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這3種行為,可能就是孩子由“黏你”變成“躲你”的原因

文|文兒

媽媽同事給媽媽抱怨說,孩子小時候特別粘黏自己,和自己也最親,現在唸小學了,年紀大了是自己有心事還是怎麼樣了,怎麼就和自己沒之前親了,見著自己總是戰戰兢兢的,也不再媽媽長媽媽短的聊天。

我媽說是你平時太兇了吧,這位阿姨脾氣火爆,有時候帶著孩子外出,脾氣上來不管在哪裡都能把兒子兇一頓,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不敢和你親近了。

你的這3種行為,可能就是孩子由“黏你”變成“躲你”的原因

孩子小時候和自己挺親的,慢慢的長大了反而越來越遠了,就拿我來說,我小時和我媽的關係就淡淡的,我媽在我眼裡就是凶神惡煞,從心底長出來的恐懼所以很難和我媽親近,一般孩子不願親近的家長日常都有這三種行為。

行為一. 說發火就發火,和你沒商量

很多家長在外人看來也算是和善,但是在孩子面前,生氣一瞬間,孩子哪怕是衣服弄髒了,或者是喝水水撒了,家長就會直接生氣,太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根本不會心平氣和的去說,直接就是火冒三丈嚴厲的責怪,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錯事而在你面前顯得拘謹。

你的這3種行為,可能就是孩子由“黏你”變成“躲你”的原因

行為二. 不分場合的責怪孩子

父母很多時候是愛子心切,但卻沒有用到合適的方法,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不管是公交車還是商場裡,經常會有家長在嚴厲的責罵孩子,孩子羞羞又愧疚的低著頭聽著。

家長們首先要尊重孩子,其次是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意識到孩子犯錯之後,可以私下批評教育,不要在公共場合不停的數落孩子,孩子當然會出現排斥心理。

你的這3種行為,可能就是孩子由“黏你”變成“躲你”的原因

行為三. 過多的干涉孩子生活

家長大多抱著你是我生我養的,我管管你怎麼了的心理,過分控制孩子的思想和生活,每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是需求時,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反而是父母的這個不許那個不許,這樣會早早的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孩子渴望早日掙脫家庭,並且會產生疏遠家長的意識。

-----------------------

怎麼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績?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不親近怎麼辦?孩子愛打人是因為什麼?孩子脾氣特別大是怎麼了?孩子總愛看電視玩手機該如何引導?

如果你有這些疑惑:

世界上沒有哪所學校的教育能比的上媽媽的閱讀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