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為什麼觀眾一送花,演員就要返個場?

歷史插班生


演出返場是對演員的高度認可

我們看德雲社演出時,經常能夠看到有觀眾給演員們送花和一些禮物,而且有時候送花後演員會返場說一些小段。有些觀眾就自然而然的認為,送花就要返場。這是不對的,送花與返場沒有必然聯繫。返場是後臺根據現場觀眾的情緒而臨時通知演員進行的,不過所有演員提前都會做好返場的準備。


郭德綱演出時,曾經返場22次,觀眾依然熱情高漲。可以看出觀眾對郭老師的認可。

某些以正宗相聲演員自居的人,曾經對郭德綱返場的行為進行抨擊,說這是不對的,相聲應該是有標準的。我想這就是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


對於演員返場,並不是相聲獨一家。
明星演唱會結束時也會有返場的時候,有的歌手會重新唱兩首歌,表示對粉絲的感謝。二人轉也會有返場,會重新說個段子或者唱個小段。


關於觀眾送花。
其實這完全是粉絲的自願行為。不過有些主辦方會對送花較多的演員給予獎勵,尤其是小劇場。當然也有一些個主辦方安排人,進行送花,也是為了烘托氣氛!


雨天論娛樂

我是每晚必須要聽著德雲社的相聲才能睡覺。很遺憾,還沒能現場看一次。但是在聽過無數個夜晚的相聲之後,對於這個問題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

首先,德雲社返場並不是觀眾送花才有的,而是當整場演出結束後,觀眾久久不願離去,演員是會返場,或者是下邊有人擋著不讓下(2005年天津專場,25次返場),現在很多時候是主持人告訴可以再說一會兒,這個時候也能看到,臺下的觀眾基本沒走的。所以德雲社的返場憑的是人氣和能耐,不是鮮花和禮物。

再說禮物,我們會看到,每個演員上來都會送禮物,一般在演員第一次上來觀眾就會把禮物送了,特別是丁酉年封箱(也就是這次封箱)的時候,可以看到,郭德綱和于謙後來上臺的時候,禮物已經越來越少了,所以並不是返場才送禮物的。

送的花籃為什麼能分錢,不知道是從哪裡聽說的。沒聽到過關於這個事情。也許在其他地方或者小劇場有,但是德雲社我認為不可能,因為送的禮物除了一束花,還有花籃,還有抱枕,娃娃,相片等各種禮品,這怎麼算。特別是郭德綱和于謙,岳雲鵬和孫越,張雲雷和楊九郎,他們的禮品都是非常多的,會有人幫忙拿下去,那麼這兩人的禮物也會拿亂,這又怎麼算。(可以參考丁酉年封箱)所以我認為德雲社按禮物分錢不太可能。

這是我的觀點,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檸檬月雨

作為資深綱絲我說一句,在04年以前的小劇場視頻裡有時會說這些某位先生女士的花籃,這是屬於觀眾打賞演員的,演員可以另外拿到錢的。然後演員會為送花籃返一兩個小段,這是劇場裡的傳統,最早是從京劇舞臺來的。也有直接賞錢,點明要求演員演個什麼或唱個什麼。至從老郭有一定知名度以後就沒有這個了,得愛惜羽毛吧。 另外為什麼返場總有個主持人擋一下,還說一句什麼話呢?其實有兩種情況,一是演員上臺前列了個返場小節目的單子,主持人根據現場情況提醒一下該說那個小段了。二是提醒現在幾點了,還能演多久,或提醒演完這個就散場了。老郭就屬於後一種

德雲社演出現場的花和禮物是什麼情況呢?有些網友說花是德雲社賣給粉絲的,或者在指定地點買的。其實都不是,在貼吧上能看到大量綱絲給德雲社送禮物的帖子,都是自己買來帶去的。有的演出方會要求先把禮物和花放在臺前,如果你送給老郭的,那老郭上臺的時候放幾個人進去你送給張雲雷的,那他上場的時候再放幾個進去送。

除了花,每次老郭還能收到各種禮物,還有很多給謙哥送菸酒茶的,土特產的時候還有送龍蝦的。一般都是演出後,誰收到的誰先挑,然後徒弟們再拿自己喜歡的,再就是工作人員拿。


伯爵在路上1

您好,我是片雪殘冰。時刻等著您的關注哦。


首先非常榮幸問答您的問題。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觀眾一送花籃就返場。主要是因為觀眾的熱情,和要求來演的呼聲很高。其實這在一定水平上也體現了德雲社相聲演員們的專業能力,正是因為專業能力的高超,培養了觀眾們聽相聲的習慣,也讓觀眾們對相聲更加挑剔。這也是種相互激勵,現在來看也形成了良好的循環。返場是對觀眾朋友們要求的回應,也是對送花籃的回報。




相聲閣

第一,觀眾即使不送花,臺下呼聲一片,演員也會返場,這是對客戶的尊重。

第二,觀眾送花就返場也是對客戶的尊重。

第三,原來觀眾送花籃,一個給相聲組合加20--50元不等,的確是被送花的演員會加錢,但是加的錢也是組合來分,有的因為分這個錢不均的分開了,行話叫裂穴!

