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為什麼現在希望生女兒?而不是男孩?

村事

農村人為什麼現在希望生女兒?而不是男孩?

俗話說:女兒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如今的農村,人們的思想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生兒生女一個樣,女兒也是傳後人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為什麼現在的農村人大都喜歡生女兒?我認為大抵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生女兒是福氣,生兒子是名氣。

如今的農村,與過去不同。過去家裡沒有個兒子,那就沒有面子,被街坊鄰居瞧不起。我村就有這樣一家,有三個閨女,非得還生個兒子,到頭來終於有了兒子,可倒好,全家人眾星捧月,捧在手裡怕磕著,含在嘴裡怕化了,那一個嬌貴。到頭來,兒子長大了,在溺愛中長大的兒子不僅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反倒成了啃老一族,總覺得父母欠自己的。到頭來,老兩口還是閨女家臨著住,後來還是閨女給他們養老送終。

女兒比兒子細心,知道問寒問暖。

在農村,很多老人羨慕的是,這家女兒今天回村裡看望她父母了,那家女兒又拎著禮品回來孝敬老人了。女兒比兒子細心,父母身體不適,女兒都會問寒問暖。在農村,作為父母的如果生病住院,守在病床前精心侍候的,多數是女兒。

養兒負擔重,女兒不愁嫁。

如今農村,娶個媳婦那彩禮可是年年見漲,男方家裡如果沒有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那可就沒有肯上門的,農村男孩娶妻難,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天價的彩禮難壞了農村的父母,養個兒子成本過高的壓力,擺在農村人的面前。相對來說,女兒出嫁就輕鬆多了,男方給的禮金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除去陪嫁的嫁妝,還有剩餘。

其實,我認為生兒生女都一樣,關鍵是要孝順。


建行漸遠

為什麼現在農村人都喜歡生女兒?事實勝於雄辯,大家想想:凡是農村裡生幾個兒子的,最後老兩口的下場都是很悽慘。凡是生幾個女兒的最後都享了清福得到了善終。現在農村舊的生育觀念正在土崩瓦解,養兒竟然不能防老。太多的現實例子告訴了大家一個真理,生兒子不如生女兒。因為生女兒的好處真的是太多了,大部分農村老人只有在臥床不起的時候才會明白這個道理。那麼生女兒有哪些好處呢?





其次女兒比兒子更貼心。女兒比兒子心細,當老人孤獨、生病、家裡缺什麼時女兒就會及時出現在老人面前,為老人排憂解難,她會貼心陪伴老人安排好一切以後才會回去。兒子則不然。



再一個女兒的婚戀成本比較小,結婚基本不用發愁。現在生兒子的,最怕兒子結婚,房、車、彩禮動輒要花幾十上百萬,但這又有多少家庭負擔得起呢?



最後女兒出嫁時還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禮金。這筆錢可以給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堅實的保障。兒子嗎?只是個賠錢貨,不來啃老就已經不錯了。

在咱們隴南康縣,自古就有男嫁女娶的風俗,就是生了男孩長大後找個人家給嫁了,然後女人就是家裡的戶主,什麼事都要聽女方的。所以我們這邊農村人特別不喜歡生男孩兒的。



鑑於以上原因,所以現在農村人大多都是希望生女兒而不是生兒子。

鄉土隴原 祝願天下所有父母吉祥安康!幸福快樂!

題外話:生兒生女都一樣,教育好了才榮光。

[鄉土隴原從農村解析鄉村萬象。敬請各位友友們關注瀏覽評論]



鄉土隴原

看這個問題,應當一分為二。近年來,農村生育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從過去的喜歡生男孩,而如今卻喜歡生女兒,這到底是什麼原因使農村“養兒防老”的舊觀會得到轉變的。



2017年1月1日起,國家放寬二胎政政策,對剛結婚的年輕夫妻來說,第一胎生男生女都無所謂。可對一部分已有一個男孩子的媽媽們來說,生育二胎確實是想生而不幹生,生怕二孩生出來又是男孩子。那麼農村人為什麼這麼害怕生男孩子呢?是有原因的:



一、男孩子較比女孩子調皮不聽話,讀書相對來說不認真,有逃學傾響,喜歡上網吧,很容易學壞,父母經常為生兒子頭痛。

二、到了結婚年齡,女兒不愁嫁不出去。而男孩子,父母必須要為他買房買車娶媳婦。

三、娶了媳婦忘了娘,男孩子有了媳婦往往連父母也不要,在農村兒子不要說贍養父母,不啃老就算不錯了,有的父母養了兒子養孫子。



而女孩子,從小就聽父母話,不調皮不學壞。出去打工心裡總想著父母,會經常打電話,會給父母買衣服買禮物。女孩細心,父母的生日總記著,就是結婚嫁人了也會想著父母常回家看看。父母有個病痛會出錢出力,跑前跑後,父母長父母短的,而兒子這個時候還不知道人在哪裡,說不定兒媳婦是不允許他來呢?

