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四大幫派(其中一部分)

一:意大利黑手黨

國際四大幫派(其中一部分)

Mafia(黑手黨)一詞起源於1282年3月30日情人節前一天的西西里起義。當一個巴勒莫少女在結婚當天被法國士兵強姦後,西西里開始了瘋狂的報復,他們襲擊見到的每一個法國人,並提出“Morto Alla Francia, Italia Anela”(意大利文“消滅法國是意大利的渴求”),而Mafia就是這個口號的字母縮寫。

同時,Mafia在阿拉伯語中,是“避難地”的意思[3]。

黑手黨的意大利名稱是“Mafia”(音譯為“瑪菲亞”),中國人稱其為黑手黨,其實Mafia這個詞與黑手黨的意思沒有任何關係。傳說,以前的黑手黨分子作案後習慣在現場留下一些印記,如一隻黑手,交叉的骷髏,因此,中國人習慣稱其為黑手黨。應該說這個名字比它的意大利原名更形象。

黑手黨(Mafia)起源於今日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及法國的科西嘉島,指當地秘密結社的犯罪組織。今時今日,這些犯罪組織不單隻活躍於意大利本土,一百多年來(主要在20世紀初)更隨著意大利裔移民而散佈於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東岸。他們在美國的勢力於經濟大蕭條時期興起,到20世紀中期達至最強盛,直至1970年代至1980年代聯邦調查局的一連串調查瓦解了他們的勢力。他們的行動,包括了暗殺、非法買賣、妨礙司法公正。雖然他們的勢力已大不如前,但他們仍然影響著美國的潮流文化。不少電影、電視劇,甚至廣告都與他們的形象或生活有關。

時至今日,“黑手黨”這個名詞不單單指這些意大利裔的犯罪份子。受該組織的影響,在世界其他國家,也出現了類似的名為黑手黨的社團組織,如:俄羅斯黑手黨。這些份子有時也被稱之為當地的黑手黨,但日常所指的黑手黨,仍然指這一班美國的西西里裔犯罪份子。另一方面,同樣是意大利人,但位於拿波里的犯罪組織並不叫黑手黨,而是另外有一個叫“Camorra”的名稱。

黑手黨的英文“Mafia”源自阿拉伯語,意思是指“逃難”。這個名詞被借用來指一班在西西里島居住的中年男子的鬆散組合。當時的西西里島被突厥人及諾曼人佔領,他們組織起來,原先是要保護家人,免受這些侵略者的騷擾。後來,這班人演變成一班為了復仇而私自執行法律的人,並進而演變成犯罪組織。在當地,成為黑手黨的成員是一種光榮,會被稱為“mafioso”,意思就是“man of honour”(君子)。他們會成為黑手黨的起源並不算長久:他們與中世紀時的秘密組織無關。事實上,黑手黨的興起與19世紀後期意大利的統一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主要聚集於西西里當地富翁人家集中的深綠海岸地帶。在以巴勒莫郊外那些田園牧歌般的柑橘林與檸檬林為基礎的,現代化的資本主義出口企業之間。

巴勒莫是這座有些世風日下的島嶼的核心(在意大利統治階級看來),它的權力和資本都集中在此處,並且正是在這些橘林間,在這片土地上,黑手黨發展了它的手段:有償保護,謀殺,領地統治以及幫派合作。所以,循序漸進地,黑手黨開始宣稱其作為地方政府施政工具的地位。合作關係與有償保護在黑手黨和土地所有者之間是普遍存在的。黑手黨需要土地所有者,但是同樣的,土地所有者也需要黑手黨。地方政府也常常串通在這種關係之間。黑手黨如同僱主,支配著在這片土地上為其工作的人們,因此,他們的勢力,連同那些源自柑橘園的國際貿易,便蒸蒸日上地成長起來了。

二:日本山口組織

國際四大幫派(其中一部分)

山口組,日本最大的指定暴力團,東亞乃至世界上最具歷史和規模的幫會組織之一。由山口春吉於1915年在神戶市創立,本部位於日本神戶,主要活躍於日本的西部、南部一帶,勢力分佈則涵蓋日本四島。

除日本本土外,山口組在西歐、北美、東南亞等地均有活動。2014年,山口組正式成員及準成員約23000人。目前與住吉會、稻川會是日本最大的三個暴力團。"神戶山口組"旗下最大直系組織"山健組"幹部等組員大批出走,併成立新組織"俠義團體山口組"。

三:中國洪幫

國際四大幫派(其中一部分)

洪門是中國源於明末清初的一個秘密組織。關於洪門的起源有眾多版本,其中較為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康熙清剿福建南少林寺,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收留了逃出來的五人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式開,這就是所謂的“少林五祖”,令其開設天地會的分支機構,即稱為洪門。又有一種說法此五人是反清復明的大將,隨史可法抵抗清軍兵敗後成立的洪門。

