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十九)

著名生命學家,東方生命研究院創立人潘麟先生撰寫的《家門沒上鎖》,於2000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首次出版發行後,便很快登上人文類暢銷書榜首,先後被國內各大圖書館收藏。2015年,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再版發行此書。

《家門沒上鎖》是潘麟先生的第一部生命學著作。該書是先生對人生的洞見和對生命的體悟,含有關於生命智慧的問答。

是空在對你說話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十九)

您說成道的人是對內旅行到達了終點的人,他們只是一個空的存在,他們是一個無我。請問,我們現在在聽誰說話?我們現在和誰在一起?

你們現在在聽空說話,你們現在跟空在一起。你們的耳朵在聽我說話,你們的身體和我在一起,但你們要明白,你們從來就沒有和我在一起過。你們在你們的自我世界裡,我在我的生命世界裡——我們從來就沒有呆在一起過!

除非你們也開悟,不然你們永遠也不可能在我的身邊。只要你們開悟了,無論我們之間在空間上相距多遠,無論我們在時間上相距多遠,我們都是在一起的。此時你才能發現,你無論在哪裡,我都在你身邊;無論我在哪裡,你都在我身邊。

請具體地告訴我們獲得開悟的方法,好讓我們可以循此方法來修行。

你這個傻瓜!你知道你現在在問什麼嗎?你知道你現在在幹什麼嗎?你在騎驢找驢!驢哪裡也沒有去,驢就在你身邊,可你卻在四處找驢。

我的哪一句話不是開悟?我的哪一句話不是獲得開悟的方法?可你還要我再告訴你們什麼“具體的方法”。沒有什麼方法,我的每一句語言本身就是結果,同時也是獲得那個結果的方法,這一點請永遠記住!

你們不是第一位詢問尋找獲得開悟的方法的人,你們也絕對不是最後一位。在你們之前,在你們之前幾千年幾萬年裡,人們一直在詢問尋找如何獲得開悟的方法,所有的人都相信開悟應該有一些方法。

我們要學會走路,必須有一個人來告訴我們走的方法;我們要學會駕駛汽車,必須有一個人來告訴我們駕駛汽車的方法;我們要學會電腦,必須要有一個人來告訴你操作電腦的方法。你在社會中要想學會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學習一些關於這件事的方法。因此,你們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要想學會一件事情,必須有個人來傳授你一些關於這件事的方法。所以你們認為獲得開悟也和社會中的這些事情一樣,得有一些方法。

開悟和你以前在社會中遭遇到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同,這是不能拿來相互類比的。這個社會基本上由邏輯組成的,邏輯本身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它有自身的因果鏈條。開悟則不然,開悟不是一個邏輯的結果,你不能通過邏輯的推導來試圖將開悟推導出來。事實的情況正好相反,只有當你的邏輯的推導結束的時候,此時才正是開悟的開始!

因為人們太相信方法了,因為人們太與方法認同了,因為人們太與他們的過去經驗認同了,人們太依戀於方法了,以至於一旦失去了方法,人們就感覺到自己失去了控制,失去了方向,似乎掉進一個未知的深淵之中,下一步的境況就只能聽天由命了,這對每個人來講,都太有點冒險了,都太有點令人恐懼了。所以整個社會、整個人類構架起來的文化知識體系都在力圖邏輯化,力圖將一切置於可控制可操作之中——這樣人們才能產生一種主人般的感覺,這樣人們才能產生一種安全感。可是所有的事物就在這種“主人感”和“安全感”裡被徹底殺死了,它們內涵的所有的美、所有的深度、所有的幽香、所有的真相都被這種“主人感”和“安全感”摧毀了,都被拋棄了。——看似五彩繽紛的人類世界實則是一潭死水、一片不毛之地的沙漠,沒有水,沒有生機,沒有綠色,沒有活力,成了一個巨大的“廢都”!

