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大字典SC001-劍門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古道大字典SC001-劍門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編號

SC001

劍門蜀道

劍門蜀道是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劍門關為核心,北起陝西寧強,南到成都,全長450公里。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古道大字典SC001-劍門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人文歷史

劍門蜀道沿線三國文化深厚,龐統、蔣琬、姜維、鄧艾、馬超、鮑三娘等在此留下了精彩的故事;劍門蜀道沿線古蹟眾多,三星堆遺址、德陽文廟、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廟、皇澤寺、千佛崖等都是重要文物;劍門蜀道沿線美景密佈,富樂山四季花似錦,翠雲廊古柏三百里,明月峽“飛樑架絕嶺”。四川有“四絕”——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險。前三者已成旅遊勝地,惟獨劍門雄關,卻像被人遺忘的角落。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東南亞遊客的心儀之地,也曾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尋訪文明之旅的一個驛站,是什麼吸引了人們虔敬的腳步,是什麼使它成為歷史畫卷中凝重的一頁?

劍閣

古道大字典SC001-劍門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古代川北三條蜀道:金牛道、陰平道和米倉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劍門蜀道也就是《劍門古道》在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劍門山)中段,依崖砌石為門,故名劍門關,並在大小劍山之間架築飛樑閣道,劍閣也因此得名。劍門關峭壁如城牆,獨路如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成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蜀道的咽喉。從鳳州到劍州的110里路段,原有橋閣90000餘間,都是在懸崖絕壁上架成,而今已蕩然無存了。只是前些年在古劍門關的遺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城關,成為它身後千年古道的一個嶄新標誌。

劍門關

古道大字典SC001-劍門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橫亙在蜀道上的劍門關,是一座座綿延百里的礫岩山峰,所謂“劍門無寸土”就是指劍門那寸草不長的特大礫岩,從正面看,這石壁恰似銅牆鐵壁的天然城郭,把自秦嶺而來的千里群山橫阻於此,也阻斷了自中原而來的步履;從側面看,則如排天巨浪,洶湧澎湃;從背面看,像一群飛馳的駿馬,讓一切來犯者望而生畏。

這雄險的關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古代的四川盆地是一個內海,在白堊紀地殼運動中海水下跌,海底石隆起,形成了堅硬的礫岩山體,這山體有七十二峰,峰峰像劍,大小劍山兩山對峙,狀似一道門,故稱劍門。劍門蜀道就從門縫中蜿蜒穿過。

三國時期,孔明北伐中原時路經此地,見地形易守難攻,便在此建關,劍門關由此而來。今在劍門關,還可見峽谷關口上有飛樑閣道,這是為送軍需而修;而三國關樓則氣勢雄偉,上有三層箭樓,飛簷翹角上懸有金鐸,鋃鐺聲響,晝夜不息。現在的古關樓是1989年重建的。

驛和鋪

古道大字典SC001-劍門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從劍門蜀道沿途地名上看路政管理是十分完善的。驛道最初叫“官道”、“馬路”,是古時從西安至成都的陸上唯一通道,原為過往官員、使書等送軍政書籍使用,後來也逐漸成為民間商旅活動的交通大道,建立驛道管理服務機構也就成為歷代統治者的當務之急。

成都到西安沿途有不少某某鋪、某某驛命名的地方,如漢陽鋪、抄手鋪、劍門驛、龍泉驛等。經統計,廣元與陝西接界處至綿陽這一段古道上有56鋪、14驛站,形成劍門蜀道一套完整的交通、軍事、治安、郵傳一元化體系。鋪、驛是供官差途中換馬、暫住、休息的地方,是國家設立的管理驛道和保證運輸的專門機構。據《劍閣歷史年表》記載,不同的歷史時期,驛、鋪的設置規模各不相同。以清代為例,一般每10裡設一鋪,40裡設一驛,每鋪、驛設有司兵2—5人、驛馬12—16匹、馬伕2—6人、扛夫10—20名。鋪、驛站還設有驛丞、管理、文書、獸醫、公館、廚師等,既解決護樹、護路問題,又解決往來行人吃、住、行的問題,在當時已經是十分完善先進了。

攔馬牆

古道大字典SC001-劍門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攔馬牆就是在驛道險要處為防備跑馬官差跌落懸崖而砌成的牆。一般高在1米以上,寬在0.8米左右,長度視險道情況而定。攔馬牆分土牆和石牆。土牆是用卵石砌成,中間築以泥土。石牆是大青石砌成,用石灰加糯米作粘合劑,建築牢固美觀,上塗白灰提醒騎馬人注意,以保證安全。

