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是個喇嘛,為什麼會寫那麼好的情詩?

清風說減肥



倉央嘉措一生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兒時做牧童。

那時候他家族信奉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很自由,沒有太多的清規戒律,可以放飛自我,喜歡自己所愛。

但是因緣聚會之下他成為了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六世達賴”喇嘛,坐進了布達拉宮成為了西藏最高的王。卻也失去了一切自由,成為他人掌握權利的傀儡,又被黃教種種戒律所困,從此便抑鬱寡歡。

於是他寫下了諸多詩詞,在詩的世界裡他能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一》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走在拉薩街頭,我是最浪漫的情郎。



《二》

自恐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怕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三》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月,

我輕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

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細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 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只是, 就在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 拋卻了信仰, 捨棄了輪迴,

只為, 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赤誠子

倉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曆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圓寂,桑傑嘉措,為了繼續利用五世達賴的權威掌管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事務,秘不發喪,向外界宣佈,達賴喇嘛已“入定”,進行無限期的修行,靜居高閣,不見來人,一切事務均由“第巴”負責處理。在藏語裡,第巴的意思是由達賴任命、管理衛藏行政事務的最高官員,俗稱“藏王”,當時的第巴就是桑傑嘉措。同時桑傑嘉措迅速派人暗中尋訪五世達賴的替身——轉世靈童,這樣,日後一旦真相敗露,也能馬上迎六世達賴入宮。按照當時黃教的規矩,哪個嬰兒抓取了前世達賴的遺物,即證明是達賴轉生。不知幸還是不幸,倉央嘉措被選中。從此開始了他坎坷傳奇的一生。

相傳,瑪吉阿米是倉央嘉措的第一個情人,桑結嘉措匿喪一事敗露之後,倉央嘉措不得不離開他的初戀情人,回到布達拉宮做他的活佛,每日青燈古佛為伴。那時的倉央嘉措血氣方剛怎能忍受如此的寂寞,終於有一天他換上俗家衣裳,來到拉薩街頭,結識了一位清麗脫俗的姑娘——叫達娃卓瑪,我恰好翩翩少年,你正逢情竇初開,兩個人很快墜入愛河,但他們註定沒有結果。失戀的痛苦,再加上政治上的壓迫、精神的抑鬱,促使他講滿腔的思念轉化為詩歌,流芳後世。據傳《十戒詩》即是他們緣滅之後所做: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再看一下倉央嘉措的身份:

1、他是一個喇嘛,是一個佛陀,所以他有很多佛學詩作

其中最有名的《問佛》: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矇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

  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另一首小詩:

坐在菩提樹下,我觀棋不語,前世,今世,來世,患得,患失


2、他是六世達賴,是這聖域之王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3、他是一個失去自由的多情郎。於是他有很多情詩

一、

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撫我之面,慰我半世哀傷;

誰,攜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誰,扶我之肩,驅我一世沉寂。

誰,喚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轢。

誰,棄我而去,留我一世獨殤;

誰,可明我意,使我此生無憾;

誰,可助我臂,縱橫萬載無雙;

誰,可傾我心,寸土恰似虛彌;

誰,可葬吾愴,笑天地虛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離;

伊,攬我之懷,除我前世輕浮。

執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萬世輪迴。

執子之手,共你一世風霜;

吻子之眸,贈你一世深情。

我, 牽爾玉手, 收你此生所有;

我, 撫爾秀頸, 擋你此生風雨。

予,挽子青絲,挽子一世情思;

予,執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長;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憐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二、《那一世》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 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月,我輕轉過所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細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

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4、他渴望愛情,但他知道愛情與他無緣,

有一首佛系情詩《見或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倉央嘉措,是六世達賴,是雪域的王,是失去沒有自由的王;

是佛陀,是有著渴望愛情的佛陀;是情郎,是要遵守清規戒律的情郎。

比他的身份更令人神往的是他的詩作,比他的詩作更精彩的是他傳奇的一生。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開封小貧民

