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國家願意和美國結盟,而不是俄羅斯?

守鐲

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

在人類社會,體現一個國家的興衰與否,最重要的就是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這是恆古不變的真理。一個超級強大的國家,首先要擁有其他國家不能比擬的財富,這是吸引其他國家與其交往的根本。但是並不是說僅僅有經濟實力就可以了,光有錢而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做保障,那也是沒用的。所以一個超級強國的軍事實力也是非常重要,這就是“勢”。

具體到美國,美國在近代社會早期,其實並不是特別強盛的國家,但是到20實際以後,由於歐洲的兩次世界大戰,導致歐洲國家無數的財富在戰爭中化為烏有,幾乎可以說的就是,一、二戰把歐洲國家都打成了窮光蛋。那麼一、二戰之後有沒有國家富裕了呢?有的,這個國家就是美國。

一戰和二戰期間,幾乎全世界的資本都開始從本國外逃,其流動的方向幾乎都指向了美國,同時美國的企業在戰爭期間大發戰爭橫財。

無數的戰爭橫財,讓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讓這個國家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同時這個國家也組建了世界最強的軍事部隊。

二戰之後,美國總兵力達到1050萬。其中陸軍600多萬人;海軍有10759艘各型艦艇,總噸位1382萬噸,總兵力為385萬,除了戰鬥航母外,美國在二戰時還建造了大量的護航航母,頂峰時可能有150艘;到二戰結束時美國共裝備50多艘航母,包括大型航母15艘,輕型航母9艘,艦隊護航航母30艘,另有11艘大型航母在建;二戰中美國就擁有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軍力,還擁有了核武器,也是世界首次唯一在實戰中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

這樣一個經濟富裕、軍事強大的國家,是當時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抗拒的。否則美國隨便揮舞一下經濟大棒或者軍事大棒,就能把一個國家徹底的打入深淵。所以哪怕是為了不讓美國手中的大棒不要砸在自己的頭上,世界上其他的國家也要努力與之交好,不想成為他的敵人。

今天的俄羅斯,無論經濟還是軍事,都已經無法與美國相抗衡。

且不說今天的俄羅斯,其全國的GDP已經連廣東省都比不上了,而且其軍事實力也處於不斷的衰退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世界上研製五代機的三個國家裡,俄羅斯的蘇57可以說是最不能達到研製目標的國家。

而且今天的俄羅斯也一直都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嚴厲打壓的目標,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的彈道導彈防禦體系其主要的作戰方向就是在針對俄羅斯。可以說在這個時候,誰與俄羅斯結盟,誰就是美國潛在的打擊目標。誰就很有可能被美國人制裁,所以一般的小國根本就玩不起這樣的“遊戲”,而其他有實力的國家,雖然很反感美國的這種霸道做法,但是也不會感情用事,任性的去和俄羅斯“結盟”。


落下m

大多數國家願意與美國結盟,而不是俄羅斯?這是當今世界政治勢力格局的一種現象,有多種原因;

一、二戰前後美國成為世界最強大最富裕的國家,經濟實力雄厚。二戰結束美國更是空前強大,與美國交好國家安全有保證,有諸多方面的好處。小國與普通人一樣,趨炎附勢。

二、二戰結束世界分為美蘇二大陣營。跟隨蘇聯的主要是歐洲的蘇聯軍事佔領區的東歐國家,另外就是世界很少的相同意識形態小國。而跟隨美國的幾乎是遍佈各洲的大部分國家。現在的俄羅斯除了軍事力量,其它方面都大大弱於美國。

三、美國領導的西方集團是世界上的主流國家,從金融到市場到先進科技,以及大多數的國際經濟組織都是美歐西方集團操控,或者以美國為主的。如世界銀行,IBM等。

四、蘇聯自身都沒有發展好而導致解體,而緊跟蘇聯與之結盟的國家也是難兄難弟,緊跟著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也都解體。凡是跟了美國的有市場,有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明顯的是東德與西德,朝鮮與韓國。日本和亞洲四小龍與蘇聯東歐的兄弟國家對比,發展速度經濟狀況,不可同日而語,雙方對比優劣鮮明。

