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代明君,死無其所,屍體還被泡在水中

墓葬傳統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大多人認為,就算生前有多麼的曲折和困難,死後也一定要找個舒服安靜的住所。由於古代封建迷信思想嚴重,除了會在人死後燒掉生前的枕頭和其他物品外,有條件的人家還會請人做法事或請和尚來超度,可以說,人死後的一些事情比活著時的事還要重要。就算是現在,人們為死去的親人選擇墓地時,即使不懂風水,也要儘可能的選擇一個日照好,綠化好的地方。

清朝一代明君,死無其所,屍體還被泡在水中

普通百姓都這樣,古代的皇家貴族對這一點看的就更加重要。皇家墓地的規格除了要匹配墓主生前的地位,在風水上更要起到保護後人,保佑祖宗留下的基業千秋萬代。

清朝一代明君,死無其所,屍體還被泡在水中

大多數的皇帝生前就會為自己選好風水寶地,建造陵墓。死後還要放入大量珍貴的陪葬品。古代皇帝留下的陵墓完全可以被稱為一座國家寶藏。

清朝一代明君,死無其所,屍體還被泡在水中

清朝皇帝康熙,無論是在清朝還是整個歷史上都可以被稱上一位好皇帝。康熙在位期間,平定三番,收復臺灣,鎮壓準噶爾。不但保衛了國家的統一,還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

如此明君,定會為自己找到一座風水寶地。然而千算萬算,他的陵墓還是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清朝一代明君,死無其所,屍體還被泡在水中

民國時期最大盜墓賊率先盯上了康熙陵,但是因為墓中有大量的黃水,就放棄了這次行動。但這並不代表他安全了,康熙的墓還是遭到了一夥經驗豐富的盜墓賊的盜取,不但全部陪葬品被盜,自己和妃子的屍體也被拖入水中。

當此墓再次重見天日之時,考古專家面對如此困難的場面都不知如何下手,為了防止遭到再次破壞,就放棄了這次研究。康熙的屍體就這樣在汙濁的冷水中泡了百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