綜合上述原因,農村人都喜歡生女兒好,省心、省力、省錢,老了女兒會服侍,是女兒才會痛自己的父母,女兒才是孃的心頭肉。


月季正紅

都說農村人重男輕女,喜歡生男孩,其實有時候也不是因為重男輕女。農村人以什麼為主,種地,每到農忙的時候就是用人的時候,那時候就想要男孩而不是女孩,為什麼呢?因為男孩力氣大,有的人會說女孩力氣也不小,可跟男孩比起來還是差點,開拖拉機,收糧食,在幹農活上女孩確實不如男孩,所以農村家庭大多都會有個男孩,幫著家裡幹活。


要男孩也不只是為了幹活,在有些事情的決策上,女孩真的不如男孩,更重要的事男孩可以傳宗接代,女兒出嫁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可男孩娶個媳婦家裡就多了一個人,熱鬧。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農業方面也都機械化了,用不了多少人力,並且現在男孩結婚娶媳婦得花好多錢,可以這麼說攢了大半輩子的錢,兒子一結婚什麼都沒了,甚至還會有外債,並且有的兒子還不孝順,父母辛苦把你養大,最後卻得到這樣的結果。

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是媽媽的小棉襖,或許是天性吧,女孩細心體貼父母,往往比兒子懂得照顧人,以前都是有兒子還生,現在讓你生你自己都不生了,生的起養不起,以後婚也結不起,並且現在人們意識都提高了,生男生女都一樣,就算有一個女兒也不會再生了。

也不是說所有的兒子都不孝順,所有的女兒都貼心,這個主要看父母怎麼教育了,跟性別沒關係,也不是說現在人們不喜歡生男孩,男孩一個就夠了,女孩可以多要幾個,畢竟現在男孩結婚真的太花錢了,一般家庭給兒子結個婚家裡就成空殼了,如果兒子兒媳還不孝順就真的傷心透了!


啟點往事

在農村的生男生女的觀念發生了重大改變。放在十年前,農村老人“養兒能防老”觀念重,我們當地很多第一胎是女兒,想方設法都要在生個兒子。而最近幾年開始慢慢轉變觀念,年輕夫婦都希望生女兒,老人也不再強求要生男孩了。是什麼導致生男生女的觀念轉變這麼大?

1.農村男孩結婚成本太大,彩禮婚車婚房對於普通家庭是很大的負擔。現在兒子是建設銀行,女兒是建設銀行

現在農村男孩結婚的彩禮年年上漲,結婚還需要有車有房,不是一般的農村家庭能承受。農村男孩結婚費用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年老的農村父母忙碌一輩子都難以承受,結個婚甚至甚至還要借錢欠債。而嫁女兒,基本不用自己掏錢,還有彩禮收,甚至收的彩禮錢還能留著自己養老。

2.生兒育女我做主,“養兒能防老”農村老人的意見已不能左右年輕夫婦的意願了。

“重男輕女”的思想在農村老人中非常普遍,也正是這些老人強烈要求年輕夫婦要生男孩。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些老人的觀念也慢慢轉變,不再要求一定要男孩了。在90年代以前,“父母之命”很多年輕夫婦受老人要抱孫子的影響不得不生孩子,而現在年輕人夫婦要生幾個,想要男孩還是女孩,都是年輕夫婦做主,老人的生男孩抱孫子的建議年輕人都只做參考,不再當成命令來執行了。

3.年輕夫婦普遍不願意和老人生活在一起,養兒不再能防老,在現在的生活中“女兒比兒子更孝順”。

在我們當地,有個農村家庭在80,90年代的時候前前後後生了5個女兒,就想生個兒子卻一直沒有要到兒子。在90年代的時候大家都嘲笑他們,有些話說的都很難聽。可現在他們家的兩老卻是當地活得最逍遙自在的,而反觀那些生了幾個兒子的農村家庭,老人老了卻孤苦伶仃,沒有兒子願意贍養。幾個兒子推來推去,就不願意老人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最後沒辦法兩位老人只能兩老相依為伴。甚至很多隻有一個兒子的家庭,年輕人也不願意老人和他們一起生活。“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些嘲笑的人都後悔沒有女兒,現在才知道女兒才算最孝順的,養兒不再能防老。

