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軍閥,為何吳佩孚鮮有罵名?且看他落難時的這幾句話

民國時期各地軍閥派系林立,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實力,對外混戰不斷,老百姓苦不堪言。同時因他們的荒唐言行,也對號入座產生了不少綽號。比如“混世魔王”張宗昌、“笑面虎”孫傳芳等,可同樣是軍閥,有一個人卻別具一格,此人就是吳佩孚。

同樣是軍閥,為何吳佩孚鮮有罵名?且看他落難時的這幾句話

歷史上,吳佩孚隸屬於直係軍閥。曾一度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名氣不輸於同時期的諸多大軍閥,戰績也很拿得出手。在其軍事生涯前期,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人稱其為常勝將軍,不僅是一級上將,還是直系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

這樣一位在當時呼風喚雨的人物,為何名聲遠在同時期的諸多軍閥之上,甚至還走出國門,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呢?說起來和吳佩孚的個人修養有關。

不同於張宗昌、曹錕等人,吳佩孚是地道的秀才出身。小時候在私塾唸書的時候就因為品學兼優深受先生器重,雖然後期家道衰落,生活一度無以為繼,可早些年打下的這一基礎,則伴隨甚至影響了吳佩孚的一生。

同樣是軍閥,為何吳佩孚鮮有罵名?且看他落難時的這幾句話

在天津武衛左軍做小兵的時候,吳佩孚就因為自己的學識脫穎而出,被當時的文案領導郭續棟推薦進了軍校學習。自此人生時來運轉,48歲的時候,吳佩孚就擔任了直系軍隊總司令,第一次直奉戰爭讓張作霖的12萬奉軍兵敗關外。雖然擁兵數十萬,虎踞洛陽,但是吳佩孚處處透露著和諸多軍閥不一樣的地方。

吳佩孚軍中傳唱的軍歌,是他自己填的一闕《滿江紅 登蓬萊閣》的詞: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浪大作!想當年,吉江遼瀋,人民安樂。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權墮,江山如故,夷族錯落。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復舊山河!卻歸來,永作蓬山遊,念彌陀。

同樣是軍閥,為何吳佩孚鮮有罵名?且看他落難時的這幾句話

文人出身的關係,吳佩孚平時注重個人修養,廉潔自守,為人忠直。雖然身為軍閥,但是吳佩孚喜歡讀書。不僅熟讀《易經》、《春秋》等著作,自己還有數部著述傳世,堪稱軍閥中的另類,人稱其為學者軍閥。

雖然後來在北伐戰爭中光輝不再,但是吳佩孚的愛國情操與民族氣節愈發讓人敬重。1924年他落難的時候,有人建議他逃入天津租界。吳佩孚很生氣,訓斥對方說:“堂堂軍官,託庇外人,有傷國體,焉可為之。”

同樣是軍閥,為何吳佩孚鮮有罵名?且看他落難時的這幾句話

到了漢口,有日本政要當時給漢口領事去電,要其勸說吳佩孚東遊日本。吳佩孚回答說自己連租借都不住,哪能去日本?即使後來英美等國銀行表示願意給他提供信用貸款,無需任何抵押,以支持他東山再起,也都被吳佩孚斷然拒絕了。

抗戰爆發後,日軍以吳佩孚名義在河南征召偽軍。當得知南京大屠殺的消息後,為表示抗議,他整整絕食一天。由於拒絕與日軍合作出任偽職,吳佩孚被日本特務暗殺。當時民國政府為吳佩孚舉行了國葬,李宗仁主祭,民國軍政要員等近萬人參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