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編者注:社交產品長久以來佔據用戶移動應用時長的頂端,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情況下,擁有5億月活用戶的美圖,在面對一個潛力巨大同時需求未得到充分挖掘的圖片社交市場,顯得躍躍欲試。

前言:恰逢美圖CEO吳欣鴻在雪球“港股峰會“做了MT社交升級的主題演講,結合自己對互聯網淺薄的理解,談談個人看法。

每個產品經理都有社交夢,每家互聯網公司無不對社交屬性有巨大嚮往,讓用戶和產品形成粘性是極為重要的。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更重要的是讓交互在用戶之間迴轉,這背後隱藏的是粘性流量所產生的巨大商業價值。(A和B之間的互動蘊含更大價值)

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具備社交屬性的產品魅力無窮,這個法則在全球互聯網領域都盛行。

一、社交盛行下,圖片社交或許會成在中國互聯網內容升級下值得期待的突破口。

在全球範圍內,截止2018年04月的Statista數據統計(見圖一),我們排除IM類App後,以圖片為核心導向的Instagram、Tumblr、Snapchat,共計擁有超過18.5億月活躍用戶,成為除IM以外最大的一個社交應用載體。

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在日本,截止2017年末的調查顯示(見圖二),“社交軟件”使用人群與全球一樣達到69.4%,“視頻”約佔60.6%,但發現,48%的日本智能機用戶都有寫真軟件。

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在中國,截止2017年末(見圖三),移動社交佔據用戶在線總時長的36.4%,視頻超越文字成為第一大信息消費載體佔比17%。而與視頻、文字一樣的信息載體“圖片”並沒有出現在TOP10分類裡,這與日本、歐美市場的表現相差甚遠。


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這時候,另外一組數據引起我的注意——Instagram的中國區活躍用戶數量(圖四),看到這個數據之後,我們可以認為圖片社交需求是客觀存在的!Instagram中國的MUA達到了358萬,DAU達到219萬,儘管有“科學上網“的限制,Instagram依然表現不俗。

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在中國,圖片社交在很多細分市場存在(如圖五),但我們發現他們只聚焦於某個商業領域或一些切割式的呈現,很難形成真正有聚集效應的圖片社交平臺。

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至此,我們可以判斷:中國的圖片社交或者圖片平臺一直存在的,並是一個相當大的用戶群體。但是在“二微”的籠罩下,這種需求並沒有得到充分釋放。


先看兩起收購案:

《今日頭條3億美元收購Faceu激萌》

《天鴿互動斥資2.01億元增持無他相機股權至80%》

互聯網公司紛紛收購影像工具,無一不是看到作為交互基礎入口的價值。從現實到虛擬,從Web到Mobile,攝像頭、麥克風、屏幕是三個關鍵敞口,相比於其他工具型產品,擁有相機功能的影像App為內容生產和分發提供了最前端的流量。大量的用戶基礎、具備強分享慾望也是秀秀成為圖片社交巨頭一個先天基因。

從產品上來看,國內的in、Nice、網易lofter可作為Instagram、Tumblr的對標產品,長久以來不溫不火,這裡包含產品定位和用戶基數的雙重因素,以至於顯得過於小眾和無力,在和大平臺競爭時,獲客成本逐年走高使得企業資源無法負擔。

在傳統行業,可以做需求導向的產品迭代,但是在互聯網,無數例子告訴我們:用戶需求是被引領者定義的,垂直領域擁有頭部流量的公司,是具有需求開拓能力的。

當然,如果不具備開創性的設計能力,可能定義的不是需求,而是定義了重新定義。美圖在這個節點推出社交,不需要走太多的彎路。

二、現在看來,美圖秀秀向社交變化,是一種必然。

現今,Instagram已經擁有8.1億月活躍用戶,探究圖片社交奇蹟爆發的原因,其中功能實現、平臺調性、相機屬性是三大核心。

首先,是基礎功能的滿足。在Instagram誕生初期,儘管Facebook和Twitter已經存在,但是以圖片為導向社交工具並沒有在二者被作為核心確立,在2011年,Twitter甚至還無法上傳圖片,這給了Instagram非常多的功能空間填補,由此火箭般躥升。

其次,用戶調性則歸功於高品質的種子用戶和藝術般的社區氛圍。我想很多人感覺是相同的,Instagram最吸引我的是非常絢爛攝影師級作品,在高分值的作品中,追隨用戶也自覺地上傳優質作品。這是一種生活態度,以及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

最後,相機屬性則完美的切合了智能機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爆發初期的趨勢,無數調配好的濾鏡讓用戶輕鬆愉快的分享創作。

在被Facebook重金收購後,通訊錄和關係網絡得以無縫移植,這成為後來了變身社交巨頭的關鍵。

通過Instagram,我們似乎發現這樣的結論:美圖秀秀具備中國版Instagram的一切特質。

中國版Instagram美圖秀秀,內容的“消費升級”才是最優的路徑。前文的數據我已經看到,中國區的Instagram月活用戶高到358萬人,這裡除了社交關係牽引外,吸引“科學上網”用戶的原因還要歸屬於圖片社交的巨大吸引力。

倉廩實而知禮節,物質消費可以降級,而精神內核的吸引只會愈發高企。這本身是一群經濟基礎比較好、對時尚有品位、對精緻生活有感知的用戶(圖六),對精緻生活強烈追求和表現欲。因此,內容消費升級路線在產品形態具備天然的契合度。

