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國王為何不顧美國威脅庇護薩達姆兩個女兒?

王振華

對於伊拉克戰爭,約旦其實並不支持也不反對,這個國家在中東是一款神奇的存在,任何時候都保持中立,儘管中東地區是個火藥桶,一直以來戰亂不斷。

伊拉克戰爭爆發後不久,薩達姆的全家人就四散奔逃。男人們留在戰場上繼續戰鬥,女人和孩子則尋求政治庇護。當時他們不可能去歐洲,只能待在中東國家,而且是中東國家裡那些不是特別親美的國家,所以能作為備選的就是敘利亞、利比亞和約旦等國。

薩達姆的家人最後選擇了約旦,這個對各方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約旦這個國家在中東地區比較溫和,因為沒有石油,所以沒有任何資源方面的糾紛,約旦人大多在中東地區打工,所以國內比較和平而富足。對於伊拉克戰爭,有相當一部分約旦人是站在伊拉克那邊的,所以約旦國王接受薩達姆的家人在國內是受到一定得歡迎的。

另外尋求庇護的只是女人和孩子,接受這種弱勢群體從人道主義方面來說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再加上過去伊拉克和約旦之間的關係本來就很好,所以約旦接受薩達姆妻兒的庇護是順理成章的。

那麼這裡其實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如何承受美國人的壓力。關於這個約旦方面應該和美國人達成了協議,美國人推翻薩達姆政權,本來就沒有什麼特別好的理由,更加沒有理由把人家人趕盡殺絕。再說薩達姆的妻兒去約旦總比去利比亞或者敘利亞要好。

因為約旦和美國是比較友好的國家,這樣美國就能通過約旦政府知道薩達姆妻兒的狀況,以防她們東山再起或者參與到恐怖襲擊當中,而約旦政府可以確保他們不參與這些事情,讓彼此都安全放心。


局勢君

約旦國王為何不顧美國的威脅庇護薩達姆的兩個女兒?因為約旦和伊拉克兩國是鐵哥們。因為約裡國王心地善良,患難時期才見真情。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伊拉克和約旦曾經合併過一個國家,所以在約旦人的眼裡伊拉克人是兄弟,是要好的朋友。不論是前國王候賽因,還是現國王阿卜杜拉都沒有加入反伊拉克聯盟。這叫仇家再多,也有相好的。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後,薩達姆的長女決定帶著妹妹母親等人準備逃出伊拉克,很多國家懼怕美國的淫威不敢收留她們,約旦國王頂住美國的壓力,收留了薩達姆的女兒一行。並在生活上給予了很好的照顧。

伊戰前,薩達姆每年都向約旦提供大量的無私援助。根據兩國簽訂的協議,伊拉克每年向約旦提供550萬噸石油和石油產品。一半是贈送,一半是半價收費。兩伊戰爭期間,約旦始終站在伊拉克一邊。薩達姆倒臺後,約旦不但聲援伊拉克,而且收留了薩達姆的女兒和家人。

當國際刑警組織向各成員國發出通輯薩達姆長女拉加德的通輯令時,約旦政府當即表示,薩達姆長女拉加德是約旦的客人。約旦直對美國,受到了其它中東國家的讚賞。也顯出了約旦在薩達姆遇難時不離不棄的真情。


薩達姆被絞殺後,薩達姆的遺霜和長女拉加德再次被列入通輯。伊拉克向約旦要求引渡,約旦再次給予拒絕。並允許拉加德在約旦給薩達姆塑立雕像。現在薩達姆的女兒拉加德找了個千萬珠寶商叫阿卡賽姆的結了婚。和薩達姆的遺霜在約旦過起了安穩的日子。


夢想成臻3

美國要抓的是那些戰爭罪犯,美國就連對薩達姆也只是想讓他接受法律的制裁,包括前期拘壓時對他的保護,還有反對伊拉克處死他等等,當然要處死他的是伊拉克的人民 美國也不能做太多幹涉 就像最近選舉出的所謂反美分子一樣,至於一個弱女子,可能最要她死的是伊國內的一些人 ,美國肯定是默許約旦庇護也是一種對她的保護,大家在眼觀世界的時候要認一條理,一個國家有國家的利益所在也有他道義的原則,如果一個國家的權力在民與論在民那他的國家行為肯定只是在國家利益和道義之間取捨前提是這兩者有矛盾時,像美國打伊拉克美國的利益是打倒了一個可能危害他的政權,道義上是他幫伊拉克人推翻了薩,經過陣痛後的伊在慢慢的走向了文明各種曾經被壓迫的力量直到義會上一起謀劃國家未來,就像當年蘇聯幫助我們打贏解放戰爭一樣是正義的行為。但是如果權力與遇論不在民時,國家的行為往往會損害國家利益而且也非道義,就像有些人支持俄佔領克里米亞一樣 對同樣是受害國的我們那是在損害國家利益,也是非道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