五、俄羅斯繼承的蘇聯遺產,俄羅斯的經濟狀況實力還不如以前的蘇聯。有前蘇聯時負面效應,小國靠近俄羅斯就會特別謹慎。

六、歷史上俄羅斯的口碑比較不好,侵略擴張嗜血成性。至今令俄所有鄰國記憶猶新,害怕俄熊靠不住。再說現在俄羅斯自己,除了一點軍事,其它真的是乏善可陳。


亦新湖

美國作為地理位置特殊的新興國家,他的國民是各種族多樣化的。整個國傢俱有包容性。自1776《獨立宣言》發表,至1865年南北內戰結束。美國成為西方先進國家的代表之一。後一次、二次世界大戰的暴發,使原本代表世界先進、和平的亞、歐大陸先後變成人間煉獄。美國特殊地理位置,成為當時全世界的避難所,大批精英被這個世外桃園吸引。而美國在二戰前期採取保守主義,兩頭下注,與同盟國和軸心國均作生意,從而將世界財富盡收囊中。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件,或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珍珠港大戰,這些時間內,美國自私的吞噬全世界財富,消耗著同盟和軸心國的國力。反法西戰爭也被推向相持節段。而此時的中國以痛失大半壁江山,犧牲幾百萬兒郎,死傷近千萬百姓的代價,拖住近三百萬侵華日軍。歐洲戰場除英國孤懸海外、蘇聯還在斯大林格勒及莫斯科效外與德軍對峙,剩下的僅是零星的抵抗組織了。美國權衡利弊,怕日、德一旦成勢,會孤立甚至攻擊美國。所以製造珍珠港事件,藉機對軸心國宣戰。在經歷四年的戰爭後,美國與同盟國合力擊敗軸心國,並站在了世界道德的制高點。《馬歇爾計劃》的實施,給歐州各國打了一劑強心針,使千瘡百孔的歐州得以重建。此時的美國不得不說是正義的化身。但其財富從根本講,是各國災難的結果。而蘇聯,在二戰前期獨立支撐歐洲戰場,損失巨大,光人口損失不下兩千萬(致現在還是女多男少,缺少勞動力)。是苦戰而勝,根本無力維持本國生計,更不要說幫助他國了。所以二戰後,美國顯的財大氣粗,甚至樂善好施。而蘇聯顯的貪婪,狹隘。這些都是歷史遺留的問題,我不是國際評論員,只是一般讀者。有不同意見,歡迎指點

創建於2017.10.31

另眼看世界江雲

為什麼大多數國家願意和美國結盟,而不願意和俄羅斯結盟呢?

在我看來,這是因為美國是非常富裕強大的國家,而俄羅斯的前蘇聯卻是社會主義國家,不符合大多數國家政治體制的意願。雖然前蘇聯同樣的非常強大,但是也是一個比較貧困的國家,輕工業生產非常落後,而且民生工程也很差,不能給其他國家帶來富裕和發展,

跟著美國走,有酒喝,有肉吃,所以大家都願意過好生活,而跟著俄羅斯,就只有麵包了,誰願意只吃麵包呢?

美國是世界經濟上的超級大國,美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實力是獨步全球的,在這一方面是俄羅斯無法比擬的。美元世界,金融系統,工業研發生產系統等等,更是雄霸了世界幾十年,在經濟上面,幾乎所有國家都要看著美國的臉色行事,所以要跟美國走,就會得到一定的好處,不跟美國走,美國就會進行打壓制裁。誰願意自討沒趣呢?

