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4月8日,援助團抵達第一站瀘西縣,通過去年的雲南公益行實地感觸,援助團發現瀘西清泉希望小學的學生家長大多在外地務工,當地留守兒童佔比80%-90%,作為留守孩子的他們,絕大部分都跟隨著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生活,一年或許只能見到爸爸媽媽一次。去年援助活動中,孩子們的作文深深刺痛著援助團成員的心,每字每句都離不開想念父母。

“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留守兒童,這個時代的一道傷疤。為了養家餬口,孩子們的父母不得不遠走他鄉去打工,將年幼的小孩留在老家。這些留守兒童在缺少親情的撫慰與關懷的環境下長大,往往易產生焦慮、煩躁、悲觀、疑慮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在性格方面,會出現柔弱內向、自卑孤僻等現象,缺少親情的陪伴,導致過早地加入孤獨患者的行列。

“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另一位孩子謝金玉從小隨家裡的老人長大,在她的臉上看到了與這個花樣年紀不相稱的無助和內向,與媽媽進行視頻連線時,這個平時堅強的小女孩不禁雙眼泛紅,心裡難受的幾乎說不出話,上海市徐彙區婦女聯合會湯羽潔陪同金玉跟媽媽視頻連線,過程中一直安慰靦腆的金玉。在視頻連線快結束時,懂事的金玉還是笑著跟媽媽招手再見為了不讓爸媽擔心自己,家徒四壁的生活條件使金玉的心智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瘦弱的身軀也承擔了本不該屬於這個年齡的責任。

“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相距雖遠,但距離拉不開思念的手。儘管他們平時不表達,但每個留守兒童、每位父母心中,都深深記掛著對方。對父母感到陌生,但又渴望父母的親近,這是絕大多數留守兒童“親情飢渴”的現狀,相隔千里的孩子和父母,一般只能在過春節時才能短暫團聚。

“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健康夢 仁愛行”徐彙區醫療教育援助團公益活動對於這些留守兒童和家庭能起到的作用或許微乎其微,但關愛留守兒童從未止步。瀘西縣副縣長邢冰對援助活動表示大力支持,“爭取把瀘西縣的經濟搞上去,為這些孩子的家長創造留下的條件。”

“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瀘西縣婦聯主席殷麗萍也表示,“留守兒童的問題在瀘西一直比較普遍,如果我們縣的經濟也能夠穩步增長,讓我們的家長們將來能夠不再千里迢迢去他鄉打工,同時我們的孩子也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充分陪伴。與現實相比,無論我們目前走公益之路有多艱難,公益力量有多微不足道,但我們始終堅持走在公益之路上。”

“健康夢 仁愛行”之留守兒童親情面對面 讓愛跨越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