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遍全國的雲南小吃過橋米線,你應該知道的幾點

開遍全國的雲南小吃過橋米線,你應該知道的幾點

好吃的雲南過橋米線有多個傳說,一個說的是: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個秀才到島上讀書,秀 才賢慧勤勞的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但等出門到了島上時,米線已不熱了。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上覆蓋著厚厚的那層雞油有如鍋蓋一樣,可以讓湯保持溫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還能更加爽口。於是她先把肥雞、筒子骨等熟好清湯,上覆厚厚雞油;米線在家燙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島上後用滾油燙熟,之後加入米線,鮮香滑爽。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仿效,因為到島上要過一座橋,也為紀念這位賢妻,後世就把它叫做"過橋米線"。

還有一個是:當年秀才攻讀,其妻子為避免其丈夫食用時過涼,就將湯內倒入熱油以保溫,其丈夫使用時湯麵仍然很熱,需用小碗冷食。就將砂鍋內的米線用筷子重置於碗中,米線將兩碗架作一橋,有妻子送米線過橋之意,故稱過橋米線 。

我們經常會在過橋米線的小店內看到這些傳說的。

米線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勻,耐煮不爛,爽口滑嫩,煮後湯水不濁,易於消化的特點,特別適合火鍋和休閒快餐食用。

米線也有一些缺點:米線在泡製過程中營養容易流失,因此米線需搭配各種蔬菜、肉、蛋和凋料,來增加營養。做米線要用到明礬,吃多了會增加得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開遍全國的雲南小吃過橋米線,你應該知道的幾點

高湯製法:

將豬排骨斬馬,大骨斬斷,於雞、鴨、火腿一同下鍋煮熟。先急火燒開,然後慢火煨煮,但不要把這種湯料煮化。

火腿早些撈出來,雞、鴨分別撈出,仍可作冷盤用料。大骨繼續煮熬,以熬出骨油,溶出鈣質。湯裡可放胡椒粉、味精、食鹽。也可只放食鹽。

鮮料製作方法:

用淡水魚,以嫩無腥氣者為佳,洗淨,片成極薄的生魚片,與片切得薄如紙的生鮮裡脊片同擺在大盤內,將豆腐皮、玉米片(或鮮筍片)、水發木耳都洗乾淨改刀放入盤內,香菜、蔥切花(如用其它鮮靈小料如豌豆苗等均切小花)、熟芝麻,撒入湯碗內。

開遍全國的雲南小吃過橋米線,你應該知道的幾點

吃時米線、湯碗、鮮料分裝在三件餐具內一起上桌,把鮮料夾地熱湯碗(湯麵必須有一層封面油,湯溫較高)燙熟,再夾進米線配鮮料吃。

過橋米線的關鍵是在於一碗湯,這碗湯的做法很講究,原料除了豬骨頭外,必須要用兩隻壯母雞,一隻老鴨子。用三隻壯母雞、兩隻老鴨子是不行!這是多年來廚師積累下來的經驗,這樣燒出來的湯才鮮,而且一定是老鴨子!

雞鴨都要現時宰殺,而且要把雞血留著,等到用猛火把豬骨和雞鴨煮上四五個小時後,把湯裡的所有東西撈出來,把雞血擠成碎塊放進湯裡,不停攪動,這時雞血會把湯裡的雜質凝在一起,湯從乳白色變得清澈透亮。撈出沉澱物後再把豬骨放進去,用小火再慢慢燉一兩個小時。

這一道工序現在的過橋米線餐廳一般都不用了,為了保證讓顧客看到自己的湯的確是豬骨和雞燉出來的,(好些湯裡也不用老鴨子了,都用清一色的養雞場出產的飼料雞)湯的顏色故意要保持乳白色。要是乳白色色度不夠,把一筒"餌塊"(也是雲南一種用大米制成的食品)丟到湯裡,要多白就有多白。這是時下烹飪的秘訣之一呀!

有一些做過橋米線的以為湯裡面煮的東西越多,味道就也好,什麼魚肉、 火腿都放進去煮,這是不懂烹飪的人乾的,五味調和,就是要"調",不是一鍋燴,這樣煮出來的湯失去了過橋米線鮮香、爽口的特點。

初去雲南吃此小吃的人如不向別人請教會鬧出笑活:湯是滾燙的,由於表面有一層鵝油,一點熱氣也沒有,初食者往往誤認為湯並不燙,直接用嘴去喝,這樣很容易燙傷嘴皮。因此,不能用嘴直接去喝湯。在食用時應先食鵪鶉蛋,再食生片,趁湯是最高溫的時候將生片燙熟。過橋米線是分食的,每人面前生片、鵝湯、蔬菜、米線各一碗。

喜歡的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