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些教育機構的好老師,講課生動很受學生喜歡,但學校內為什麼這樣的老師很少了?

天問說人生

一句話:沒有升學壓力、沒有考試壓力!

告訴你,陽光老師我上課跟說相聲似的,坑蒙拐騙四樣基本功信手拈來,一節四十分鐘的課能扯35分鐘不帶重樣的,為什麼留5分鐘?我怕自己驕傲。我曾一度懷疑,我是被教書耽誤的相聲演員,我能進德雲社跟郭德綱說相聲。

不敢說每個學生都喜歡,的確能俘獲四分之三的人的心。可是我能這麼上數學課嗎?不能啊!這麼上課,學習成績肯定上不去,這樣的課堂只能適合非考試科目。數學課還是要一本正經地上:引入、新授、練習、總結。重點要把握,難點要突破。中等生要多講,學困生要多練,哪有那麼多時間來生動!

萬一期末考砸了,校領導要找你談話、績效要扣錢、家長要質疑你的教學能力,時間一久,被貼上不會教書的標籤,一輩子就被人看扁了。

教育機構不一樣,以盈利為目的,怎麼盈利,報名學生多就盈利,所以怎麼吸引學生,除了一般教師必備的素養,還要花些小手段,吸引學生的興趣,對於小學生,是不是地發點小禮物。

當然,我說這話也不是想要貶低教育機構的老師,畢竟大家也算同行。教育機構也有好老師,甚至比學校老師教學能力更強、業務更精湛。


陽光成長教育

其實不管是教育機構還是學校內,這樣的老師都不少。只不過教育機構以盈利為前提,所以越是受學生喜歡的老師,越是能夠承擔更多的課程,讓更多學生和家長看見,當然,對他們自己而言,也能收穫更多的薪水。

而學校則是體制內單位的一種,盈利不是第一目標,穩定才是。換句話說,只要一個老師按部就班老老實實地上課,平時不要做太多出格的事情,那麼自然就會有自己的一碗飯。而即使一個老師講課生動受學生喜歡,也未必能得到重用。因為很可能論資排輩起來他就是個小透明。所以,除了他的學生們,其他人是不會知道他的優秀的。

更有甚者,在學校內,你越是有才氣,越是要低調,因為你稍微高調一點,別人就會覺得你是在故意炫耀。怎麼看你怎麼不爽。

當然,在很多優秀的學校應該是不存在上述情況的,我說的是一般性的中學。可是真正最優秀的中學,請的老師應該每一個都不簡單,也就不會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了。

此外,教育機構的課程必須生動有趣,才能留得住學生。至於生動有趣是不是代表教學效果好,這個就不一定了。有的老師的確功力深厚,既能把握到知識點,又能講得妙趣橫生;但還有部分老師,水平不夠,段子來湊。說說笑笑一節課過去了,雖然講不了什麼實質性的內容,但部分學生也會喜歡。畢竟這樣壓力小。

作為教育來說,要是以盈利為目的,那麼老師費盡心思討好學生那幾乎是一定會出現的場面。而並不是所有學生都願意認真學習,很多人更願意聽故事閒嘮嗑。自然也就會出現這樣的老師。

這些老師好不好,我們今天是無法評判的,也許要等到很多年以後長大成人進入社會了,才能慢慢去思考這個問題吧。


吹上來的小動物

這個很好理解,教育機構的辦學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賺取輔導費用,商業化比較明顯。他們為了提高自己機構的知名度,為了能招到更多的學生,自然會採用各種宣傳手段。而老師本身就是自己最好的代言人,這樣教育機構就會把那些講課生動,能忽悠學生的老師,用各種方式進行宣傳。這樣我們就在媒體上見到了好多這樣的講課生動,幽默風趣的老師。這樣你覺得輔導機構的老師講課好、講課生動就不足為怪了。

而公辦學校都有一定的招生政策,或者畫片錄取,不需要為生源絞盡腦汁,也不需要做商業宣傳。學校的目的是教書育人,成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這種情況下,自然就不會把過多的精力用在商業宣傳上,用在忽悠學生、投機取巧上。