著名作家賈平凹先生說:都市相對於人類而言,它是一個廢都;人類相對於地球而言,它是一個廢都;地球相對於宇宙而言,它是一個廢都。因為人們太注重方法了,太注重過程了,所以人們都在尋找方法,所以人們都在創造進入一些事物的方法——人們將關於這個事物的方法看成了能夠將自己帶入這個事物的大門。

我們總是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整個宇宙、整個生命、整個存在是一個獨立於我們之外的巨大的封閉體,只有用他人或自己創造出來的一些方法才能將這個巨大的封閉體強行地打開,只有將它們強行地打開,我們才能夠走入其中去成為它們,去分享它們。人類的整個科學都是建立在這樣的認識之上的,人類的整個教育都在向我們灌輸這個態度。所以我們在這種氛圍裡,在這種教育宗旨裡產生了對方法的創造的崇拜,對邏輯本身的依賴。我們在這種崇拜和依賴中成為了一名鬥士,成了一名偉大的暴力主義者,對真理、存在、生命時刻準備使用我們的暴力!

暴力是什麼?暴力的意思是說:你必須按照我的意思去做,你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老老實實地按照我的意思去做,要麼你就摧毀我,我不讓你有第三種選擇。在你還沒有力量將我摧毀之前,你只能老實地按照我的意思去做。這就是暴力,暴力指向永遠都是摧毀,要麼去摧毀對方,要麼被對方摧毀——暴力不准許自己和對方有第三種選擇。整個社會都在教導你應該變成一位暴力主義者,因為社會說: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名暴力主義者,你將無法生存。能在社會中取得一些成就的人,基本上都是那些將暴力使用得較為成功的人,只有極少數的人是通過使用博愛和慈悲的智慧在人間取得成功的。

我們忘了一個最基本的要點,那就是真理、存在、生命從來就沒有對我們封閉什麼,從來就沒有向我們關閉和隱藏什麼。事情正好相反,它們一直都在向我們徹底地展現它們的一切,它們一直都在盡它們最大的可能性從所有的角度、從所有的層面、從所有的方位在展現它們自己的一切——只有我們在時刻遠離它們,只有我們時刻在背叛它們。我們太習慣於使用武力了,我們太習慣於運用暴力了,當我們在面對真理、存在、生命的時候,我們還是不願意放下我們的武力和暴力,仍然沒有忘記了對它們說:“你們必須置於我的掌握之中,你們必須按我的意思去做,不然,你們只有一個選擇——摧毀我。但我要對你們說,在你們沒有摧毀我之前,你們必須向我打開你們自己,你們必須讓我進去,你們必須按照我的意思去做!”——難道你不覺得人類(包括我們在內)這麼做太荒唐了嗎?

人類一直都是荒唐的,你之所以覺得人類是正常的,那不是別的,那是因為你本人也是荒唐的。只有一個荒唐者看另一個荒唐者才覺得對方是正常的,對方也這麼對你說:嘿!兄弟,你也和我們一樣,都是正常的。

面對開悟這個事實,我們很難用什麼方法去達成它,所有的開悟者都在告訴我們說:你本來就是開悟的,你本來就是充滿神性的——神性是你唯一的本性!你本來就是一個佛,你本來就是一個基督,你本來就是真理——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真理!你本來就是一個先知,你本來就是道(存在)!

據說有一個人去拜見釋迦牟尼說:請傳授我成佛之法。釋迦牟尼說:你本來就是一個和我一樣的佛。此人當下獲得大悟。可在釋迦牟尼身邊的兩位弟子不僅沒有和這位問道者一樣當下大悟,反而他們兩位因為過於震驚,當下驚嚇而死。在這二位弟子看來,成佛太高深了,簡直對我來講高不可及:我們是什麼?我們是一些平凡的人,我們是一些罪人,我們的罪惡有高山那麼大,我們給佛陀擦鞋子都不配,我們怎麼可能本來就是一個佛呢?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十九)