直到現在,俄羅斯依然是能源出口大國,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主要依賴於能源,而其他國家則不沒有這樣的能源出口能力,他們需要的是工業的發展,這個也是不符合其他國家的意願的,所以有許多國家不願意跟著俄羅斯走,而我願意跟著美國走。


幸福地帶2

我長期從事聯盟問題研究,對美蘇(俄羅斯)的結盟差異深有感觸。為什麼冷戰時期美蘇都擁有大量盟國,而如今美國的盟國卻比美國多得多?比較美俄結盟,有幾個問題很有意思,大多數國家願意和美國而不是和俄羅斯結盟有幾個原因。

一是安全威脅的考慮。美國的獨特地緣環境使得其對其他國家的地緣安全威脅較少。大多數國家更願意遠見近攻,因而不大願意和鄰近的俄羅斯結盟。

二是美俄對聯盟管理的方式差異。美國對盟國基本是間接管理,不大幹涉盟國內部事務。而俄羅斯則對盟國的內部事務干預更多。相比於當美國的小王和俄羅斯的二流國家,大多數國家更願意和美國結盟。

三是美國比俄羅斯對盟國更加慷慨一些。無論是蘇聯還是俄羅斯都對盟國剝削很多,比如蘇聯當年對東歐的剝削,而美國對日本和歐洲則是扶植。

基於以上考慮,如果你是某個國家的領導人,多半更願意選擇美國吧?


凌勝利

大多數國家是不願意結盟的。蘇聯解體後,美國又吸收了一部分原與蘇聯結盟的國家,但這並未改變世界上多數國家不願意被迫結盟而相互敵對的事實。

“不結盟運動”與“不結盟國家”的廣泛性,證明了大多數國家不願意結盟的國際真相。

“不結盟運動”雖然是一個鬆散的國際組織,但在在冷戰時期反對美蘇霸權,反對軍事結盟,曾經是非常耀眼的國際運動,迄今為止依然有影響力。

“不結盟運動”成立於冷戰時期的1961年9月,現有120個成員國、17個觀察員國和10個觀察員組織。它包括了

近三分之二的聯合國會員國,絕大部分是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總和佔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國際社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建章看世界

國與國之間,其實如同鄰居!本來世界的組成從部落到國家的形成就同鄰居是同一個道理。

美國是移民國家,沒有歷史包袱。它的制度是開放型的。沒有獨裁專制一說。國家只是一個聯合體!這就決定了美國政治環境是世界上自由度最寬鬆的國家。所以美國對世界的吸引力非常巨大!從而也就註定了全球優秀人才全往美國跑(移民)的局面。

美國比較開明超前的意識讓現代國家憲政民主發揮淋瀝盡致,起到了示範標準作用。所以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爭先恐後與美國為友就不奇怪了。弱小國家都沒能力自保,所以想不花錢請美國當世界警察來無償保護自己。發達國家同樣在藉助美國力量來減輕安全負擔,集中力量發展經濟,何樂而不為呢!所以美國朋友在世界上遍地都有。

俄羅斯從歷史上就是一個擴張主義國家,它與美國及西方的擴張不大相同,歷史上它們曾經相似,但二戰結束後,美蘇意識形態之爭形成鐵幕。蘇聯垮臺後原來受盡氣的東歐各國紛紛與俄羅斯分道揚鑣,轉而投靠了美國。不能不說問題到底出在哪。有些話不宜講,一筆帶過好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這個道理!