4.女性的地位的提升,不再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有些媳婦趕走婆婆,接來孃家人。

在以前,女兒嫁出去是不能經常回孃家的,而現在很多新婚媳婦如果老公不在家都是在孃家居住,不願意也很少回婆家。隨著女性的地位的提升,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是媳婦說了算(四川話叫耙耳朵)。很多媳婦不讓婆婆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卻對孃家人非常好。現在農村有個普遍的現象,生了兒子卻沒人養老,生了女兒卻經常能看到女兒大包小包的禮品和錢財送到孃家。

女性地位的變化,農村男孩結婚成本大幅提升,年輕夫婦的生育觀念的改變等等,還有很多原因造就農村生男生女的觀念重大改變。

昕瑞生態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不贊同,農村人本質上還是希望生男孩,而不是女孩。但隨著養兒防老活生生的失敗案例,農村人已經不願意在生兩個兒子這是事實,但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來選,90%的農村人還會選擇兩個兒子,100%會選一兒一女,來看看我的觀點吧。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在農村,儘管大家知道未來養老兩個女兒可能更靠譜,但傳統的思想並沒有完全根除,生兩個女兒的,背地裡還是容易遭人議論,在農村生活,最怕就是被人說。

其實不管兒女,都有好有壞,有孝順有不孝順的,只是我們自己把兒子不孝順的無限放大了,倒是旁觀了女兒不孝順,兒子孝順是應該的,因為你就是要養老人,女兒不養也沒事,因為你嫁出去就不是這個家的人。有了這種思想,越來越多養兒不靠譜的說法就多了起來。



農村老人常說:“等自己老了,兒子在身邊,多少有個照應”。養兒防老的思想傳統短時間內並不能被打破。用農民的話說,沒個兒子,將來村裡老人過世,連個出殯抬山的人都湊不齊。


隨著農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些傳統的思想終究會被打破,但現在說,還是早了些。


農人說民俗

以前的農村人想要男孩是受所謂的傳宗接代的封建社會思想影響,常言說“養兒能防老”,所以很多農村人都盼望生長,即使第一胎生不出兒子,也要東躲西藏的再去生,很多家庭因為這個原因,而生活窘迫。而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農民封建思想的逐漸消失,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希望生女兒。首先是因為女兒是父母心中的小棉襖,和粗心忙於工作的兒子相比,細心溫柔的女兒更能孝順父母,會在父母需要的時候購置生活用品,經常和父母聊聊家常,而且女兒通常更顧家,通常在結婚後會貼補孃家;其次是女兒聽話,不惹事生非,通常都會努力學習,會更讓父母省心。第三點就是彩禮的問題。老百姓經常流傳這樣一句話,說生女兒就是招商銀行,而生兒子就是建設銀行。一個比喻就可以看出如果生了兒子需要準備大額的彩禮。特別是現在的農村,彩禮是一個比一個高,直接是百元大鈔、金銀首飾用秤稱。要了彩禮又要房子、車子,如果兒子再上個大學,那幾乎就是讓一個農民家庭掏空老底,還要借上外債,而生了女兒,所有這些麻煩事情都沒有,只需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準備一些嫁妝。綜上可以看出生女兒又省心、省力還省錢,所以現在農村人都希望生女兒。


農醫生

你提的問題,農村人農民工萬歲以為,太不真實,隨說現在農村剩男過多,但是在農村還是希望生男孩。不說老封建,重男輕女,在那個年代男孩就是頂樑柱,傳宗接代,而且延續煙火,男主外,女主內,永遠改便不了,從現實情況來說,男人打拼養家餬口,女人主內照看小孩,國家對男女的走向也能說明這一點,孕婦休產假,男人繼續勞作。

不是農村人,不知道農村的事,無論村上有什麼事,家族協商辦事,女人靠後站,你說的天花地墜。也不會採納你的意見。特別農活忙上來,沒有男人的家庭,你的活就幹到別人後邊,你的東西就會被人偷走,想相不起現實,在農村想生男孩的戰99%。這不用調查,這是實際情況。