整個社會都在教導你說:你是有罪的!你有無量無邊的罪過,你是由一大堆罪過組成的。整個社會都在遣責你,整個社會都在打擊你,整個社會都在以微妙的方式摧殘你征服你!而要想遣責你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你產生你是一個有罪過的人的認識,要想打擊你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你產生你是有罪過的認識,要想摧殘你、征服你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你產生你是有罪過的認識!社會設立了很多陷阱讓你跳進去,而最好的陷阱就是性、發展和開悟,因為這幾個東西都是每個人在人生中時刻都會遭遇到的。誰不會遇到自己的性的問題呢?誰不會遇到發展的問題呢?誰不會遇到開悟的問題呢?那好,社會就會在每個人必經的地方設一些陷阱:社會一次又一次地告訴你說性是一個罪惡;社會一次又一次地告訴你說不要發展,就呆在原地;社會一次又一次地吿訴你說不要開悟——因為對你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你難道沒有發現開悟是你的一個痴人夢想嗎?不要去想關於開悟的事,不然別人一定會說你是一個白痴的,別人一定會說你是一個神經病,快別想了,這樣不好,這樣不好。

在你的性還沒有成熟之前,社會早已就將“性是醜陋的,性是罪惡的”的觀念灌輸給你了,於是當你於某一日必然地遭遇到性的時候,無一例外地就從你的內部升起了你在從事一件罪惡的事情的認識——你是有罪的!當你於某一日正式想到開悟的時候,社會就會馬上透過你說:不要妄想,不要去做不可能的事,這樣不好,你在上別人的當,不要當白痴,這樣不好。看,你周圍的人都沒有獲得開悟,你怎麼可能獲得開悟呢?你一定被某個人誤導了,你一定不小心上了某個人的賊船了。

你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陷入了一個“罪惡的深淵”之中的,你就是這樣被一步一步地帶入到一個死寂的沙漠之中的,你就是這樣變得越來越瘋狂,越來越充滿鬥爭,充滿了暴力,充滿了仇恨與挫敗感的。

你本身就是一個佛,佛性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你!你本來就是一位基督,神性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你!——只是你一直在逃離它,只是你一直在背叛它。

道家幾千年來一直在對你說,它有一些方法可以將你帶入成道之中。佛家幾千年來一直在對你說,它有一些方法可以將你帶入開悟之中。在道家的方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是通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最後就可以達到煉虛合道。在佛家的方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是四禪八定。除了這幾個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以外,還有很多方法,在印度有各種各樣的瑜伽術,在中國有各種各樣的煉內丹、煉內功、煉大小周天、煉氣法和煉脈道、煉穴位、煉關竅,在西方有各種鍊金術、祈禱法、運用神秘能量術等等,聲稱通過這些方法就可以開發神性獲得開悟。這些方法在人類的所有宗教中所有的文化體系中都存在,尤以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最為豐富,在這兩個國家裡又以佛家和道家最為豐富。

這些方法都是一些未開悟者和已開悟者創造的,但幾乎所有的方法都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都聲稱這些方法是神靈傳授的——這樣做似乎就可以將這些方法提升到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高度,似乎使人產生“這是上天垂示給芸芸眾生唯一的一條天梯”的認識。這些流傳下來的現在已經十分複雜的方法的來源真相是:這些方法都是一些未開悟者和已開悟者們創造出來的,都是他們給人們設計出來的。

這些方法裡有百分之九十左右都可以對人們的身心有很好的調理作用,都可以對充滿顛倒、充滿混亂、充滿病態的身心起到很好的調理和協調的作用,對人們的身體和精神裡的各種毒素可以起到很好的洗滌作用——它們的作用僅此而已。這些方法可以健康生理,也可以健康心理,但它們最大的能力只能是對身心的健康有較大的幫助作用。

如果你僅僅出於求得身心的健康來實踐這些方法,這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如果你想通過這些方法來求得人生的覺悟求得生命的開悟,這是永遠辦不到的!

所有創造和設計出來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嚴格地經過邏輯校驗過的,所以它們都不可能超出邏輯的範圍,它們不可能超出身心的範圍,它們不可能超出自我的範圍。這些方法都是在存在和生命之外建立起來的,它們最多能將你帶領到存在和生命的面前——它們的使命到此也就發揮到了極限。它們不可能將你直接帶入到存在和生命裡面去!所有前人創造和設計出的那些方法都有一個深度,它們自身的深度決定了它們的範圍,它們自身的深度決定了它們的有限性。而存在和生命是如些的廣博深邃,它們本身超越時空,它們本身無限。你可以試著來理解一下:那麼廣博那麼無限的存在和生命怎麼可能被裝入到一個十分有限的方法系統裡呢?