晉A閒雲野鶴


劉天大夫

這個問題,有多方面原因,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利益考量,還有制度因素。

首先,美國的大多數盟友與美國結盟始於二戰時期,在此期間,美國作為世界最強大的工業國和所謂的 “民主國家的兵工廠”,通過軍售或軍援贏得了眾多國家的支持,大批國家因此成為美國的盟友。反觀二戰時期的蘇聯,當時自顧不暇,根本無力支援其他國家,也就沒有財力和物力贏得他國支持。

其次,美國自二戰後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對眾多中小國家來說,與一個不與自己接壤的強國結盟顯然符合自己的安全利益,也能獲得美國的援助,也就是我們古人說的遠交近攻。蘇聯橫跨歐亞,且與美國及北約長期對峙,同時自沙俄時代不斷擴張,蠶食鄰國領土,在眾多鄰國眼中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因此,與這樣的國家結盟,顯然會有風險。

第三,制度層面,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選擇的是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雖然不能唯制度決定論,但美國在與這些國家打交道時更具優勢。俄羅斯脫胎於前蘇聯,雖然實行的也是資本主義,但實際上與西方體制還有較大差異,對眾多國家缺乏吸引力。

第四,美俄對待盟友的方式有差異。美國對待盟友相對厚道,包括安全保護,經濟援助,軍事援助等,雖然也會教訓不聽話的盟友,但一般限於外交施壓和經濟手段,很少或從未對盟友動武,而俄羅斯特別是前蘇聯對待盟友也少予多取,家長制過於明顯,甚至一度對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動武。兩者相較,顯然俄羅斯對待盟友的方式更難被盟友接受。蘇聯解體後,中東歐的前蘇聯盟友紛紛脫離俄羅斯,加速西方及北約,這也反映了人心向背。


西域都護

從世界大局而言,美國猶如一個財神爺,俄羅斯更像一個座山雕。正所謂。“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從二戰後期冷戰剛剛開始就已然一分為二了,也分出了誰弱誰強。

首先,美國在二戰結束後,為了應對即將出現的冷戰局面,對亞洲歐洲一些國家進行,馬歇爾計劃,用美國的財政支持來幫助經過戰爭的國家重建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擴大自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以及自身的威信力,提高自身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因此從冷戰一開始,美國就佔據了足夠的優勢,從美國與蘇聯的盟國就可以看出,美國籠絡的都是發達國家,而蘇聯籠絡的都是內陸國家,相比與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都有所欠缺,這說明格局不同,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進而從實際意義上開始主導世界秩序,一直到現在,美國都處於霸權地位,並且無論從軍事力量還是經濟科技依然不可撼動。



從個人角度而言,誰都希望自己的朋友是積極向上並且有實力的,換做國際事務,亦是如此,為什麼美國對某些國家進行霸權主義,而還受到歡迎呢?無非是從整體實力而言,美國經濟全球第一,有利可圖啊!與他作為盟友,軍事上不用擔心,經濟上還可以進行援助,從如今的韓國,日本,以及歐洲發達國家就可以看出一些現象。韓國迫於北方的壓力,沒有美國軍事武裝不行,日本身為戰敗國,迫於亞洲地區其他國家的防範,如果沒有美國的經濟支持,很難有如今的經濟成就,歐洲迫於俄羅斯的壓力也需要與美國合作。所以與其說是美國受歡迎,倒不如說是因為美國有錢,對於這些國家有利可圖。

而反觀俄羅斯,首先,從地理位置而言,本身就處於世界的邊緣,除了軍事力量可以與美國一較高下,能源確實挺豐富,但除戰爭以外,從經濟,科技現在主導世界的大數據方面,俄羅斯的水平與美國根本沒法比。另外的原因,則是俄羅斯領導者的強硬態度,與美國領導者相比,似乎更有點兒高冷,無論是誰都會受不了,而其出了化石資源之外,別的基本沒有什麼利益可圖。如此一來,就要比美國遜色的多了。



畢竟美國依然是現今世界秩序的主導者,就猶如一個班級,美國是有才能並且高富帥的班長,俄羅斯只能算個體育委員,只有四肢發達,但有武力並不能服眾,關鍵還得有說服力,與號召力,而美國就切實具備這一點。

總之,關鍵是對於其他國家而言,誰能給自己帶來利益,帶來好處,關鍵在於滿足自身利益,促進自身發展,如果沒有有利可圖,還會遭受恐嚇,結果只能是“失道者寡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