同樣上幼兒園,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兩個推銷員到一個貧瘠荒涼之地考察,看見當地人都赤腳走路,回來後向領導報告結果。

一個推銷員搖頭嘆息:“太窮了,那裡的人連鞋都買不起,我覺得我們在那裡沒法開拓市場。”

另一個推銷員成竹在胸:“我覺得那是一片很好的市場,我們可以在那裡開闢一個賣鞋的市場,一開始先免費提供一些給他們,等他們逐漸習慣穿鞋,感覺赤腳不方便時,就會買我們的鞋了。”

結果,如他所言,不到一年時間,那片市場順利打開,他也順利被晉升為銷售總監。

故事或許只是個故事,但是它也從側面反應出這樣一個事實:

同樣是推銷員,不一樣的態度,不一樣的結局。

正如孩子上幼兒園,不同的父母,面對問題時,不同的表現,甚至說,同樣上幼兒園,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同樣上幼兒園,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當孩子在幼兒園受傷時 ↓↓↓

女兒說,她的同桌小米上週發生了一件“大事”。

小米與同伴可可打鬧,胳膊肘擦破了皮,但是還沒有流血,小米媽媽前天到學校找老師,說老師沒看好孩子,還讓女兒給作證小米是被可可絆倒的。女兒越說越激動,倒像是為老師抱不平了。

的確,孩子在幼兒園受傷,大人心焦難過,但是,凡事貴在同理心,處理方式的不同,也從側面反應了家長的層次......

睿智型家長這麼認為: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磕磕碰碰都是在所難免的,這是生活在教著孩子成長。幼兒園那麼多孩子,老師很難方方面面都給照顧到無微不至,大家相互理解。

理智型家長這麼認為:

“孩子磕著碰著我們也會擔心,但是我相信老師不是故意疏忽的,既然已經發生了,責備誰也沒有作用。先安撫好孩子,再找老師溝通,可不能在這樣了。

奇葩型家長這麼認為:

“為什麼受傷的偏偏是我家孩子?一定是老師沒用心照顧。”

“不行,一定要找老師討個說法,這樣哪行!”

同樣上幼兒園,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當幼兒園組織參加親子活動時 ↓↓↓

週末鄰居豆豆媽跟我說起,最近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懂事,他真的長得好快,現在很想再參加一次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以後孩子長大了就沒有機會了.....

我一邊笑她想的太多,一邊也在反思自己,我很少有時間參加孩子幼兒園的活動,與其他家長相比,我不是一個睿智型的家長......

睿智型家長這麼認為:

“如果幼兒園不舉辦親子活動,我想這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幼兒園,因為親子活動既拉近了我跟孩子之間的關係,又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是不可或缺的。

理智型家長這麼認為:

“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確實會佔用我們上班的時間,我們有時也感到很為難,但是不管怎麼地,能去就一定去吧。”

奇葩型家長這麼認為:

“什麼?幼兒園又要家長參加活動?這一天天的,不幹別的了,我不用掙錢嘛?我們是因為沒時間帶孩子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的好嗎?”

同樣上幼兒園,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當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時 ↓ ↓ ↓

家長會時,老師說的一句話我覺得記憶猶新:

“一切都順從孩子,將來90%會收穫一個一切都反抗你的孩子!”當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時,你是怎麼想的呢?

睿智型家長這麼認為:

“對於孩子這種不想上幼兒園這種行為,我們理解,但是不贊同。按時入園是孩子必須要遵守的準則,時間觀念和規則觀念一樣都不能落後。準時入園既是對老師的尊重,也是對老師辛勤工作的回報”。

理智家長這麼認為:

“我不一定會告訴孩子一定要準時入園,但是我會告訴孩子不去幼兒園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並盡力讓孩子去幼兒園”。

奇葩型家長這樣認為:

“孩子還這麼小,睡過頭很正常,等以後慢慢大一點就好了”。

“這幾天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是不是班裡有孩子欺負她?是不是老師打他了?”!

同樣上幼兒園,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時 ↓ ↓ ↓

睿智型家長這孩子:

“寶貝,今天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啊?”

“寶貝這幾天學唱的歌真好聽,回家再唱一遍給媽媽聽可以嗎?”

“寶寶今天一天都沒有尿溼褲子,老師今天表揚你了呢!媽媽真替你高興!”

奇葩型家長這樣問孩子:

“寶貝,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你說實話。”

“寶貝,今天在學校有沒有愛欺負啊,你告訴媽媽,媽媽給你出氣!”

“你今天在學校就學會這麼點東西啊?”

寫在最後

三人行,必有我師。孩子上幼兒園的這一年,好多家長都是我的導師。她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一顆睿智的心,包含寬容與理解,釋放溫馨與友善。有這樣的一顆心,我相信,孩子在幼兒園的三年,必是圓滿的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