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吳國影響最大的是周瑜還是陸遜?

蔣麗琴

我覺得兩人對於吳國的貢獻,是不同時期的貢獻。周瑜是吳國建國前的貢獻,陸遜是吳國建國前後的貢獻。不是一個年代的人比貢獻,實際上是不妥當的。如果非要說貢獻大小,平分秋色。孫權對於二人都非常看重,都很重用。在歷史上二人都是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佔有的歷史地位是一樣的。如果論後世的名氣,周瑜應該大一點。赤壁之戰比夷陵之戰的名氣要大,而且大文豪蘇東坡寫了一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把周瑜的名望抬高了不知有多少。

周瑜的貢獻,主要在曹操試圖消滅孫吳的生死關頭,力挽狂瀾,領導指揮了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從而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如果沒有周瑜,可能曹操就一統天下了,沒有孫權和劉備什麼事了。所以周瑜是一個改寫歷史的人物。孫權對於周瑜的評價是:“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沒有周瑜,孫權不可能稱帝。

陸遜的主要貢獻,在於協助呂蒙奪回荊州,夷陵之戰大敗劉備,石亭之戰大敗曹休。為孫權江東稱帝奠定了安全基礎。如果沒有陸遜,孫權又得有一次亡國之危。不是被劉備滅了,就是被曹丕滅了。所以陸遜也是一位扭轉乾坤的人物。孫權對於陸遜的評價是:“昔伊尹隆湯,呂尚翼周,內外之任,君實兼之”,把陸遜比做伊尹和姜子牙,可見地位之崇高。


陸棄

對於孫權來說,他的一生中有兩個關鍵人物,一是周瑜,二是陸遜。要是沒有他們倆的存在,估計三國曆史上不會出現三分天下的局勢,而是魏蜀二分天下。但是,周瑜與陸遜誰對吳國的影響最大?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先讓我們來說說兩個人的功績,再進行評判。

周瑜,年少時便與孫策交好,跟著孫策一起平定江東,是孫策極為信賴的人。在孫策死後,政權極不穩定,孫權能掌管的地方只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等地,深險之地都沒有歸附,天下英雄豪傑散在各個州郡,並未和孫氏建立起君臣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周瑜沒有被這樣的狀況困住,反而是與張昭一起穩定局勢,確立孫權的統治地位。周瑜最突出的功績就是聯合劉備一起打敗了南下的曹操,赤壁之戰的勝利挽救了瀕於滅亡的江東之地,鞏固了孫權在江東的統治地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周瑜還善於舉人,魯肅與呂蒙都得到了周瑜的提拔。孫權評價周瑜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可見周瑜對孫權的重要性,只是天妒英才,周瑜早早就死了。



陸遜,早期並不出名,因其在討伐山越叛亂中功勳卓著,被孫權相中,將孫策女許配給他,還多次向他詢問國事,他主張孫權要“攘外必先安內”,江東之地穩定了才能去逐鹿天下。陸遜最亮眼的戰績有三個,一是幫孫權奪回了在魯肅時期借出去的荊州之地,並滅掉了關羽軍團;二是在夷陵之戰中大敗伐吳的劉備軍,解除了東吳的危機;三是在石亭之戰中瓦解了曹魏軍隊的進攻,為孫權稱帝提供了安全環境。孫權評價他“昔伊尹隆湯,呂尚翼周,內外之任,君實兼之”,能與伊尹與姜尚相比,陸遜的貢獻不可小覷。

那麼,說完了兩者的功績,誰的影響力最大呢?我覺得兩者對東吳的影響都是不可抹滅的,說誰影響最大是個比較難的抉擇,周瑜與陸遜在各自的時代都對吳國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周瑜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沒有周瑜成功抵抗曹操,怎麼會有吳國後來的發展。周瑜為了孫權打下江山,陸遜為孫權守住江山。


歷史百家爭鳴

首先介紹一下週瑜和陸遜的生平事蹟和功績。

陸遜字伯言,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其最為後世津津樂道莫過於在公元222年,劉備率大軍討伐孫權時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間接導致劉備死亡。為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奠定了基礎。稱帝后被孫權拜為上大將軍,244年官拜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生追隨孫權,立下汗馬功勞,被贊為“社稷之臣”。文能治國安民,武能征戰天下!

周瑜何許人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字公謹,東漢末年大名鼎鼎的周郎。史書記載評價周瑜為性度恢廓,實奇才也。他自幼就結識孫策在之後的日子裡與孫策並肩作戰,情同手足。兩人年齡相差不大,都是建功立業的年紀。周家殷實的家底為孫策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再加上週瑜本身才氣不凡,更是受到孫策的倚重。孫策娶大喬,周瑜娶小喬。這樣的關係非同一般。再說說公瑾的戰績。最出名莫過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赤壁之戰。此戰決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被孫權稱之為有“王佐之資”。

大家可以從上述介紹得的側重點看出。顯然陸遜之於吳國要比周瑜影響大。因為周瑜只是奠定了基礎。而之後陸遜對於吳國可以說是肱骨之臣。他的火燒連營救了吳國的命。嶄新的吳國,在這場戰役之後得以誕生。從之後孫權給他的權利,總領三公之事可以看出。對陸遜的倚重。


喧滴

當然是周瑜。

周瑜最大的功勞在於協助吳國打江山,開創基業。沒有周瑜打贏了赤壁之戰,吳國存不存在都是個問號?

周瑜早期協助江東小霸王孫策打江山,共同創下江東早期基業。孫策死後,周瑜扶助孫權繼續開創江東基業,穩定孫策死後人心不穩的局面。



曹操南下荊州後,周瑜是堅決的主戰派,說服孫權抵抗曹操。周瑜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於赤壁之戰中帶領孫劉聯軍,擊敗不可一世的曹操,打下三國鼎立的基礎,但周瑜的本意並不是三國鼎立,而是二分天下,周瑜向孫權上書,打擊劉備、攻佔益州、聯馬超、打張魯,與曹操劃江而治,只可惜周瑜英年早逝,要不然都可能沒有後來的三國鼎立,周瑜在東吳歷史上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陸遜,最大的功勞就是大敗劉備,火燒連營八百里,守住了東吳的西大門。



陸遜的功勞大多在於守土有功,協助呂蒙偷襲荊州,呂蒙去世後,任東吳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沉著冷靜、指揮有方,大敗劉備,保證東吳荊州地區的安全。在後期與曹魏的對抗中,多有建樹,於石亭之戰大敗曹休,導致曹休羞愧病死,是東吳後期的頂樑柱,後在太子之爭中受到孫權的訓斥而病死。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周瑜吧,他是聯劉抗曹的堅定者,赤壁之戰,他與魯肅力排眾議,用火攻打敗了曹操,避免了被曹操消滅的危險。

陸遜,在夷陵之戰,沉重地打擊了來勢洶洶的劉備,臨危受命,但是如果沒有陸遜,劉備以他的實力未必就能滅掉孫權。而周瑜不一樣,如果周瑜不支持,以曹操的實力和氣魄可定會消滅東吳。兩個都是將才,為東吳立下了汗馬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