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撈錢走人,村民陷光伏貸騙局!專家提醒用戶需有雙火眼金睛

“又有村民被某打著“光伏貸”幌子企業騙了!光伏發電收益無力償還銀行貸款!企業撈錢後關門走人。”

每次看到行業媒體曝出這樣的新聞,不禁心中一顫!光伏行業幾經變遷,主戰場也幾次遷徙——從國外到國內,從國內的大型電站再到現在的戶用市場,應用群體在不斷變化。伴隨著市場的變化企業的運作模式也在因地制宜,“套路”玩的越來越深,當一些“賺快錢”的方法不幸降臨到不在“光伏圍城裡面”的鄉親們後,猶如晴天霹靂!

企業撈錢走人,村民陷光伏貸騙局!專家提醒用戶需有雙火眼金睛

安吉荒坪鎮港口村村民遇到一件棘手之事,事情是這樣的:

2017年的時候,當地村民被“不用出一分錢”就能安裝光伏電站的廣告所吸引住。遂和村裡其他四戶走了“光伏貸”,沒用一分錢就裝上了光伏電站。採用光伏發電收益來償還銀行貸款,並且合同中企業還做了這樣一項約定了“假若發電收益不夠償還銀行貸款本息,安裝企業來彌補差額”。

就這樣大半年過去了,光伏發電的收益還算理想,基本彌補了差額,但是從年後開始光伏發電量急劇下降,收益根本無法償還銀行本息,用戶面臨要向銀行繳納700餘元差額,這樣一筆錢對於務農為生的用戶來說,可謂是一筆不菲開銷。無奈之下,用戶給安裝企業播去電話,可是一直處於忙線,企業人去樓空。

企業撈錢走人,村民陷光伏貸騙局!專家提醒用戶需有雙火眼金睛

事情雖然對鄉親們影響很大,但這樣的事情在行業內時有發生,作為“光伏圍城內”的一員這些套路見多了,也習以為常,但是對於毫不知情的鄉親們來說可是前所未有的窘境。

現在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困惑,面對“光伏貸”到底是信還是不信?

提到這個問題就要回歸光伏貸的本質,光伏貸的出現是為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支持地方新農村建設,銀行與有資質信譽高的企業展開的一項合作,這才有了“光伏貸”產品,主要用來重點支持農戶及小微企業主建造光伏發電站。這幾年,以浙江、江蘇、河南、安徽、河北等地為主的地方性的商業銀行與企業合作出臺了一系列光伏貸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行業發展,促進節能減排政策的快速落地。

企業撈錢走人,村民陷光伏貸騙局!專家提醒用戶需有雙火眼金睛

對於“光伏貸”各地銀行並不是無限制,而是有一定貸款額度控制。我們瞭解到在安裝“光伏”設施總額的一定比例以內,個人貸款原則上不超過10萬元,企業貸款原則上不超過50萬元,最長期限可達5-8年。

但是基於光伏發電的特性,“光伏貸”被一些企業玩壞了,出現了一些圍繞“光伏貸”的擦邊球行為,樸實、單純的鄉親們在籤合同的那瞬間,就進入“套”中,被企業套住,被銀行套住。

說到貸款、理財,其實都存在一定風險,而把光伏發電作為理財收益的工具更是風險重重,當然也不是一個死結,其實用戶只要做好這幾個方面,有雙火眼金睛也不難。

光伏貸跟普通貸款一樣,貸款對於用戶本身都有一定風險,只是風險模式不同,而光伏貸是風險在於光伏發電本身。光伏發電從設計到設備選擇,安裝,再到併網、運維,再到安裝企業的實力水平,步步需要規範,一環節稍有不慎,風險就會出現。

企業撈錢走人,村民陷光伏貸騙局!專家提醒用戶需有雙火眼金睛

對於用戶來說,首先要選擇有實力的安裝公司,這裡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我們要學會看,看公司的規模,看公司的資質,看公司的售後服務、安裝團隊以及公司在行業的口碑。

其次設備選擇。光伏設備的好與壞直接關係用戶電站的發電量和收益。所以說不管組件還是逆變器要認準一線品牌,這樣質量、售後都有保證。我們瞭解到在一些戶用系統竟然使用降級組件、翻新組件、殘次品,小品牌組件比比皆是。這樣的電站質量無法保證,發電量與預期相差大也是正常現象。

企業撈錢走人,村民陷光伏貸騙局!專家提醒用戶需有雙火眼金睛

三、除設備的自身質量外,設計、安裝技術也在整個系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是否避開遮擋物、安裝角度是否合理,樁基是否考慮在屋頂載重,防風等外界因素也是影響發電轉換效率的關鍵因素。

四、缺乏運維的系統,收益也是無法保障的。許多用戶選擇了知名品牌的組件、逆變器,哪怕是小的部件也是大品牌的,但是結果發電量還不理想,經過現場查詢,原來電站建好後就再也沒有做組件清洗處理,組件的灰塵、鳥類的糞便等遮擋物把組件蓋的嚴嚴實實的,別說發電量不行,假若不及時處理還會降低組件的壽命,甚至會引發火災。

明白了這些道理,農村貸款安裝光伏電站不是不可以,但需要選對安裝公司、選對產品,對於那些地方性的小品牌,口碑差的企業,在選擇的時候務必要慎重,另外走光伏貸的時候走正規的渠道去辦理,不能聽系統安裝商片面之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