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科學鉅著《夢溪筆談》,其當時的科學高度足以俯瞰全世界

《夢溪筆談》作者
老祖宗的科學鉅著《夢溪筆談》,其當時的科學高度足以俯瞰全世界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筆記本百科全書式著作,世人稱為“中國科學史上里程碑”。

  1. 《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作者自言其創作是“不繫人之利害者”,出發點則是“山間木蔭,率意談噱”。

⒉現存《夢溪筆談》分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17目共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美術及音樂等學科。其中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的成就,詳細記載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上的貢獻,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重要文獻。例如在數學方面開創了“隙積術”和“會圓術”、天文方面指出極星不在天極;得出冬至日長、夏至日短等結論、並且對天文儀器也有所改進;曆法上大膽創新,提出《十二氣歷》;地理學方面以流水侵蝕作用解釋奇異地貌成因。物理方面記載了磁偏角、凹面鏡成像實驗和聲音共振實驗;技術方面如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河工高超關於合龍堵口的方法;建築工匠喻皓的《木經》及其建築成就;指南針、鍊銅、鍊鋼、石油等。其中“石油”一詞是在該書中首次提出的,並且沿用至今。關於社會歷史現象部分,比如叛亂軍李順的事蹟,賦稅實況,北宋時西北和北方軍事,典制禮儀的演變,也有較詳細的記載。


作品節選 :

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①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②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③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④欲印,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乃密佈字印,滿鐵範為一板,持就火煬之。⑤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複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汙。  

【註釋】  [1]錢唇:銅錢的邊緣。  [2]印:印模。令堅:使堅硬。  [3]冒:蒙、蓋。  [4]範:框子。  [5]持就火煬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煬:烤。[6]藥:指上文說的松脂、蠟等物。[7]字平如砥:字印像磨刀石那樣平。砥:磨刀石。[8]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每一個韻部的字做一個標籤,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來。韻:指韻部。  [9]奇字:寫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10]燔土:指火燒過的黏土字印。燔:燒。[11]訖:終了,完畢。

版本考定

⒈《夢溪筆談》以大量篇幅記述了當時的政治、軍事、法律、人事以及一些傳聞軼事、藝文掌故等。對賦役擾民、西北與北方軍事利弊及典禮禮儀和古代音樂演進,均有詳細實記載。該書對於研究北宋社會、政治、科技、經濟諸方面有重要參考價值。

⒉《夢溪筆談》對沈括的治學思想和方法也多有反映,是研究沈括科學思想的主要參考材料。元刻本《夢溪筆談》據考證,《夢溪筆談》問世後,受到學界重視,不久即被刊刻印行。《夢溪筆談》最初刻的三十卷本,內容比今本要多,但早已散佚,僅二十六卷本經宋元明清刊刻,流傳下來。宋代有揚州刻本,乾道二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今皆不存,所以目前最古的版本就是現國家圖書館收藏。

⒊《夢溪筆談》在國外也很有影響,早在19世紀,它就因為其活字印刷術的記載而聞名於世。本世紀以來,法、德、英、美、意等國都有人對《夢溪筆談》進行系統而又深入的研究,並向社會公眾加以介紹。我們的近鄰日本,早在19世紀中期,就用活字版排印了沈括的這部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用活字版排印《夢溪筆談》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