洪門組織之優點是有縱橫系統,如在職位名稱上有龍頭、坐堂、執堂、心腹、巡風到麼滿的縱列,又有“言談”、“手勢”等的橫向系統。即使第一見面的洪門弟兄,一見手勢動止,一聞“春典隱語”,一說“花亭結義”,則是兄弟也,即是生死之交,若原有仇恨也化為玉帛。這種縱橫系統,言談隱語、手勢均是洪門博學之士所編造的,在世界上並無其他任何秘密組織所能項背。洪門組織對入會無資格限制,僅須有介紹人,加入後彼此以手足相待,所以雖是秘密組織,但發展迅速,由臺灣延伸至中國內地及港澳。*忠義總堂【山】o山主;或稱“寨主”、“龍頭”大爺。也有稱“大排”“阿媽”。o副山主;或稱“副寨主”、“副龍頭”大爺*內八堂(內八堂皆為“京官”)o香長;或稱“聖堂”大爺、開香堂時的主香人,為客卿。有的地方稱“白扇”。o盟證;或稱“中堂”大爺、開香堂時的盟誓人,為客卿。o坐堂;或稱“左相”大爺、總管山寨事務。o陪堂;或稱“右相”大爺、協助總管山寨事務。o管堂;或稱“總閣”大爺、負責人事升降賞罰。o執堂;或稱“尚書”大爺、負責人員組訓工作。o禮堂;或稱“東閣”大爺、負責教育禮儀。o刑堂;或稱“西閣”大爺、執掌刑法。o護印大爺o護劍大爺*外八堂o心腹;“刑副”大爺、領軍武將。o聖賢;“聖賢”二爺、軍師,負責謀畫。o恆侯;“當家”三爺、總管財務、糧餉。o金鳳;“金鳳”四姐。o管事;“管事”五爺、負責總務,又分承行、執行、紅旗、藍旗、黑旗。o巡風;“花官”六爺、負責巡查,又分內巡風、外巡風、巡山、光口。o銀鳳;“銀鳳”七姐。o賢牌;“賢牌”八爺、登記功過,又分鎮山、守山。o江口;“江口”九爺、管理人員與升遷,又分檢口、斜口、守口。o麼滿;“麼滿”大爺、或稱“轅門”,負責雜務的士兵,又分總麼滿、執法、轅門、大麼、小麼、大滿、小滿、銅章、鐵印。洪門組織按排排亦稱行,幾排又稱行幾。三十六部半管職按排(行)分編制如下:行一:制皇、龍頭、坐堂、陪堂、盟證、香長,管堂、刑堂、執堂、禮堂、護劍、護印、心腹、新一,共十三位半大爺行二:聖賢,一位二爺。行三:桓侯、披紅、插花,共三位當家三爺。行五:紅旗、黑旗、藍旗、執法、青剛,共五位管事五爺。行六:花冠(巡風)、鎮山、巡山,共三位六爺。行八:白旗、八德,共二位八爺。行九:九江、江口、檢口、守口、鬥口,共五位九爺。行十:大麼滿、小麼滿、銅章、鐵印,共四位麼爺。沒有行四、行七。排行職位職責簡述:制皇——前任山主,有職無權。龍頭——統轄全權的山主。副龍頭——統轄全權的副山主。坐堂——輔助龍頭辦理全山事務,權力極大,僅次於正副龍頭。陪堂——輔助坐堂辦理公口上一切事務。坐堂處理公務,須陪堂簽署始能生效。盟證——盟誓之證人。必須由山堂中元老來擔任。香長——主香之人。開香堂的主祭者。有的山頭以龍頭兼任。管堂——負責管理全山之事。刑堂——處理刑罰之事。刑堂命令由外八堂執行。執堂——統計本山人數,類似兵部,管理軍事,組織訓練。禮堂——按洪門禮儀,負責教育大家。護劍、護印——為龍頭近身的掌劍、掌印者。心腹——亦稱新服,新福、刑副,具有特殊資格,在洪門中有顯著功績才能充任。聖賢——劉關張桃園結義時,關聖位於老二的位子,洪門開山立堂必行迎聖典禮。聖賢行伴聖,送聖及迎聖之職。桓侯——又稱當家。桃園結義,桓侯居三。督管錢糧出納事務,為當家三爺第一級。披紅——管理局部錢糧收支。為當家三爺第二級。插花——管理催、督、護糧等事務。紅旗——大管家。專管外務。能彈劾內八堂大爺,約束外八堂兄弟,有發號召集弟兄的特權。黑旗——負責內務。防止身份不清者混入會中。藍旗——負責巡查本山堂內事務,及迎風,接駕等事宜。執法——為懲戒官。青剛——幫辦,協助上述四位。花冠——又稱巡風,負責嚴查奸細。鎮山——為花冠助手,通風報信,為全山耳目。巡山——為花冠助手,負責山內外防守。白旗——又名綱紀,護掌十八本律書,負責記功過。八德——負責旌鼓旗幟及軍品製造。如會內兄弟有了過錯,負責找保人講情。九江——負責掌管掛牌,五排以上高掛金牌,五牌以下高掛銀牌。如降級則掛藍牌。江口、檢口、守口、鬥口——負責盤查外人,防守要隘關口。大老麼——又稱轅門,專管內八堂收發傳達之責。銅章——掌管腰牌。鐵印——負責登記來賓腰牌,複查用印。小老麼——處理招待賓客的一切雜務。組織之秘密會冊,只有組織之高層擁有。內容為組織組成之歷史。現任組織名單。組成結構。入會形式,誓詞。違反組織之刑法。背(隱)語,手語,在公眾地方表達為組織中人之方式。隱語為“海底”,又名“金不換”。在施琅攻臺時(一六八三年),鄭克塽將其祖父鄭成功開山(金臺山)立堂(明遠堂)有關洪門天地會中的文件、名冊、印信等裝入鐵箱密封,沉入海底。

四:中國臺灣竹聯幫

國際四大幫派(其中一部分)

竹聯幫,臺灣著名的國際性黑社會組織,臺灣最大的外省掛幫派。竹聯幫即"竹林聯盟",成立於1956年,其前身是成立於1953年的中和幫。

竹聯幫以臺北為主要據點,主要活躍於臺灣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東南亞等地,與香港新義安、14K,美國華青幫等幫會關係密切。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竹聯幫幫眾累計達到10萬人。目前與四海幫、天道盟並稱為臺灣三大幫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