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如何更好地給孩子安全感?

郜素清

給孩子安全感,也有很多技巧和方法的。

1.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孩子心靈純淨,全然陪伴孩子時,媽媽的心靈也會得到淨化。

全心全意陪伴孩子,不僅孩子的安全感會越來越高,孩子的專注力也會更高。孩子會感受到媽媽更多的愛,性格也會開朗活潑。


全然陪伴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比如,孩子玩玩具時,媽媽心在當下,在一旁看著孩子時,孩子這時會時不時的向媽媽展示自己的傑作,媽媽這時及時的回應寶寶,鼓勵寶寶,孩子的感受被媽媽看到時,心就會被一次次的點亮,孩子的內心會越來越開心,愉悅。

2. 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哭泣時,遇到困難向媽媽求助時,做事情受到挫折時,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如果媽媽一次次的接納孩子的情緒,安撫孩子的情緒,孩子的負面情緒被媽媽接納後,孩子內心就會平復,不會留有傷痕。


以後遇到挫折困難時,媽媽以前的處理方式會內化到孩子心中,孩子就會坦然的面對挫折,臨危不懼,這樣的孩子就是有安全感的孩子。

3. 欣賞孩子,發現孩子的美。

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孩子。

面對孩子,媽媽不要太焦慮。要接受這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自己獨一無二的最好的孩子。


比如,嬰兒時期,媽媽看到其他孩子走路比自己孩子早,這時不要擔心自己的孩子行動不靈活,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優點。幼兒時期,媽媽看到其他孩子認識的漢字比自己孩子多,英語單詞比自己孩子記得牢,這時不要嫌棄自己的孩子

去尋找自己孩子具有的優點和特長,不要總盯著孩子的不足,多多發現孩子的美好

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欣賞,就會變得自信,自信的孩子的安全感會遠遠優勝於自卑的孩子

歡迎大家關注我,還有更多育兒知識得分享哦。


七蒙育兒

要想給寶寶更多的安全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陪伴。陪伴寶寶,也有很多技巧。

做個快樂的媽媽

有些在我這裡看診的媽媽,她們說寶寶不愛看她,不愛笑,但是奶奶或是姥姥看的時候就愛看、愛笑。我和媽媽聊天,發現媽媽因為寶寶是早產或是出生有窒息,媽媽總是很擔心,很焦慮,當媽媽有這種心情的時候,寶寶是能查覺到的,就不愛看媽媽。所以,媽媽們不要總是擔心寶寶這不好,那不好,要快樂起來,開心的和寶寶玩。

滿足寶寶的需求

媽媽們要懂得孩子的需求。嬰兒早期主要的交流手段就是哭和笑。一般笑比較簡單,就是表示高興和愉快。哭雖然是一種消極的情緒,但在小孩子這裡,哭的意義可不一定是消極的,他要用哭來喚起你的注意,用哭表達他的需求。家長要注意仔細觀察孩子,不要認為孩子哭就是要抱。如果是一個細心的媽媽,在這個年齡就可以從孩子不同的哭聲中,分辨出他的不同要求,比如是餓了,還是困了等,正確的滿足他的要求,使孩子學會交流,建立起母子親情。

多和寶寶說話

媽媽在給寶寶餵奶、換尿布、洗澡的時候,都要和寶寶說說話。比如說,“寶寶,到晚上了,我們洗個澡,洗完澡寶寶好好睡覺。”多和寶寶說話,寶寶今後語言發育更快,認知水平也會更高。不可因為他們天性安靜而讓他一個人待著,被忽略的孩子同樣會出現“淡漠人生”。母親和孩子的交往是他學習與人交往的第一步,為發展今後健全人格奠定基礎。

做到高質量陪伴

有些媽媽陪著寶寶的時候,媽媽自己玩著手機,讓寶寶獨自玩,或是給寶寶一個IPAD,讓寶寶自己玩,這種陪伴沒有起到良好效果。建議媽媽和寶寶玩時,教寶寶認識各種物品、給寶寶講故事、唱歌、一起玩遊戲等等,做到高質量的陪伴,這樣才有意義。

