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僧人所持的度牒是什麼?是不是有度牒的才是“正版和尚”?

華文雨

度牒,就是政府發給僧尼、道士以證明其合法身份的憑證,可以這麼說,有度牒的才是“正版和尚”。

度牒可能在南北朝時已經出現,因為北魏時,僧尼須入僧籍,歸僧曹管理。名列僧籍的僧尼才是具有合法身份的出家人。既然有僧籍,很可能就有證明身份的憑證。可以確證的是,唐朝已經有了度牒制度,然後一直延續到清代前期。乾隆年間,漢傳佛教的度牒制度被廢除。

這裡值得一說的是宋代的度牒,因為宋代的度牒同時又是有價證券,而且價值相當穩定,從北宋中到南宋中,度牒的市場價都保持在每道一二百貫錢的水平。宋政府每年都會出賣幾千至幾萬道度牒,甚至用空名度牒購買政府消費品、回籠楮幣、放貸生息,如《宋史·食貨志》載,北宋神宗時,“河北轉運司幹當公事王廣廉,嘗奏啟度僧牒數千道為本錢,於陝西轉運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斂。”

另一方面,宋朝出家人的數目,一直保持在二十萬人左右,並未隨度牒的投放而激增,顯然,大量空名度牒實際上是作為有價證券流通於市場,或儲備於富家的。這些能夠作為有價證券使用的度牒,是空名度牒,即沒有填寫名字的度牒。因為是空名,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因而才可以流通。


吳鉤的鉤沉

古代是度碟,現在出家人有法師證,居士有居士證。不是有出家證的就是真正的出家人,真心修行,品行端正如佛菩薩的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吧,其他那些東西只不過是一張紙而已豪無用處,也證明不了什麼。出家人很多不一定每個都真修行,真修行的人也很多不一定每個都出家,因緣不同吧,懂得不是很多湊合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