所以大部分公辦學校的老師都是比較本分,大部分的精力都是用在教學上的。相比較而言,還是上公辦學校比較靠譜,在公辦學校接受的是教育,而其他教育機構進行的是培訓。教育和培訓意義截然不同,各位讀者可以自行斟酌。


辛哥物理

作為一名教師,我來試著說說自己的看法。

第一,公立學校的成功靠的是政府各方面政策扶持,招生、資金、師資等各方面。說實話,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和政府政策的引導,中國人還是更認可公立學校,所以公立學校不用擔心生源,而且公立學校教師還承擔著科研等多重重要使命。



而私立學校不同,學校創辦是否成功,主要還是取決於市場宣傳和主講教師的渲染力,當然主講教師要有實力,否則,吸引不來學生,就賺不到錢。就說公立學校吧,即便生源不是太好,但朋友政府撥款,不用愁生存,至少不會說垮就垮。



第二,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教師工資獎勵機制不同。

公立學校教師靠的是職稱,職稱高,工資就高,和講課水平關係不大。很多高校教師的教授講課未必精彩,但是資歷老,科研成果多。很多高校更注重科研,其次是教學。

公立學校教師講課水平高的和授課水平低的,收入基本差不多,只要職稱相同,工資就相同。而評職稱主要看的是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基本無關。無論你講課好不好,這一級學生這一門課就由你來上,學生不會因你講的課不好而輟學吧?學生主要是為了拿畢業證和學位證而來的。



私立學校就不同了,教師收入和學生數量有關,而學生數量取決於老師的吸引力和學校的宣傳力。所以私立學校教師更善於演講,有激情,風趣幽默,更能留住人,當然也能賺到錢!所以,留住學生,甚至吸引更多學生來聽課,學校才能賺錢,教師才能拿到更多提成。教師講的好,這個班就能招滿,講得沒吸引力,學生就走光了,學校不賺錢,這個老師工資從何談起?所以私立學校的終極目標就是儘可能吸引學生,賺儘可能多的錢。



第三,私立學校為了吸引到最多的學生,往往也會重金招聘好教師。其實,在國外,私立學校更受歡迎,但就是學費太貴了。假設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教師水平一樣高,甚至沒有私立學校水平高,估計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公立學校,這就是人們的傳統觀念導致的社會現狀。


外世網

話說學的好的有人考師範嗎?在頂級高中裡,師範是個普遍被人看不上的。

我個人也是老師,不過我不是在學校裡教課,我在家自己教。在這之前,我自己創業做商業,後來才轉行做教育。在當老師之前,因為做過很多年的銷售(做老闆首先就要會銷售,其次有煽動性,可以把員工團結起來),而銷售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最短時間和陌生人建立信任,如何把產品變成理念,如何改變客戶對你所從事的行業的認知(俗稱洗腦),正是因為這麼多年的銷售經驗,在當老師以後,即便十年來我從來沒有打過廣告也沒有招過生,但憑藉這個能力生源還是不錯的。

上面只是一個優秀教師在表達能力和技巧上應該擁有的基本素質,接著就是業務能力。

雖然我不是師範科班出身,但我也算當年陝西省第一高中的畢業生,雖然高中從不學習,但依舊可以玩著上西電通院。因此在問題的視角上,從上學時代,早就遠遠超過老師。很多現象只有你在一個城市最頂級的學校裡才能看到這種現象。學的特別好的學生根本不學,就是翻翻書,畫幾筆知識就搞定了。原因呢實際上是在對問題的觀察的角度上。

從這類學生的觀察視角來看,今天學校里老師教授的知識是有問題的,大多數老師都是學生時代依靠努力,依靠背學習的,而這根本不是邏輯思維,比如說數學是邏輯,不是計算,是思考問題解決的先後順序,合理順序。物理是模塊,是力學和運動學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孤立模塊通過牛二聯繫起來的,因此和企業一樣,根本不能讓財務部管銷售,人事部管財務,所以物理一定要有拆分思維。而化學則是創造思維,學了一些基本原理,用給出的信息來思考如何實現。