凌晨兩點半了,胡偉還是沒有一絲睡意,本來今晚熱熱鬧鬧的洞房花燭夜,結果一個星期前女友出車禍死了,回憶,孤獨,壓抑如潮水般一併襲來,淚水瞬間充滿了雙眼,他想大吼一聲,但僅有的理智告訴自己現在是凌晨兩點半,不能這樣。就在這恍惚之間,耳邊突然傳來女友慧雯的聲音“阿偉,你不是答應我蜜月去西藏的嗎”,胡偉一個激靈坐起來,“慧雯,是你嗎”,可是空蕩蕩的臥室只有他自己。他拿起慧雯的相片,輕聲說道“慧雯,我們明天就去西藏度蜜月去”,說完就去電腦上查詢有沒有明天出發去西藏的旅遊團,恰好還真有一個,胡偉趕緊的報了個名。


第二天一大早,胡偉就來到了機場跟旅遊團集合,導遊是個看起來很乾練的大姐,說清楚了該注意的地方,並且每個人發了一個氧氣袋,一切準備妥當就登機了。幾個小時後,拉薩到了。一下飛機,濃烈的高原反應立馬襲來,胡偉感覺自己就像一條吸不到氧的魚兒一樣,肺部拼命在壓縮,整個人感覺天昏地暗,“趕快吸氧,”導遊大姐大喊,胡偉趕緊拿起手裡的氧氣袋貪婪的吸了幾口,在那一瞬間一股活著真好的感覺油然而生。


坐上了旅遊大巴,胡偉看著拉薩的天空,天可真藍,就像一塊藍色的綢緞一樣,沒有一絲雜質。胡偉對著手裡的照片輕聲說道“慧雯,你看拉薩的天空真藍。”,“布達拉宮到了”導遊的話打斷了胡偉的思索,下了車一看,古樸,威嚴,帶有異域風情的布達拉宮在陽光下特別顯得漂亮,沿著臺階一層一層的上去,到處都是隨手可見轉經筒,輕輕一碰發出叮鈴叮鈴的響聲,聲音輕輕的擊打著耳膜,胡偉瞬間覺得自己的內心變得很平靜。虔誠的信徒們手拿著經筒,一步一拜在洗滌著自己的靈魂。



接下來的幾天裡胡偉去了倉央嘉措的八廓街,尋找著當年的愛情故事的痕跡,也去了聖湖納木錯湖,湖水清澈,碧藍,不帶一絲紅塵的味道,遠處的大雪山顯得那麼巍峨,雄偉。在湖畔一大片格桑花地裡,胡偉把慧雯的照片埋在那裡,看著納木錯湖胡偉輕聲說道“慧雯,這地方你一定會喜歡的,你看多美的格桑花啊,這裡是世界上再純潔的地方,活佛說我不放下,離開的人更放不下,就不能進入極樂,我想你現在應該是放心不下我吧,好了,從現在開始,我放下了,希望咱們下輩子還能夠在一起。”


從西藏回來的那個晚上,胡偉睡得特別香,他做了個夢,夢見在一大片通紅的格桑花中,慧雯穿著白色的紗裙在跳舞,在朝著他笑。(完)喜歡的請點關注。


臨雲小築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解釋,就是說倉央嘉措也有自己所愛的人,生而為喇嘛這是迫不得已,很多人在翻譯倉央嘉措作品時都會想這裡面會蘊含什麼什麼佛學的大道理,但其實他寫的就是表達自己情愫的愛情詩,比如那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其實吧,我感覺倉央嘉措就不想做和尚,只是因為他是轉世天童才強行成為了喇嘛,就像南唐後主李煜,他沒準也就是隻想做個詩人,而不想做皇帝,只不過出生就被定了身份,是一種身不由己。