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圖六:美圖秀秀社交圈產品界面

當我們打開美圖秀秀的社交圈時候,整體調性十分華麗,充滿攝影的藝術感,而不是從前P圖軟件的固化認知,這或許是運營層面的導向,和前文的觀點不謀而合。

並不是美圖的決策者,僅作為互聯網的觀察著探討自身的看法,至於美圖如何做,先行者留下了太多可借鑑的空間。比如美圖藝術家計劃。

當然,如果只靠借鑑或許是遠遠不夠的,美圖的運營者更需要不斷需求挖掘和本地優化。

美圖秀秀社交化轉型在用戶基數、需求滿足、產品形態上具備很強的基因,但接下來卻涉及到了一個關鍵變量:運營

美圖秀秀挖掘中國年輕人的社交需求,從圖片入手,再到社交生態。除了強勁的外部需求外,美圖內在生態體系的填充及多元化商業模式看來更為關鍵。

三、美圖打通MTid賬戶體系,美圖秀秀社交化承擔至關重要一環,帶來更為清楚的估值體系。

在美圖生態的載體之一,MTid的賬戶體系中,美圖已經把自身的產品矩陣有效的串聯起來。連接是產生協同效應的基礎,但核心則是內容的沉澱。橫向看美圖的產品線,從前端工具產品獲取流量,到中段社區化的流量沉澱,再到後端的廣告、電商、硬件、內容變現,高粘性給商業化提供了更多可能和自由度。體系從硬件到軟件,內容從入口到沉澱,流量從整合到溢出,美圖秀秀的屬性切換使得平臺轉換的鏈條更加自然。

具備粘性的平臺產品可以給整個“顏值生態鏈”形成高效互動,這是一個比較好理解的內生循環過程。

翻看年報,互聯網收入從無到有,2017年互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52.2%,實現營收7.874億元,佔公司總收入的比重由2016年的6.6%提升至2017年的17.4%,這裡美拍的貢獻功不可沒,在互聯網商業化變現的第一年拿出了非常優秀的成績,美圖秀秀作為第二款平臺化開始的產品,具備廣闊的想象空間。

從用戶角度,用戶增加的使用時長,提高的使用頻次,以及feed flow帶來的內容擴充,每一點都對收入和經營槓桿的提升都有巨大幫助。美圖秀秀產品現在處於中國版Instagram,短期內運營的突破將成為關鍵。

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目前秀秀的潮流用戶是一個重要標籤(圖八),篩選出美圖用戶關鍵詞:Apple用戶、具備強消費能力的一二線城市、女性佔比超過70%。這部分人是眾多消費品廣告主的最愛。

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財務角度考量,社區轉型並不會產生額外的運營成本,一旦社區穩步走上正規,銷售團隊跟進,現金牛也孕育而生了。對於Instagram的變現場景,目前集中於feed flow廣告,story和live的巨大價值挖掘還未開始。花旗在2014年底給Instagram估值350億美元,四年後,投資者已經將Instagram視為千億巨獸了。

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從估值角度,我們發現美圖具備成為中國Instagram的商業潛能(圖十)。

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儘管產品形態對標Instagram,但遺憾的Facebook的財報中並沒披露相關的營收和利潤數據。因此我們無從直接做橫向對比,如果依據上表,從秀秀轉換後的產品形態上來看,選取Twitter、微博和Snapchat作為參照基準,三者MKT/MAU(市值/月活數)分別為72.7美元、59.36美元、38.8美元。MT社區尚處於啟動期,短期內尚不具備規模商業化和直接流量變現的基礎,所以我們選取Snapchat 38.8美元作為參考同時酌情降低,以MKT/MAU 30美元記做估值方式,根據Questmobile 2018年4月的數據顯示1.21億的月活用戶來計算,美圖秀秀對應估值約290億港幣。

不僅如此,在圖文-超短視頻--信息流這個過程中,當美圖流量溢出後,是具備內部承載能力的,比如社交電商方向的美圖美妝。

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美圖手機75%的購買用戶是來源自美圖秀秀、美顏相機的存量用戶,這是一個被驗證的邏輯:美圖的顏值生態具備內循環和相互填補的基礎。在讓用戶“變美”這個思路下,軟硬結合是美圖區別去一般互聯網公司的簽註特徵。當前美圖的市值不足300人民幣,而經過我們粗略保守的對比後,僅僅美圖秀秀的平臺價值基本覆蓋了當前市值,換言之,美圖存在價值重估的基礎,讓市場買賬則需要進一步的數據和更大的聲音了。美圖依然面臨著部分不確定性,對於美圖的投資我們需要放寬心態,同時密切關注MT社交圈的變化。

尾聲:

在吳欣鴻的演講中提到了一個有趣的案例,一名是59歲的大叔阿公,一個大陸工作的臺灣人,同樣被精緻的氛圍所吸引。愛美,或者說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對於潮流文化的嚮往以及內容“消費升級”的趨勢,是不分年齡的,MT社交圈是值得期待的。

美圖秀秀十年輪迴,中國版Instagram能成功嗎?

(圖片取自網絡)

我們探討的美圖社交轉型的必要性和價值空間,也淺析了拓展層面的邏輯。美圖擁有中國最大的潮流社群,秀秀成為繼美拍之後,成為又一個重要平臺型產品,這種內生性的轉變能否成功,不妨拭目以待。願“顏值經濟”的引領者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回報。

本文由【華盛通app-新浪集團旗下港美股服務平臺】特約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