飲馬槽

古道大字典SC001-劍門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飲馬槽又叫飲馬池,是在大青石上開鑿的水槽,分為可移動水槽和固定性水槽,專為往來馬匹提供飲用水源。飲馬槽一般設在沒有水源的驛道旁,乾旱時由鋪驛管理人員或當地百姓挑水倒進飲馬槽,下雨時靠積蓄雨水解決蜀道內的青石板路面一般寬2——3米,最寬處達5米。路面平整,溝渠暢通,千百年來路面很少垮踏,主要原因是在容易塌方處和階梯石中間加有10釐米厚、1米多深、長度視路面而定的“門坎石”。“門坎石”一是起穩固路基石板、階梯石作用,二是“木牛”(雞公車)緩速剎車作用。石板路光滑凹凸,印記著歷代車轍馬跡,留下了古今行人的腳印,是當年考古的鑑證。

棧道

古道大字典SC001-劍門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棧道分為土棧和石棧兩種。土棧石在森林茂盛的山地鋪木為路,雜以土石。石棧又名閣道,石在山崖上鑿孔,支架木樁再鋪上木板而成的路。蜀道土棧基本不存在了,但石棧遺蹟尚存,殘跡在崖間的棧道撐柱石孔仍歷歷在目,其孔約為30釐米見方,深約50釐米。

石棧道選址非常講究,如明月峽棧道上倚大樹樑峰,狀若虎口,下臨嘉陵江,水勢洶湧,若在山崖修路,耗費太大,工程艱險;若在山頂修路,左右懸崖絕壁,一遇強敵,前堵後追,腹背受夾,進退兩難;若在山麓修路,急流渾潭,無處駐足,因而在懸崖絕壁上修築棧道。

特色

劍門豆腐

古道大字典SC001-劍門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風景名勝區劍門關生產的別具一格的豆腐.“不吃劍門豆腐,枉遊天下雄關”。相傳劍門豆腐始於三國時期,蜀漢大將軍姜維在漢中被魏將鍾會、鄧艾打敗後,退到險隘劍門關。當時姜維營中兵疲不能戰,馬乏不能騎,眼看蜀北屏障劍門危在旦夕。劍門一地方官忙向姜維獻計:閉關三日不戰,號今百姓家家磨豆漿,以豆腐犒賞士兵,以豆渣喂戰馬,待兵馬體力恢復再戰。此計確實很靈。使士兵和戰馬體力迅速得到恢復。三日之後,姜維僅引五千兵將殺下關去,大敗鍾會,使魏兵倒退數十里下寨,解了劍門危急。

九香蟲

古道大字典SC001-劍門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九香蟲,是一種會飛的青黑色甲殼蟲,指甲般大小,狀如水龜。春夏季節,爬在農作物的莖葉上吸食漿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種奇臭難狀的氣體,使人避而遠之,因而落個“屁巴蟲”或“打屁蟲”的臭名。屁巴蟲含有九香蟲油,一經炒熟之後,即是一種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藥用美食,因此,它又贏得了“九香蟲”的美稱。

劍門古道牌綠茶

古道大字典SC001-劍門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劍門古道牌綠茶,歷史有名(蜀中名勝記)有載:“有梁山寺,產茶,亦為蜀中奇品”。其實早在唐代劍門綠茶已成貢品,宋代詩人陸放翁“細雨騎驢入劍門”時,曾在把盞品茗之後也即興盛讚劍門綠茶,就是當年的紅軍攻克劍門關後,幾位指揮戰鬥的將軍們也稱“雄關有茶香中華”。劍門古道景區產茶山區海拔千餘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質肥沃,適宜茶葉生長。建國以來,劍門古道景區擁有茶葉基地十餘個,面積萬餘畝,尤以位於劍門關七十二峰之顛仙峰觀的劍門關茶場盛名。劍門古道牌綠茶遠銷全國各地,從而,劍門七十二峰產的綠茶盛名遠播,信受茗君們的格外青睞。

關於我們

古道大字典SC001-劍門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古道網

古道網,是以“古道保護與發展協會”為依託的垂直資訊類門戶網站。古道網號召並組織古道相關的政府、學術機構、愛好者共同發現、修繕、保護古道;幫助並引導人們真實瞭解古道歷史,傳播古道文化;同時古道網整合古道相關的商業、旅遊、文化、戶外活動資源,尋找古道與現代社會的共融點,通過別具一格的古道遊、戶外賽事等形式。

古道大字典

古道大字典是古道網依建立的古道資料庫。其中收集整合了所有現存古道資料及信息,提供用戶精確精準的古道歷史人文資料。旨在保護已經或正在消失的古道,發揚古道文化。

古道保護與發展協會

古道保護與發展協會(APPDA)專注於古道內容的深度考察及歸類整理,形成系統性的古道大詞典、古道大地圖,收集古道歷史文物,建立古道博物館,以供研究查閱及展示古道歷史風貌。提供主題性古道文化研究與諮詢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