通過以上幾點,媽媽一定會養育一個安全感充足、身心健康、擁有健全人格的寶寶。


兒科醫生鮑秀蘭


兒科醫生鮑秀蘭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獲得安全感最關鍵時期是嬰兒期。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維護安全感的存在是終身的。所以母親要在孩子生下來起就高度重視孩子的安全感培養,在成長中既要重視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又要重視給予堅實可靠永不放棄的愛。

這個安全感,不是人們口中所說的身體上是否有受到傷害的安全隱患,而是在平安環境中,孩子的心理是否有可靠的安撫。

比如,嬰兒的哭泣是呼喚世界的唯一方式,我們要及時處理,及時抱起他。避免他產生自己的呼喚無人回應,產生被遺棄的恐慌感覺。千萬不要以為嬰兒什麼都不懂!基本的安全感和基本的信任感就是在0-1歲培養起來的!

比如,不可以對懵懂的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農村長期有人這樣哄騙孩子,這讓孩子恐慌!

比如,不可以對孩子說“你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你不好好讀書媽媽不要你”等。不能把愛孩子加上一個其他條件!要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父母都是愛自己的。他才會有安全感。

生孩子容易,養育好孩子不容易。多學習養育孩子的知識,有利於孩子成長順利,也利於自己養育順利。


邊河靜靜流1

這世間最偉大的力量來自於媽媽,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會有媽媽的牽掛,媽媽是孩子永遠的幸福!更好的給予孩子“愛”、教會孩子“愛”,帶領孩子成長,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有一種力量叫母愛,有一種安全感來自於媽媽..!



媽媽的包容

從小到大,每一個孩子都會犯錯,而且是重複性的錯誤,如果你認為說一次孩子就記住了,那就不是孩子了!所以對孩子要有耐心,其實孩子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他們多麼希望媽媽不要責怪和批評!如果我們用寬容的心包容我們的孩子,孩子會慢慢懂得媽媽的愛是溫暖的,是懂自己,更是一種內心的安全,讓孩子明白做錯事並不可怕,敢於承認,勇於面對,善於糾正,錯的才有價值!



媽媽的學習

愛學習愛思考的媽媽,也會有一個勤于思考的孩子,或許媽媽的以身作則會帶給孩子一種知識的力量,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問自己為什麼?培養孩子健康的思想,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媽媽的學習也是帶給孩子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媽媽的陪伴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媽媽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孩子的視線,媽媽用嘮叨的方式陪伴著孩子朝朝暮暮,如果說世上最高的境界就是來自於母親的嘮叨,那麼媽媽的嘮叨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安全感!記得上學時,媽媽總是會說:“路上注意安全,看著點紅綠燈🚦,多等等,彆著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樣的語言陪伴著我們走過多少個春秋!媽媽的愛 是孩子安全的力量!

家庭美滿、幸福快樂

這是每個孩子內心最大的安全感,記得有個夜晚碰到一對夫妻吵架,他們的孩子一直在一邊傷心的哭泣,誰照顧過孩子的感受,可曾理智的為孩子考慮過什麼嗎?父母常常吵架,孩子們會在恐懼中生活,這樣孩子一生都會非常敏感,成人後也懼怕吵架,變得焦慮不安!所以想想後果,父母可否理性的“爭吵”,為孩子創造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讓孩子成年後也有個美好的童年回憶!

孩子的安全感是來自於媽媽的愛;

孩子的安全感是媽媽的微笑;

孩子的安全感是媽媽的健康;

孩子的安全感是好好學習用愛來回報這個世界...


夢之覺

媽媽要更好給足孩子的安全感,這問題看似很簡單,實際上需要很深的學問。這學問與文化程度高低無關,與個文憑學歷沒有聯繫!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一個母親的心懷。母親的心懷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只要恰到好處的裝得下孩子就行!媽媽心懷是給足孩子安全感的泉源。媽媽的懷抱是孩子安全感的搖籃、溫室和成長不可缺少的空間!古往今來,孩子都是受著母體的運載,在媽媽的懷抱幸福、平安的長大。媽媽怎樣才能更好的給予孩子安全感呢?在當今的和平年代,媽媽不需心繫天下,只需時刻裝著孩子,不攜帶手機、電腦等等雜物。為自己的孩子無私奉獻出自己的懷抱,就等於給了孩子一個安全的世界。