但遺憾的是在今天的學校中,硬生生的把這些變成了背公式,說實話從學生時代做化學,老師再複雜的題,哪怕他解兩黑板,我也一行字直接出答案,而教課這麼多年來,我也從來沒有用過一次方程式。

有人說老師應該教的專一才對,這是更大的錯誤。比如我,一個人交了高中數理化三個年級九門課,實際上課時,我也會把生物,歷史,地理,宗教,經濟等多門知識融在一起,讓孩子們看到如果有羅輯思維,知識會變得相通,根本不需要死記硬背。

有人說老師要認真備課,這則更是錯誤的,教課十年,我從來不備課,也沒有筆記本。有時出去給高三學生上課,我會問他們你想聽哪一門?哪個知識點,之後就可以開始了。而所有的題都是我臨時編的,注意是數理化所有題,我會根據學生現在思維角度的錯誤不斷的改變題的角度,引導他們看到如果站在做題者角度看問題,題一直在變,而如果站在出題者角度看,題則永遠不變。

視角決定一切。


天天122685816

不可否認,好老師哪裡都有,教育機構有,學校內同樣也有。

題主看到一些老師,我想應該是教育機構的老師,這些老師中不乏幽默風趣者,特別吸引學生,口才好,段子一個接一個,也能和講課內容配合。最關鍵的是,教育機構在上課時,是會允許家長旁聽,所以經常在候課區,有大量陪伴孩子來補課的家長,老師在教室裡,也知道外面有家長在看,必定會想辦法讓課堂活躍起來,至少表現上熱鬧非凡,因為實質性的結果,即考試分數並不是馬上就顯現,即便是分數一時不理想,託詞也多,什麼一週只來一次啊,學校課堂才是重點啊等等,總之一句話,我講的很好,你自己沒學好。如果考好了,那絕對要歸功於自己,因為培訓機構就需要這樣的宣傳樣本,例如經過某老師培訓,某學生從上學期80分一躍到110分,而學生背後,既有機構老師的努力,更多的還是學校老師的努力,被無視了。

題主一般看不到學校老師講課,除非教學開放日,或者你要求旁聽,但也不可能很長時間,所以接觸到的學校老師講課機會並不多,再加上學校老師是沒有宣傳自己任務的,每個老師除了教學,還有一堆非教學任務,哪有功夫磨嘴皮子?以我自己為例,我是非常歡迎本班家長隨時進教室聽課,只要來之前說明時間,我好準備茶水椅子並通知門衛放行。結果兩年多時間,沒有一個家長進來聽我的課,教室大門永遠敞開,卻無人來。而我錄製的一師一優課視頻,也公開網址給家長,點擊率就……不提了。

我的同事中,有非常多的上課風趣幽默的,但不會講那些段子,因為畢竟學校課堂是有著嚴格操作規程,不能老師想講什麼就講什麼,集體備課基本確定本節課內容,教案也是集體寫成,個人風格一般只隨著講課過程而展現,達不到培訓機構那麼高的自由度。

所以說,視線侷限下,題主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但事實上,我始終認為,學校老師教學水平、個人魅力,均遠超過培訓機構老師。


愛數學做數學

設想下這樣的情景在學校裡發生。

一、學校的一天

“叮鈴鈴……”上午上課鈴聲響了。

高一(1)班:“哈哈哈……”

……

高二(1)班:“哈哈哈哈……”

……

高三(1)班:“哈哈哈哈哈……”

……

此起披伏,餘音繞樑,在教室裡繞了好幾圈。

外面,眾人只見一股股細流破窗而出,匯聚成一個巨大的漩渦,隨即一股洪流磅礴而出,衝向天空,發生一聲聲巨響。


“叮鈴鈴……”下午放學鈴聲響了。

二、辛苦的老師

1、備課素材:喜劇總動員,笑聲傳奇,笑傲江湖,小品集,相聲集,……

2、創作劇本:素材用完了,得自己創作。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廢寢忘食,……

3、課前排練:或一人飾多角,或同行間排練。

4、績效考評:每節課“哈哈哈”頻次,頻率及分貝。

三、快樂的學生

每天的學習就是如何“哈哈哈”?

