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人格”與“成熟人格”,你屬於哪種層次?(黑白先生)

“巨嬰人格”與“成熟人格”,你屬於哪種層次?(黑白先生)

“巨嬰人格”與“成熟人格”,你屬於哪種層次?(黑白先生)

什麼是巨嬰人格?

就是說,有些長大看似成熟的身體,但大腦和內心卻仍停留在嬰兒水平,心理學家武志紅給下的定義,稱之為“巨嬰”。其特徵表現為:共生心態、全能自戀、偏執分裂等。

共生心態:嬰兒因為無法區分自我與母親、他人的界限,誤認為自己與母親是一體的,所謂的共生心理。由此產生出:所有的都是自己的;所有得到的都是應該的;我不說你也應該知道怎麼做;你需要關愛我、照顧我、滿足我、包容我、原諒我……全能自戀:世界應該按照我的意願運轉,遭受任何挑戰,都認為對方有主觀故意動機。 否則就你死我活。被害妄想。偏執分裂:要麼狂熱地追星搞崇拜,要麼幻想自己的完美,要麼對現實世界極度不滿,暴怒等等。

當然,巨嬰也有巨嬰的優點,比如成年人的童話武俠小說,寫的就是巨嬰的故事,要豪情有豪情,要柔情有柔情,總比充滿戾氣與怨氣的微博巨嬰強吧。

說實話,如果孩子是巨嬰,父母很有責任。中國的家長似乎有一句約好了的口頭語,暴露了眾多家庭教育觀。這句話就是“你只要好好讀書就可以了”。這些家長的動機當然都是“愛”,卻不知道父母如此自作多情的凡事包辦代替的“愛”,只能把孩子養成痛苦而低能的“巨嬰”。

另外,學校的教育也是導致巨嬰的直接原因,西方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引導孩子學會收集信息,展開有邏輯的思考,並做出準確的決策判斷。決策能力需要長期培養,等到成年後養成就來不及了。中國式巨嬰,往往是父母從小包辦,學校標準答案,等到成年後想放手,已經變得很困難。每個人的一生註定充滿挑戰、機會和選擇。不要早早放棄價值探索、放棄獨立思考、放棄自己的好奇心。

謹記:不要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保持自己的態度和審美,不要做被世界餵養的人,應該做個探索者。

什麼是成熟人格?

一個人有兩次出生,一次是肉體出生,一次是心理出生,指的是一個人從小嬰兒長成為一個心理成熟穩健,人格完整的人,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參與,共同營造一個能幫助孩子心理成長的健康環境。話說,我是誰?我為何而努力?是通往人格成熟的兩個大哉問。學校的教育不太在意,導致許多人空心長大。在希臘一座古老的神殿上,鐫刻著這樣一句話“認識你自己”。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在尋找自我,實踐自我,超越自我,從而獲得心理的發展和人格的成熟。而自我意識的培養有4種方式:

(1)樹立正確自我觀

(2)積極的悅納自我

(3)有效的控制自我

(4)不斷的超越自我

小時候,非常介意身上的小傷疤,嫌棄它們醜陋,覺得十分礙眼,想方設法遮蓋。後來,我發現一個人愛不愛你,恨不恨你和這些傷疤一點關係都沒有,它們一點都不影響一個人愛你或恨你。成熟很大程度上,就是終於可以直視你身上的缺陷與差距,正視你內心的陰暗與傷痕。

所謂變得成熟,不過是逐漸對內消除傲慢,對外消除偏見的自我修行。即:瞭解自我,悅納自我,接受他人,善與人處,正視現實,接受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工作。 而讀書就是加快這段進程的捷徑。

另外,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藉口。對自己嚴格一點兒,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變得更加完美。自律也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誌,更重要是懂得負責,無論是對自已還是對他人。

沒有個體的覺醒,就沒有權利的訴求。個體的覺醒也往往伴隨著權利意識的覺醒,這也是公民意識成熟的第一步,那麼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還需要每一個人更多秉持目光四射的全局觀念,更多承擔力所能及的社會責任。社會變化的根本是人心的變化,社會進步的根本也是人心的改變。每個人發自內心的力量看起來微弱,但彙集起來,就是一股巨大的、不可阻擋的洪流,推動社會向更文明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