證據什麼是證據?作為農村人農民工萬歲,不是拿老眼光看問題,在我們農村,第一胎是男孩的,就不準備要二胎,即是生了二胎是個女孩,不生不明報個戶口,假如第一胎是個女孩,又生了二胎是個男孩,辦事特別隆重。超過第一胎沒法比,不但親朋好友都來慶賀。而且請歌舞團。有的唱大戲。這在農村佔99%。你說農村都希望生女孩,還是都希望生男孩。

不能說的例子太多,養兒防老。那家的老人,都有這樣的心理,到老了哪怕是山珍海味。都不願意到女兒家生活,請願跟著兒子吃糠咽菜。當然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作為有良知的中國人,希望對自己的父母,和對待自己的公婆,一視同仁。你做到了嗎?千萬不要讓村鄰倒你脊樑筋呀。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一脈相承。姓氏在中國歷史悠久。謝謝。


農村農民話三農

其實總的來說人們仍然希望要男孩子的,並且包括許多的婦女在內。在古代我們經常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於孩子已經提升到了“孝”的高度。這裡說的後是指的男孩,家裡若是沒有男丁就被人們稱為絕戶了,總要想方設法的過繼一個兒子來。許多人仍然受到這樣的影響,尤其是我們上輩的人。

對於現在來說,人們接觸了更多的新鮮事物,這樣的想法也有部分人轉變。縱觀農村來說,兒子多的家庭反而過的並不是很和睦,兄弟之間經常會產生各種的矛盾,為贍養老人,為地,為房,甚至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算計。

反而女兒多家庭最為和睦,老媽姊妹四個,姥姥沒有生過兒子,但是閨女一樣並且比兒子更為孝順,一樣享清福,並不比有兒子的家庭過的差。太多的現實告訴人們,生兒子還不如生閨女省心,養兒也不一定能防老。

現在人們看的更遠,閨女和兒子都是自己血脈的傳承,同樣的血緣關係,一樣的親,只是姓上面有一些差別而已。還有許多人等臥床的時候才知道閨女的好,在床前照顧的也都是女兒。這也是人們喜歡生閨女的原因,閨女才是父母的小棉襖。

另外生兒子要操各種各樣的心,結婚,買車,買房,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對於農村現有的條件來說,真正負擔起的沒有幾家,怪不得村子裡面經常調笑稱,去兒子家就是去債主家。


鄉下小土著

現在的農村已不同往日了,人們的思想也有了進步,以往在農村老人眼裡,能抱孫子就是兒子對他們最孝順的事了,社會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生男生女已不是人們所重視的事了,現在很多家庭都要獨生子女了,有的地方反而希望生女兒,生活壓力所逼人們不得不改變以往的觀念。

俗話說的好,養兒為防老,可這句話真正能印證嗎?在農村有幾個兒子的家庭,各自成家後都分家了,老人最後只能跟著最小的兒子一起生活,留在身邊的兒子若是對父母孝順一些會把父母留在身邊,不孝順了,不知道父母要遭多大罪了。

下面說個我們村上一個真實的案例,是我鄰居家的,趙大爺家裡有5個兒子,1個女兒,大兒子是趙大爺的驕傲也是村裡所有人羨慕的一個,九幾年去西安參軍,運氣好最後留在部隊了,聽說現在當了部隊的大官,西安有房有車,也有了自己的家庭,當年結婚在老家回來辦了酒席後,到現在9年了沒回來過一次,更不要說給父母給錢了。趙大爺其他幾個兒子都在身邊,各自蓋了新房子,過上了體面的生活,在平時生活中逢年過節也會給老人買件衣服買點吃的,小兒子到結婚成家正好趕上現在這經濟不景氣的時段,結婚要20多萬,自己沒有那麼多錢,老人叫來了幾個兒子,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弟弟一把,老大沒有回來,只有女婿揹著幾個大舅子給了2萬元,兩個老人實在想不通幾個兒子是怎麼了,老太太氣的生病了,兩個月後去世了,這樣突如其來的事,給趙大爺打擊很大,老人為了給小兒子結婚,把家裡的老院子賣了給兒子把婚結了,住的地方小了,老人怕兒媳婦會嫌棄,自己去了縣城的老養院,幾個大兒子沒有一個人願意把老人接過去生活。這就是真實的農村養兒子的家庭,很寒心。

所以說現在在農村養兒子不一定就幸福,兒子操的心多,到頭來把心傷的最痛,生女兒自己負擔輕,最後不至於自己沒地方住。很現實 很殘酷的一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