口型,表情,姿勢,動作,……


用心生活用心工作

講課生動具體要看怎麼理解,學校裡的教師是在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教書,當然感覺比較死板。所謂的生動就是講些與上課無關的事、以及笑話,學生愛聽,但是這實際上是浪費學生的時間。培訓機構的老師,由於本身學術、學識水平差。上課不時講些笑話、課外見識,吹吹牛皮。只要不對學生有要求,學生都開開心心的。學生開心了,回去告訴家長,這個老師很好。然後家長熱呵呵的買單。教的東西是急功近利的。培訓機構的考試是把考試內容在上課時直接交給孩子,然後考試個個優秀。孩子開心,家長開心。萬一在自己學校裡考不好,培訓機構老師會用一整套流利的謊言把家長忽悠的雲裡霧裡,家長會對培訓機構老師佩服的五體投地,然後繼續下一學期的培訓。反正就是考好是培訓機構老師的功勞,考砸了是孩子沒有領悟,或者學校里老師在故意整你的孩子,想讓你的孩子去學校老師那裡補課。所以,培訓機構的老師永遠都是好的。 家長不知道的是----培訓機構的老師都是剛畢業的學生,是其它學校,單位淘汰的打工仔。不客氣的說,他們就是培訓機構的業務員。


蒙古太平洋艦隊司令

有人說:為什麼一些教育機構的老師,講課生動很受學生的喜歡,但學校裡很少有這樣講課生動受學生喜歡的老師呢?

個人覺得原因有二!

一是教育機構的老師沒有學生考試成績的壓力,所以教育機構的老師上課就很輕鬆,而學校老師承受著學生考試成績的壓力,升學率的壓力,所以學校老師沒有那麼多時間給學生講那麼多笑話故事。

二是教育機構是一個盈利的機構,老師受到學生的歡迎那就能吸引更多學生的報名,所以也讓很多教育機構老師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有趣的老師,但學校老師真的為了教育而教育 ,當然有的老師也是把老師當成一份工作,沒有用心去做,但是絕大多數老師都是用心去教育學生,希望學生能考上好的大學,所以回對學生比較嚴格。


人教無類

如果課堂沒有約束,沒有考試的要求,沒有嚴格的教學大綱的限制,我想大部分老師在課堂上都能變成輕鬆活潑的段子手,變成說相聲的講笑話都可以。論演講的功夫,三百六十行當中除了一些專業但播音演員,相聲演員,我想臨場發揮的能力最強的一定就是老師。

所有科目的教學過程一定是嚴肅很認真的,老師,在授課的過程當中,可以帶入一些輕鬆的部分,但大部分的內容都是預習,授課,總結,練習,再總結,再練習的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牢固的掌握某些知識點。

不能說課外輔導機構沒有好老師,確實有很多的老師都很厲害,但是課外輔導機構的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和喜歡,就會影響孩子的復費率和評價,這和老師的薪資會產生直接的關聯,所以老師一定會想方設法讓學生喜歡。

而學校的老師眼睛裡聚焦的全部是大綱、考試、知識點、習題、班級管理這幾件事。關注的重點不同,產生的行為表達方式自然會不一樣。

沒有統計數據,只憑自己個人的感受就像某些結論,這是不科學的,不能因為你所接觸的課外輔導班的老師有一個課堂風格很活躍,就全面的否定孩子在學校內遇到的老師。

要知道要想一個孩子獲得好的學習成績,只有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對老師的跟隨上,才最能出效果。大部分孩子在課外輔導班的補課行為都屬於在浪費時間和金錢,只不過是把老師所教的知識點重複二次學習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