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皇帝在位17年用50個宰相,亡國時說文臣都該殺,後人卻稱他明君

眾所周知,崇禎皇帝作為明朝的亡國之君,可以說是一位“有道無福”的皇帝,一生兢兢業業,在位17年內憂外患,可以說沒睡過安穩覺,從他登基開始,面對滿朝的閹黨,他果斷出擊,剷除首惡魏忠賢,之後北邊清朝的皇太極不斷襲擾邊界,他又調兵遣將守護疆土,但是還是被李自成和滿清的雙面夾擊,最終在煤山自縊,臨終前他還說:文臣都該殺,朕非亡國之君,臣下皆亡國之臣。

此皇帝在位17年用50個宰相,亡國時說文臣都該殺,後人卻稱他明君

崇禎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為手下大臣都不能讓他滿意。說起崇禎這個人,他志向遠大、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但他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對誰都不怎麼放心,聽風就是雨,一言不合就是降職,打屁股,充軍,砍頭。

此皇帝在位17年用50個宰相,亡國時說文臣都該殺,後人卻稱他明君

被處理的大臣有的是政見不合,有的是說話不中聽激怒了他,這有個典型的代表就是宰相劉鴻訓,當時北京城守衛的士兵因為長期欠餉,集體上訪,劉鴻訓建議崇禎先從國庫撥三十萬兩銀子,免得出兵變。一聽拿錢崇禎不同意,劉鴻訓私下裡說崇禎年輕氣盛,崇禎聽到後怒不可遏,立刻下令要將他處死,後來經過大臣勸諫才改為充軍發配。崇禎在位17年,用了50個內閣首輔,平均每個人在位時間不超過3個月。

此皇帝在位17年用50個宰相,亡國時說文臣都該殺,後人卻稱他明君

如此頻繁的人事更替,別說一個國家,就是一個公司也受不了,像走馬燈一樣還沒熟悉情況就換了,在來一個又是一套新的思路,政策的延續性得不到保障,而且這家公司內憂外患多年,要想轉虧為盈談何容易?也許崇禎說的沒錯,是文臣皆可殺,但出現這種人人自危的窘境崇禎難道就沒有責任嗎?看完後,您對崇禎帝的說法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