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往往是孤獨者;愈成功,愈孤獨!(黑白先生)

成功者,往往是孤獨者;愈成功,愈孤獨!(黑白先生)

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意思是孤獨讓一個人變得出眾,而不是合群。和別人在一起,我們總處於社會狀態;只有在孤獨中,我們才接近自然狀態。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如果說不擅交際是一種性格的弱點,那麼,不耐孤獨就簡直是一種靈魂的缺陷了。

孤獨不是孤僻。

孤獨與孤僻有著本質的區別,也與性格無關。主要取決於內在是否充實。喜歡獨處的人內在是豐富的,他們需要獨立的思考空間來進行內在的整合。而孤僻則往往是社會孤立的結果,即便獨處,也屬於被迫式的。對於內在充實的人來說,獨處可以是一種享受。而孤僻者則是一種煎熬。

學生時代看過一本小說《老人與海》

書中講述了一個老漁夫出海打魚,在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馬林魚。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拖著小船漂流了兩天兩夜,經歷了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卻遇上了鯊魚,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魚骨架。

蒼茫的大海上,一個孤獨的老人,一次艱辛的搏鬥,一位雖敗猶榮的英雄……海明威向來認為,寫作是一個人的旅行,也是一個人的修行,這種旅行和修行,是容不下第二個人的,也正因為如此,“孤獨”的海明威才寫出了《老人與海》這樣偉大的作品。

的確,不畏孤獨是成功者的必備特質。我這裡說的成功,是指對某一個領域的專注,通過自己的不懈追求,直到成為專家。比如藝術家、哲學家、企業家、學者以及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

成功者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他們往往背離了最基本的人性“群居”,人類進化就是靠群居戰勝了比自己強大的猛獸及天災人禍,大家往往趨向於做同樣的事,做別人做過的事。可是你要成功你必須做別人不做的事,別人做不了的事,越往上走,同行的人越少,越來越孤單,所以高處不勝寒!

在一個大部分人都追求平庸的環境裡,保持平庸無疑是“最安全”的做法,追求上進反而不被鼓勵。有時候,你做的越對,背後議論你的人會越多。你過的越好,背後譏諷你的人會越多。你變得越強,背後打擊你的人會越多。

但這有什麼關係呢?不是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有機會鍛煉出怎樣面對孤獨的靈魂,這也是另一種形式上的恩賜,如果你想成就偉大的事業,就必須適應孤獨委屈,不需要所有人都懂你,因為根本不可能所有人都懂你。因為,成功者往往不走尋常路,也無需陪伴。堅持吧,不朽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