第四,觀眾送的水,食物他們一般不會吃,因為演藝圈羨慕嫉妒恨的常有中毒的,王傑就是很好的例子,也有被車禍的。


太愚若蠢

你這個問題存在常識性錯誤,不是觀眾一送花,演員就返個場,而是演員返場時,觀眾才送花;另外,德雲社演出送的各種花和禮物,演員分不到錢,和演員的收入也沒有直接關係。


很多人以為相聲演員的返場是觀眾太熱情了,不得不返場繼續表演,其實這是錯誤的,至少在德雲社現在的演出中不是這樣的。德雲社每一場演出的節目都是基本固定的,其中也包括返場,無論是返場的數量還是內容,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主持人和演員事先都有明確安排的。


在德雲社早期的演出中,確實存在觀眾太熱情不退場,演員又出來繼續表演的現象,比如郭德綱創紀錄的25次大返場,這其中可能有20段完整的段子是提前安排好的,剩下的就是臨時發揮的,主要是唱的部分。


德雲社演出時,觀眾送的都是鮮花和各種小禮物,花籃很少,而且也不涉及到分錢的問題。禮物都是觀眾自發買的,而且也不一定是在德雲社小劇場自己開的小賣部買的,分錢這事根本沒有操作性。


送花籃分錢的事在天津的一些茶館裡比較流行,這些地方的經營模式和德雲社完全不同,德雲社是完全承包這個劇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而天津的茶館是自主經營,藝人只是被請來表演的,說的好了觀眾送花籃是有分成的。


牙快笑掉了

送花籃或是返場以及分花籃的錢,這可能是沒進過德社劇場人、沒聽過劇場人返場相聲的人揣度後說出來的,就像我們茶館喝一杯幾萬塊錢一壺的好茶,又何必在意桌子上的一個小木結子呢,這都是不搭嘎的事,我們重要的是享受快樂!
返場對於徳雲社是經常的事,為了衣食父母,於老師的爸爸媽媽,每次不說別人,就說郭老師和於老師,有時為不掃觀眾的興,返場有時都到下半夜,這樣非著名相聲演員實在太高,如果這次落入虎口是他,老虎一定會說,等了兩次把著名的都放了,這回總算吃到個相聲藝術的真貨。其實郭老師真的是一身活。讓人喜愛,大家開心。



伊春美食美客

在德雲社早期,有送花籃的習慣,這是借鑑了二人轉小劇場的東西,一個花籃五十一百,說白了,就是賞錢,我上幾個花籃,你再來一段,現在二人轉劇場俗了,整人上啤酒,顯擺的直接上現金,五百打底。。。。這是演員的收入,劇場不拿。。。現在德雲社小劇場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好久不去了,北展那樣的我看過一次後臺,在分配花和人員,第一個誰送花,第二個誰上禮物等等。。。。不否認有熱心的粉絲送東西,但是有很多是為了演出需要。。。你也可以搜西瓜視頻,有拍攝的放出來的,不過,不是我,我沒有拍攝的習慣。


中後所明齋

送花是觀眾對演員的欣賞

返場是演員對觀眾的尊重

即使德雲社內部有類似的規定或者演員可以有分成

也代表了演出方對觀眾的尊重

觀眾的需求是演員的追求

這就是對消費者才是上帝的一種詮釋


猛獸俠之大猩猩

德雲社是中國最著名的相聲社團,它把傳統相聲融入到劇場舞臺中,讓中國的相聲再次被更多人所熟悉,讓它多活了幾年,在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上,可謂是功不可沒。


作為劇場商演的模式,有些國內小劇場確實存在出錢讓演員返場的事情,但是這在德雲社是不存在的。德雲社“返場”只是因為觀眾喜歡,既然大家喜歡那就再來一段吧,這個是免費出演的,所以送花給演員他們也不會有錢分。你說的必須要送花,演員才會返場是不準確的,返場只是因為觀眾喜愛而已,與鮮花的數量無關。

每次德雲社演出結束後,觀眾朋友送的鮮花都可以開一個鮮花店了,有人就會問,這些鮮花他們怎麼處理?



其實他們會把這些鮮花低價賣給一些禮品回收處,而有些順手的禮物他們就會隨身帶在身上,或者拿回德雲社當做一個紀念,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演員分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