通過詢問方知,因爸爸只顧上班,媽媽只顧手機平板上的電子遊戲。孩子在家躺在床上或厚厚的龜膠墊上,出去躺在嬰兒車裡,定時把裝有牛奶和水的奶瓶奶頭伸進孩子嘴裡,一手握著奶瓶,一手拿著手機,生怕誤了遊戲。再哭時一個安撫奶嘴塞進小孩嘴裡。孩子六個月了,在家裡看到的天花板和燈飾,出門看到的是天空和嬰兒車上的遮陽布,還從未見到過直立的世界。孩子從出生以來,媽媽沒有把孩子攬在懷裡睡過一覺,也未曾抱過孩子片刻,換尿布和衣服都是讓小孩躺在床上翻過來覆過去的操作。孩子六個月了還不認識母親的臂彎;沒有體會過母親懷抱的溫暖。可憐的孩子你生錯時代了,投錯胎了呀!奶奶心痛得躲在角落裡淚如雨下。


電視裡經常播放著悠揚的歌聲:“世上只有媽媽好。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離開了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大學畢業生的媽媽不理解歌詞的含義嗎?只是因為媽媽的心不在孩子身上呀!這樣帶出來的孩子有安全感嗎?這樣帶出來的孩子又怎麼能健康的成長?可媽媽還全然不知因自己的失職扼殺了自己孩子智力的成長。還在大言不慚的炫耀“看我有多了不起?我一個人把孩子帶大了。”還會毫不忌諱的要求老公為自己手機一個換一個,出錢為她買王者榮耀體驗服呢?奶奶只能在心中吶喊:“兒子啊!你依順著老婆付出的不是錢啦!是你孩子成長所需的安全感啊!”


人們不難體會,一個只顧著換手機和買遊戲服的媽媽會是一個好媽媽嗎?當一個媽媽特別在乎手機的檔次和遊戲服更新的時候,她還有心思去為孩子著想嗎?她還願意為培養孩子花出多少時間和精力?孩子的安全感從哪裡來?專心玩遊戲的媽媽能給孩子多少安全感?所以,我想對還在執迷不悟玩著遊戲的孩子媽媽們說:醒醒吧!時光一去不復返,你的遊戲服裝無法披在孩子身上給予孩子心靈的安慰;你的手機平板已經剝奪了孩子應得的母愛和最起碼的安全感!孩子才是一生的希望和依靠,你現在讓孩子失去的是今後無法償還和彌補的!行動勝於雄辯,放下游戲,讓心迴歸孩子身上,心裡裝著孩子,把孩子擁入臂彎,給足安全感勝過你為他(她)準備的一切金錢和物質!


心如蓮花173349538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更離不開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象棵草。孩子的天性就是離不開媽媽,願意黏著媽媽。由其小的時候,就象剛出生的嬰兒,眼睛還沒睜開,就能辨別出媽媽的味道,只有在媽媽的懷裡,才會安安靜靜的,甜甜的睡覺。剛學會說話的孩子,第一句喊的就是媽媽。從呱呱墜地到呀呀細語,從剛剛學會走路,到剛剛會跑步,都離不開媽媽的照顧和呵護。渴了餓了會喊媽媽,受委屈,跌倒了,摔疼了,也會喊媽媽,因為孩子知道,只有媽媽才是他(她)們的保護傘,一遇到難題都會求助媽媽 。從童年的記憶開始,誰在孩子身邊陪伴的越長久,孩子對誰的印象和感情就越深。出了父母,還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姑姑姨媽等,血濃於水,這就是親情。由其媽媽,“生養育”責任更是重大,媽媽離不開孩子,孩子更離不開媽媽。媽媽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最熟悉,也是最想效仿的對象,對孩子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媽媽的教育不容小看,很是關鍵。從幼兒園到小學,一直到初高中,甚至到大學走向社會,孩子需要分擔的一些事情,無論喜怒哀樂,第一時間一定要說給媽媽聽,只有從媽媽那裡能得到更大的安慰和慰籍。媽媽不只是避風港,更是知心的朋友和夥伴兒。所以媽媽想給孩子安全感,就是從小到大的一直陪伴,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才是最關鍵的!