倉央嘉措之所以會寫那麼好的情詩,除了他讀的書多外,更重要的就是他也有七情六慾,不要以為和尚沒有七情六慾,必須要守戒,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所以也會在某一天愛上自己喜歡的人,為自己的愛人寫情書。


一楓

倉央嘉措14年的鄉村生活,使他有了大量的塵世生活經歷以及他本人對生活的熱愛,激發他對詩的靈感。他不僅僅沒有以教規來約束自己的思想行為,反而根據自己獨立的思想意志,寫下越多纏綿的情詩,並且大多描寫男女愛情的忠貞,歡樂,遭遇到挫折時的哀怨,所以一般都翻譯成《情歌》,有的以藏文流傳,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有的以手抄本流傳。
倉央嘉措的世俗家裡信仰寧螞教,教規並不禁止娶妻生子,而達賴所屬的格魯教,卻嚴禁結婚成家,接近婦女,對於這種清規戒律,倉央嘉措難以接受。

當時受到西藏政教的鬥爭連累,被清朝廷廢掉,解送北上,道經青海時一個風雪夜失蹤,後半生週週遊印度,康藏,甘,青,蒙古等地,生活十分艱苦,但最為傳唱的卻是他對愛的追求和留下來的情詩,大概就是後半生苦行僧一樣的生活跟經歷,才能寫出那麼多被廣為流傳的情詩。
所以他才能寫出那麼多超越名族,時空的詩歌,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mqeryhczw

因為他的環境地位造就了他他如果一直是個牧童長大 或者從小出身在王宮貴族家裡長大 就不一定會有現在的倉央嘉措。

就像有的人經歷過大起大落 或者面對過死亡之後的人一樣 會有不同於以往的想法 和很多的感悟。

倉央嘉措 從一個放牛的牧童變成布達拉宮的王 而這個王不是能吃喝玩樂想幹嘛就幹嘛的皇帝 只是沒有自由的政治的犧牲品 而且自身還被宗教 信仰 被道德觀所束縛的人 這個時候 只要是經歷過普通生活的人 都會覺得放牛 流浪 甚至能喜歡一個女孩的美好

離開 被世俗世人所束縛 不離開 自己就是一犧牲品 就像唐僧愛上一個女人一樣————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其實他的思想和想法都在他的作品裡

他的詩 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還有……他的作品都是藏文 我們看到的都是學者翻譯過來的 不能完全的代表他……


還有…… 見或者不見 不是他寫的


有異議的不同想法的 評論區交流一下啊!


一個小打雜的

謝開封……友邀答!倉央嘉措天資聰慧、多愁善感,有著與生俱來的文學天賦,他的喇嘛身份是命中註定該有的一段插曲,雖身歸寺廟,心卻不曾放棄過詩和遠方。從他那廣為流傳的詩句:“自恐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怕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中不難看出,他既想當一名合格的喇嘛,又不捨紅塵之戀的複雜心情。倉央嘉措是為詩而生,為人間戀曲跋涉在愛的荒原,從未止步,也許正是這不凡的經歷,釀就了他的詩意,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用情感鑄就的悽美詩篇。



楓林XQ

五世達賴圓寂後倉央嘉措被認定為轉世靈童,但是由於當時的特殊原因五世達賴的圓寂被隱瞞,倉央嘉措沒有直接被接到布達拉宮做床,在自己家一直到了十幾歲,這期間他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夥伴,此時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將來的身份,就有了最初的情感。五世達賴一事敗露以後他就被接到布達拉宮,但是隻是被當做傀儡。後來有遇見一位他動心的女子。但是這兩位女子都沒有結果。後來倉央嘉措頓算是頓悟吧行使活佛職能,後傳他在進京途中圓寂,也有說隱匿傳法去了。


長海147604530

在倉央嘉措正式成為活佛前,他曾有一段還未開始就已結束的年少心動“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肯訥

詩是屬靈的,寫詩人都不用身份。

意境到了,情感到了,詩也就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