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迷局:為啥炒房客成為了贏家,剛需族反而要高位接盤買房?

如果說中國樓市最令人無語的,大概就是調控了。說實在話,房產調控大概從2008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10年了。這期間,三刻印象中大概已經調控了至少十次,而且措施都是五花八門,基本上包含了樓市的所有方面和細節。而媒體每次都特別配合,均稱呼當年的調控為——史上最嚴。那麼,自然從2016年到現在的調控,也榮獲了這一稱號。

調控迷局:為啥炒房客成為了贏家,剛需族反而要高位接盤買房?

但是,值得思考的是,為啥十年來,調控措施一次比一次嚴格,可房價卻始終沒有一絲一毫下降的跡象呢?再具體來說,為啥炒房客沒有付出任何的代價就可以笑到最後成為贏家,但是本該被傾斜照顧的剛需族卻被忽悠了,最後只能被動高位接盤呢?難道說,剛需族真的就沒有春天了嗎?

要想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要弄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國房地產之所以能夠持續漲價而價格不跌的原因是什麼?有人說,是因為供求關係。其實,這是胡扯。因為現在中國真心不缺房子。且不說小縣城遍地都是商品房,到了晚上連個人影都見不到。就說那些大城市,其實還有大片的土地可以開發蓋樓,真要是全部拿出來蓋房子,肯定也是能夠滿足需求的。因此,樓市中的供求關係早就沒意義了。

調控迷局:為啥炒房客成為了贏家,剛需族反而要高位接盤買房?

真正的原因,其實是在於穩定物價與超發貨幣的平衡。眾所周知,我們這些年印刷的貨幣實在是太多了,比新聞裡面天天罵的美國不知道超發了多少倍。而按照經濟學的邏輯來說,無錨印刷的貨幣一旦湧入流動領域,一定會讓物價翻倍上漲。那種場景大概就是數十年前揹著一筐錢去買大米。但問題是,現在的物價相對來說增長並不快,尤其是農產品以及基本生活用品之類的,價格非但沒有上升,甚至還有下降的趨勢。之所以會如此,就是因為房地產立功了。

調控迷局:為啥炒房客成為了贏家,剛需族反而要高位接盤買房?

資金被銀行有意識引導到了房地產領域當中,最開始的時候甚至是鼓勵開發商貸款,甚至連交付土地出讓金也可以先拿錢後買地,為的就是要堅決避免超發貨幣流入到居民流通領域。後來,眼看著房價已經不低了,於是就開始想著防控風險。但問題是,2010年前後正好趕上美國那邊的經濟危機,各行各業一下子特別缺錢,甚至有分分鐘就完蛋的危險。於是乎,只能再次印刷貨幣。

調控迷局:為啥炒房客成為了贏家,剛需族反而要高位接盤買房?

所以,每次中國遇到經濟難題需要超發貨幣的時候,房地產都挺身而出,做了蓄水池。這也就解釋了,為啥大城市有那麼多土地寧可閒置也不拿出來蓋房子呢?因為未來還會再印刷更多的貨幣,那些土地要留著吸納未來的超發資金。而精明的炒房客顯然看到了這一點,剛需族們則相對滯後。因此,炒房客拼命買房子,剛需族拼命攢錢,數年之後自然是高下立判。

調控迷局:為啥炒房客成為了贏家,剛需族反而要高位接盤買房?

但我們在為炒房客拍手叫好的同時,還要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剛需族還能忍受多久呢?這種買不起房、錢又貶值的日子過久了,難道真的就認命了嗎?俗話說,兔子急了也會咬人,更何況是剛需族這種光腳不怕穿鞋的群體呢?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