聞紅陽

說說我孫女。我孫女兩歲五個月了。由於她媽媽工作的緣故,兩歲前大部分時間都跟著我,我發現她特別膽小,無論什麼時候一看不到我就會哭😭著找奶奶,就連睡覺也得奶奶在身邊陪伴著,並且特別喜歡枕著奶奶的胳膊睡覺。如果奶奶陪著,就會睡好久好久。如果奶奶離開,她立馬就醒來哭😭。開始不明白原因,覺得她可能是餓了還是不舒服了,後來發現她其實就是讓人陪伴。不要認為孩子小什麼也不懂,其實感覺她也是有思想的。一開始媽媽離開她的時候,都是等她睡著了,孩子睡覺前媽媽還在身邊,醒來看不到媽媽她卻一點也不找,只是緊緊的摟著奶奶的脖子要“奶奶抱抱”。(感覺她應該是知道媽媽走了,要抓緊奶奶怕奶奶也離開她似的)後來,只要發現媽媽收拾箱子她就不睡覺了。春節後,媽媽自己帶了她三個月,感覺她跟媽媽好多了。


所以我覺得,如果有條件,媽媽儘量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媽媽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千萬不要經常離開孩子,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林林媽媽

給孩子安全感:首先要做到身教。

和小孩的交談時,首先要平等,別總用母親的身份去壓制小孩子。讓小孩子有發言權,別把小孩當孩子。這樣又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又能讓孩子自由的發揮,那小孩就衝(俗話不窩囊)一個不窩囊的孩子就會有安全感。



在有當著孩子的面夫妻不吵架,不當著孩子的面去說一些負面的話,家長裡短的,奶奶家怎麼樣了,姥姥家怎麼樣了,都不去說,不要總拿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小朋友和自己的小孩比,有些家長就愛說,你看誰誰又考了個第一,你看看你等等吧,這樣孩子就沒有自信,沒了自信,孩子就懦弱就沒有安全感了。


當孩子遇到事情了,或做錯了什麼都先別急,讓孩子敘述完了,在做處理,不要一聽到什麼了,你先急了,孩子就會害怕,久了就會怕事,也就沒了安全感了。自己的憂煩不在孩子身上發洩,在小孩子的面前你就是母親,不摻雜別的,更不要用自己的負面情緒讓孩子疑惑,只讓孩子感覺媽媽的魅力就好了。

不論多忙多累,都要拿出時間和小孩子互動,讓孩子體會到真正的母愛,真正的親情,這樣的小孩子沒有安全感才怪呢。



說的太好了,我自己先讚了!


京西玉人

在我看來給孩子最好的安全感就是陪伴,沒有什麼比父母的陪伴來得更溫暖更有安全感。小孩從出生到長大依賴的都是父母的愛,父母在身邊孩子會感到特別自信,無論是從學走路還是去讀書只要有父母的關心跟支持孩子都會有安全感。


在日常中多給孩子鼓勵,平時多聊聊天談談心事,遇到困難時給予關心跟支持。主動跟孩子聊自己生活上的趣事,你主動了孩子以後有什麼事也會主動跟你說。

我聽到很多人說孩子回家不跟父母聊天,都不知道孩子在外面的事?其實很多家長都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事,還有孩子心裡想的事,為什麼回家沒有跟家長說?因為孩子不信任你,也就是說對你沒有安全感。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建立一種朋友關係,主動跟孩子談心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信任你覺得跟你說了更放心,因為會有你的支持跟幫助,這個就是安全感吧!
我平時做什麼都會跟小孩說,她對我特別依賴跟放心,她也知道我日常做什麼?看到我拿起手機就問“媽媽你發頭條啊?今天賺了幾毛錢?”這些我都會跟她說。她讀書回來也跟我說上學的事,嘰嘰喳喳的沒停過,這是她對我的信任也屬於安全感吧!

這個是我給小孩安全感的瞭解跟做法!或許可能沒有其他人做得好,或者我也沒有更好的方法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你們是怎麼做的?我也想學習學習。


陶醉之夢

一,瞭解關心孩子。

二,經常陪伴孩子。一起歡笑,一起優愁。

三,教育孩子。人生經驗,人生生活,人生知識。

四,視孩子為知心朋友。經常與孩子談天論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