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華盛頓總統的《告別辭》?

紂王在壞終是王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這是當代詩人北島在1976年《回答》的一句經典。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顯然是高尚的,有人曾建議他稱帝做君主,被他拒絕了,因為他自認為他沒有這個能力一直駕馭這麼一個新生的國家。從他的《告別辭》中就有很明確的體現,這可能是一種自謙,但這跟顯得其十分的高尚。他是這麼說的:

Not unconscious in the outset of the inferiority of my qualifications, experience in my own eyes, perhaps still more in the eyes of others, has strengthened the motives to diffidence of myself; and every day the increasing weight of years admonishes me more and more that the shade of retirement is as necessary to me as it will be welcome.

華盛頓說他自上任之初就深知自己才疏學淺,能力有限,經驗不足,認為別人可能也是這麼看他的,這更讓他執政的時候深感壓力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最後越發感到是該退休了,畢竟歲數大了,他希望別人能夠理解,並歡迎他這麼做。華盛頓的能力是公認的,如果沒有這份能力和勇氣,也不可能帶領一盤散沙的13塊殖民地和一群民兵打敗宗主國,實現民族獨立。


亂世尚且能夠駕馭,和平建設又豈在話下。然而他對民主的這份堅持和對國家未來的發展,要求他必須放下這份重擔,讓賢給他人。他對自己的執政能力和年齡沒有信心,因為他深知,一旦某一個政策出現問題,就可能會使這個國家誤入歧途。執政的時間越長就會增加這種風險。

當時的客觀條件也確實分複雜,畢竟國家初建十分弱小,面臨著宗主國的反撲;各項法律制度都不是很健全,需要權力的分散制衡才能長遠發展;國家處於一種非常鬆散的狀態,有按照地區成立黨派分裂的危險。這些都是他擔心的,而且他自信沒有能力去處理這些問題,在他的《告別辭》中都給同僚和繼任者以警醒。

綜上所述,華盛頓的《告別辭》對美國後世的政治走向和國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是因為他這份謙遜和愛國使得華盛頓本人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古姿

華盛頓是歷史上偉大的人物,他也許是上帝的使者。他改變了世界促進了世界文明進步,。維護世界和平起了帶頭作用。改變了政權世襲制以投票來選舉總統。歷史上可以說沒有人可以跟他相提並論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位偉大的人物。他是屬於整個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