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高含金獨角獸FII獲BAT入股,未來要擁抱互聯網及智能製造

眾所周知,富士康公司靠著裝配蘋果iPhone而名聞天下,如今這家代工製造商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重點押注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因為它試圖摘掉“代工帽”,轉型為在全球科技行業能夠發揮更大影響力的實體。

富士康集團獨角獸旗下的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FII)預計在今天進入新股繳款期,而在該公司27日公佈的20家戰略投資人名單裡,除國家官方參投外,先前入圍的BAT三大互聯網巨頭也各認購了2178.6萬股額度。事實上,富士康在跟早以前就已跟三巨頭有了密切合作,此次入股無疑是再次鞏固多方合作。

由於已是電子製造業龍頭,FII將從集團長期累積的製造專業、從邊緣運算與雲端協同合作,在工業物聯網中取得先機。據瞭解,FII計劃把募資千億元資金投資於5G、數據中心及智能製造等8大項目上。此外,它還是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為客戶提供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新形態電子設備產品智能製造服務。

對於FII將把智能製造作為一個重點項目,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也是其母公司富士康集團的最新策略——在未來幾年內重點押注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轉型為在全球科技行業能夠發揮更大影響力的實體。

富士康跟隨潮流,投入人工智能及大數據

早在今年2月份富士康為員工及其家庭成員舉辦的年度尾牙晚會上,該公司董事長郭臺銘就曾表示,公司到2020年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完成,以適應這個行業的新現實,為此,他們將擴大在人工智能,自動化和物聯網方面的投資,使自家公司能在技術供應鏈中佔據更核心的地位。

富士康高含金獨角獸FII獲BAT入股,未來要擁抱互聯網及智能製造

“這三年的工作會非常繁重,因整個世界隨網路經濟變化快速轉變,過去的成功法則在未來會被翻轉、淘汰。如果我們不繼續前進,就會被淘汰。”

因此,轉型成為了富士康現在的全新發展策略。而最近富士康集團的各項動作,無疑不表明這家代工製造商正在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熄燈工廠”——很多產線實現完全自動化

5月23日,FII副總裁陳冠棋在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透露,通過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的導入,富士康已經有非常多的產線和工廠實現了完全自動化,不需要人,甚至不需要開燈。

“很多客戶到我們這邊,到車間看到連燈都沒開,就問我們現在是休息時間嗎?我們沒有半個人,而且燈都是關著的,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熄燈工廠。”陳冠棋說道。“沒有人,你就不會擔心他的手會不會被機器夾到,會不會被割到,會不會被什麼東西砸到,它帶來的效益是非常顯著的。”

同時,他也指出,富士康的“熄燈工廠”反映的不僅僅是自動化帶來的人力節省,還體現在製造技術的精進、品質管控的提升,會反映在製造場域需求的最佳化,甚至能源損耗的降低,以及信息和生產安全的提升。

當然,作為一個智能製造公司,它的理想將不僅僅侷限於自己實現智能製造,更重要的是帶動千萬家中小企業做結構的升級。如果要實現這一目標,陳冠棋表示,我們需要一個軟硬整合、實虛結合的解決方案,具體來講就是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結合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所打造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而這,也是富士康正在做的。

富士康高含金獨角獸FII獲BAT入股,未來要擁抱互聯網及智能製造

而在此之前的世界智能大會上,郭臺銘也做出過相同的描述,"我們幾百座‘熄燈工廠’都用我們的機器聯著網。現在每天產生幾百個TB的數據,經過我們自己做的硬件進行處理、儲存及網絡傳送,隨時都可控制。打開手機便可以看到任意一個工廠。其實我們在十幾年前就已經不是代工了,我們有自己的創新能力。"

8.66億美元收購貝爾金,進軍智能家居市場

今年3月,富士康集團旗下的子公司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FIT)對外宣佈,將收購知名數碼配件廠商貝爾金(Belkin),包括貝爾金此前收購的Linksys與Wemo品牌。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道,此次交易將以現金的方式完成,達8.66億美元。在消息人士看來,如果這次收購完成,將是富士康由幕後代工者轉向消費級市場的重要標誌。

對於此次收購,富士康方面表示,貝爾金的收購將使其能夠更好地利用高端配件和智能家居市場。貝爾金在其產品組合中擁有700多項專利,其中包括Linksys的家用路由器,貝爾金無線配件和Wemo智能家居產品。

與騰訊、阿里合作密切,尤其是電動車領域

一直以來,富士康都與騰訊跟和阿里巴巴有密切的合作。舉個例子,很早之前,富士康與騰訊達成協議,一起開發工業機器人,並討論如何用AI優化智能製造流程,比如用影像檢測或數值預測機器耗損度。至於他們在電動車方面的合作,雙方共同投資了Future Mobility,支持其在南京設廠,總金額116億人民幣。此外,騰訊還投資了特斯拉,而富士康則是特斯拉主要供應商。

富士康高含金獨角獸FII獲BAT入股,未來要擁抱互聯網及智能製造

至於富士康與阿里巴巴合作,可謂是更加密切,不只在多年前就合資與軟銀成立了機器人公司Softbank Robotics Holding,也在電動車領域展開了合作,如一起投資初創企業小鵬汽車,併合作雲上貴州應用電商平臺。物流領域雙方也有合作,即共同投資了百世物流。如果說,國內的合作還不能顯示阿里與富士康的緊密關係,那麼在海外,阿里巴巴還和富士康共同投資了印度電商Snapdeal。

其實,早先富士康公佈FII計劃A股上市的時候,該公司就曾間接表達了要轉型的想法。該公司的執行副總裁Fang-ming Lu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稱,“我們在研發和技術領域的投資絕對不會處於弱勢,我們希望在未來幾年內在人工智能應用和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資100億元新臺幣(相當於3.4億美元)。”

同時,該高管還表示,富士康已組建了人工智能研發團隊,並且還在擴大團隊規模。同一時間,郭臺銘也宣佈,富士康將建立人工智能應用和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並會在深圳、臺北、美國建立工業機器人研究機構。而最近郭臺銘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的一場主題為“實體經濟+數字經濟”的報告會上,透露說,該公司近期準備在北京亦莊設一座工廠,做AI數據採集和智能設備開發。

對於富士康的轉型,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曾說道:“今天的富士康正在快速擁抱AI,其反應速度和推進決心甚至超過國內一些科技公司。”

人工智能專家吳恩也表示,自去年7月以來,其團隊已和中國大陸、臺灣、日本等地的幾家製造企業合作,幫助其推動AI落地。其中,已在和富士康合作開發AI技術,推動人才培訓等。

隨著富士康對人工智能投入的加大,這預示著人工智能已經從智能互聯網、自動駕駛、智能家居等領域向自動化製造業過度。或許,人工智能的普及,將為整個科技行業、新制造業帶來新的突破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