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後行?子曰:兩遍就好

▶看了我的文章,就是我的人了◀

三思而後行?子曰:兩遍就好

文/不粥

三思而後行?子曰:兩遍就好

在你想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否聽過身邊並不支持的朋友這樣說:三思而後行。

這句話意在勸你做決定之前多考慮考慮,想妥當了再行事。而往往,這句話裡也暗含著一股勸阻之意。假設你原本想做這件事的慾望在百分之九十,一聽這句“三思而後行”,大概也就洩了一半的氣。

三思而後行?子曰:兩遍就好

其實這句看似哲學的話由來已久並沒有錯,我們常說古人言古人言,但古人到底說了什麼,大家都只聽了前半句。

“三思而後行”出自《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三思而後行?子曰:兩遍就好

做人做事誠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後行”,的確考慮得太多了。一件事情到手的時候,考慮一下,再考慮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慮一下,很可能就猶豫不決,再也不會去做了。所以孔子主張,何必三思而後行,再思就可以了。

三思而後行?子曰:兩遍就好

拿分手後要不要和好這件事舉個例子吧。

相信大家身邊一定有這樣的朋友,自己提了分手沒過幾天又後悔,想複合卻又拉不下這個臉,就四處找朋友提建議,問自己到底該不該找對方和好。

某日一朋友彈來一條消息:粥,我想找她和好,可萬一這樣她看不起我怎麼辦,多沒面子。

我回:一個大男人,做事想東想西才丟人。分手的時候怎麼不說再想想,到要和好的時候顧慮這麼多。你再三思下去,人家失望夠了,你就算跪下都不一定有用。

想必他應該並沒有把我的話聽進去吧,聽說他到最後也沒能下定決心找人家女孩兒和好,這樣一段感情也就任其結束了。

三思而後行?子曰:兩遍就好

除了這些顧慮頗多畏縮不前的小年輕以外,我身邊也有一些長輩,五六十歲退了休,突然清閒下來就想學點兒什麼打發時間。可往往這時,他們的家人兒女都會勸:三思而後行。

“被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佔了時間,就顧不上家裡了。學啥書法外語啊,不如帶帶孫子,跳跳廣場舞,別的老人都是這麼過日子的,您再好好想想吧。”

到最後,三思而後行的結果一定是這些長輩,犧牲了自己對於愛好的一腔熱情,轉而照顧孫輩去了。

三思而後行?子曰:兩遍就好

古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當你有衝勁去做一件事的時候,顧慮太多未必對自己有益。第一遍想想是否對自己不利,第二步想想是否會傷害到別人。想明白這兩點,即使這件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只要你想做,又未嘗不可?

三思而後行?子曰:兩遍就好

別再三思而後行了,連孔子都說想兩遍就足夠。

其實,不違反道德與法律的事,自己想做就該去做,真沒必要在意太多。

三思而後行?子曰:兩遍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