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說起印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從古代皇帝的玉璽到九品芝麻官的官印,從大元帥的帥印到文士們的閒章,中國的印章文化可以說是由來已久。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印章也常見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上到中央部委下到街道辦事處,公司單位部門,人事財務行政,用途各異,章章分明,大印一蓋,一諾千金。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人民幣上面就有印章的身影,說起這個,好多人可能都沒有注意過。那麼,人民幣上的印章刻有什麼字呢?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人民幣紙幣上的

行長之章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01第一套

從“總經理章”到“行長之章”

在我國,人民幣上的印章是行長印章。行長印章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及副行長之章。簽字或者蓋章不僅利於貨幣防偽,而且表明發行機構對所發行的鈔票在法律上所承擔的責任。簽字或蓋章的數量由一個或兩個不等。少數國家或地區用蓋章(機構章或人名章)簽字的形式進行組合。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1948年12月1日,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上的印章右側為“總經理章”,左側為“副經理章”,尺寸為8mm正方形,均印在鈔票正面,顏色為紅色。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銀行的體制進行了調整,總行領導的職務由經理改為行長。因此,1949年以後印製的紙幣上的印章也隨之改變,其右側為“行長之章”,左側為“副行長章”

,印章的尺寸、形狀、顏色均和原來的相同。

02第二套

位置、大小進行調整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在二套人民幣設計中,根據中財委“行長簽字改為印章”的指示,對印章的位置、大小進行了調整。除一、二、五分輔幣上沒有印章外,其它的一、二、三、五、十元上面的印章,仍印在鈔票的正面,顏色仍為紅色,印章規格尺寸縮小為6mm正方形,兩枚印章的位置排列也做了調整。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其主要原因是周恩來總理轉達毛澤東主席的指示:要將設計稿上的“中國人民銀行”文字的排列由原來從右向左改為從左向右排。因此“行長之章”和“副行長章”兩枚印章的位置進行了置換。

03第三套

第一次印在背面

1962年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上的印章分為兩種情況,一、二、五角的印章印在正面,是規格尺寸為5mm的正方形;一、二、五、十元的印章印在背面,是規格為6mm的正方形,顏色均為紅色。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主幣的印章為什麼放在鈔票的背面,其原因是印製工藝技術的改革。前兩套包括第三套輔幣一、二、五角的印章都是和冠字、號碼一起印刷,稱為凸版印刷。現印章改為凹版印刷,與國徽圖案做在一塊版上,一次印刷完成。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這是人民幣上的印章第一次印在鈔票背面。

04第四套

打破了必須為紅色的傳統

第四套人民幣的印章均印在背面,製版工藝又有了改進,將印章做在鈔票圖案印版上,印章顏色隨票面主色,如票面主色為綠色,印章的顏色也就是綠色。印章的規格尺寸分為兩種:輔幣印章為5mm正方形,主幣為6mm正方形。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人民幣的印章從這套開始,打破了過去一直認為必須印成紅色的傳統觀念。

05第五套

去掉了“副行長章”

1999年10月1日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其印章從1元至100元均印在鈔票背面,並由原來兩枚印章改為只印一枚“行長之章”,去掉了“副行長章”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你注意過人民幣上的“行長之章”嗎?它們從第四套開始更換了顏色

印製工藝與第四套人民幣相同,印規格尺寸統一為5.5mm。

紙幣雖然是使用最廣的貨幣,但是和金銀等貨幣相比,它本身並不具有價值。作為一種貨幣符號,紙幣需要有代表信用的印章或者簽字。我國 早期使用的南宋紙幣“會子”上,就有“一貫背合同”的印章用印。

值得一提的是,當今世界所有的紙幣,都需要有印章或者簽名才算生效,雖然都是印刷上去的,但是這個程序不可缺少。不過,我們常見的西方紙幣上都是簽名,如美元、加元、英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