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猛於虎

瞭解我的人都知道,老羊是堅決反對打罵教育的,所以在家裡,我是典型的“貓爸”,並以此為榮。

遺憾的是,中國的“虎媽”真的是越來越多,並且她們的行為也越來越出格,甚至到了把“家庭暴力”當成“教育手段”的程度,所以,今天必須一吐為快!

各位“虎媽”們,得罪了!

昨天,有朋友在家庭教育群裡轉發了一則新聞,說的是一位母親因為孩子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兩人發生了衝突(應該是爭吵加暴力,嗯,一定是),然後母親一氣之下用手機充電線勒死了孩子,接著自己跳樓自殺……

虎媽猛於虎

虎媽猛於虎

關注新聞的朋友都知道,這樣觸目驚心的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肯定也不是最後一次。因為看多了這樣的新聞,所以在痛心和遺憾之外,我竟然漸漸地少了震驚……

可愛的孩子,無辜的孩子,可憐的孩子,竟然命喪自己的母親之手!另一個世界裡,他們還會是母子嗎?

身邊,這樣的母親很多很多:平日裡溫柔和善,一旦孩子犯錯,或者不服管教,甚至只要看孩子不順眼,就立即撕掉了偽裝,皺著眉頭,目露兇光,聲嘶力竭,歇斯底里,大聲訓斥,甚至張口就罵,舉手就打……

好吧,我暫且給你們一個好聽的稱呼,叫你們為“虎媽”。

其實,我很少親眼見到這樣恐怖的場面,大都是聽別人的描述,加上自己的想象。即使如此,已經足以令我心驚膽戰,並憂心忡忡了……

“虎媽”,其實“猛於虎”啊!

各位“虎媽”們,如果我的文字令你們很不愉快,希望你們明白:老羊仍然是你們最真誠的朋友,而不是敵人;你的孩子也永遠是你最可愛的寶貝,而不是你們前世的冤家!

我們需要的,只是冷靜地思考,還有深刻的反省。

根據我的瞭解,“虎媽”們發威的時候,往往是因為孩子犯了她們“無法容忍”的錯誤,比如和媽媽頂嘴、成績下滑嚴重,寫作業不認真,穿衣服磨磨蹭蹭,一個知識點說了幾遍也記不住,在媽媽最忙碌最煩躁的時候仍然在旁邊哼哼唧唧……

好吧,我可以說,這其實都不算是什麼錯誤麼?

而且我的結論是: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打罵”竟然是“教育”?)時,你們其實只是在找個藉口發洩情緒而已,於是,離你最近的孩子、力量最弱小的孩子,就成為了那可憐的出氣筒!

而且我可以斷定,打完後,看著他們恐懼的眼神,你們還會感覺很威風,很爽,是麼?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孩子!

孩子是人的初始階段,更是最容易犯錯誤的年齡,或者說,正是在不斷的犯錯中,他們才能一天天成長。

就像登山。

在下坡的時候,孩子自然跑得快一些,而上坡的時候自然跑得慢一些。你能因為孩子在上坡的時候跑得慢就批評他,下坡的時候跑得快就表揚他嗎?

表面上是“快”與“慢”的差別,背後卻有著地球的引力和自然的規律在起作用。我們只有正視這種背後的規律和科學,才能幫助孩子科學、健康地成長。

為什麼上帝安排了溫柔的女性來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因為母性天性慈愛,有耐心,會包容,善於感化——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作為偉大的母親,應該通過觀察、教育和示範,讓孩子儘量少犯錯——所謂“防患於未然”。如果孩子有非分的要求,您可以用否定的眼神、堅定的目光和簡潔的語言,溫柔地予以拒絕;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您的目標,您可以用智慧的方法、有效的手段,耐心地教會孩子找到正確的方法,而不是搖身一變,成為童話中的可怕的“大灰狼”!

“虎媽”們打罵孩子有許多借口,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取得好成績”。

我知道,對於學習中的孩子來說,成績很重要,這誰都不能否認;但是我們也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成績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最簡單的道理。

我想說的是:如果打和罵能讓孩子的學習態度變得端正,能讓孩子的成績得到提高,那要“學校”這個教育機構幹什麼呢?那還需要“教師”這一職業幹什麼呢?有哪一所學校是因為對孩子進行打罵而成為名校,又有哪一位教師是因為對孩子進行打罵而成為教育家的呢?

作為母親,如果你對孩子一點耐心都沒有,你怎麼做母親?如果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你一點腦子都不動,一點科學的方法和技巧都沒有,你又怎麼能承擔起教育下一代的職責,又怎麼能成為孩子合格的“首任教師”呢?

你發現嗎?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怕媽媽,喜歡爸爸,因為爸爸很少訓斥或打罵他們。當然,媽媽們肯定會異口同聲地說:“那群臭男人從來不管孩子的教育,就知道寵著慣著孩子!如果讓他們來帶孩子,肯定會毀了他們的一生!”

真的是這樣麼?

其實,換個角度,我們可以發現,“虎媽貓爸”現象的出現,可能是因為母親們過份看重孩子的成績,對孩子過於求全責備,而父親們更看重的是他們身體的健康和心靈的快樂!

哪一個更重要呢?

我承認,在寫上面文字的時候,我也有點情緒化了,有點激動。

於是,我又冷靜地總結了一下打罵孩子的三大危害:

1、膨脹性:我們第一次對孩子進行責罵、訓斥或者體罰時,都會有點不忍心,有點內疚,或者有點自責的。而當我們認為打罵初見成效後(詳見下圖),或者在情緒得到發洩並且還獲得一絲快感後,就會使體罰升級——從罰站變成打屁股、掐臉、揪耳朵、打頭,甚至會上升到踹後背、打臉……從先是用手打,變成用身邊的各種工具,不分部位、不管輕重,甚至無所不用其極(新聞裡的母親用的是手機充電線,勒的部分是脖子)……

虎媽猛於虎

暴力手段會成癮,真的,我對我們家的“阿福”就是這樣……

阿福,對不起!我會努力改正!

2、擴散性:

母親們是喜歡交流的,更喜歡攀比,喜歡從眾。當她們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孩子都會被媽媽打罵,很多媽媽都是“虎媽”時,她們就會漸漸地認同自己的做法,愧疚的心理就會消失,甚至滿懷豪情地認為:我這樣做是對的,是為了孩子好,因為社會上很多母親都在這麼做!

3、延續性:

只要你有了第一次,往往就決不會是唯一的一次;孩子只要被打罵了,心理上的傷痛就絕不會消失!更可怕的是,在他們漸漸屈從甚至習慣於母親的這種教育方法後,潛意識裡就會認為:喔,這就是教育,這就是家庭教育!然後在他們長大後,繼續對自己的孩子或學生進行暴力教育,代代相傳……

高爾基說過:“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

俗話也說:“虎毒不食子。”

反正我沒有見過母雞咬小雞、母狗咬小狗的現象,甚至對幼崽橫眉立目的場面我都沒有見過。

做到這一點,真的很難嗎?

虎媽猛於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