如果你從佛家的四禪八定這條路子上向前走,如果你從道家的修煉精、氣、神的路子上向前走,你一定會來到一個極限——一個這些方法本身所能達到的最高的極限,再向前走就沒有路了,再向前走就不屬於這些方法本身所能達到的了。如果你太過於相信方法,如果你太過於依戀方法,你將永遠被束縛在方法裡面——方法就是你最大的監獄,方法就是你最大的枷鎖!

方法只是過程,方法只是橋樑,但方法永遠不是那個結果。一旦你太過信任方法,一旦你太過依戀方法,那麼所有的方法都將成為你的監獄,所有的方法都將成為你的枷鎖。天下不知有多少人被囚困在方法裡,不知有多少人死在方法裡。

開始踏上這條對內旅行的朝聖之路的時候藉助一些方法是可以的,但藉助方法不是唯一達成開悟的途徑!開始時藉助一些方法對達成那個開悟是有一點幫助的,等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方法此時失效了,如果再向前邁進,方法反而成了一種阻礙,此時必須放下方法——無論它們在此之前曾給予過你什麼幫助,你都必須拋棄方法。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十九)

釋迦牟尼曾對藉助於方法來試圖達成開悟的人作過一個有名的比喻。他說:所有的方法都很像過河時的船,在你要過河的時候,你有很多種途徑,一種是直接跨過去,一種是從上游斜著順水漂流到下游的對岸,再有一種是藉助船隻過去——方法就是你的船隻。過了河以後,船隻的使命也就到此結束了,上岸以後向前走,就不是舟船所能幫助的了,如果你上了岸以後再把船帶在身上,那一定很愚蠢。你應該在上岸以後棄船而走。

有一個人生和生命的奧秘必須被你們知道,那就是選擇的奧秘。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十分快樂,無論你什麼時候看到他,你都會發現他神清氣爽滿面春風。有一次他周圍的人忍不住問道:先生,為什麼我們每次看到你都是那麼地快樂,你總是神清氣爽,難道你這一生從來都沒有不順心的事嗎?為什麼我們卻感覺到生活得很累,我們發現自己的生活是一副泰山般的重擔,我們每天都在艱難中度日,我們猶如生活在煉獄裡一樣。你如此快樂,有什麼秘訣嗎?

這個人說:我沒有任何令人快樂的秘訣,我以前也和你們一樣感覺生活得很累,感覺就像生活在煉獄裡一樣。這樣不行,我對自己說,我不能這樣痛苦地向前生活,我應該快樂一點才行。很奇怪,從此以後我就開始越來越快樂了,可我並沒有對快樂做什麼,我只是對自己說:應該快樂起來。我從此就快樂了,而且還是越來越快樂。現在你如果想讓我不快樂都不行了,我的快樂已經形成了一種深沉的慣性力量了,這種力量很強大,連我自己也止不住它,我只能被它帶著向前走。

這就是人生和生命裡最大的一個奧秘之一——選擇的奧秘!你選擇什麼,你就是什麼。你選擇痛苦,你就是痛苦;你選擇快樂,你就是快樂;你選擇我,你就是我;你選擇生命,你就是生命!——這一切都依你而定,這一切都依你的選擇而定。

這是人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的自由——你本來就是自由的,至少對你自己而言,你本來就是自由的!上帝賦予所有的人最大的一個自由就是:你可以不經過任何人的批准——包括不經過上帝的批准——選擇一切事物。你可以選擇信仰上帝,你也可以選擇不信仰上帝;你可以選擇愛,你也可以選擇恨;你可以選擇無知,你也可以選擇智慧;你可以選擇做一個聖人,你也可以選擇做一個惡人;你可以選擇永恆,你也可以選擇死亡;你可以選擇生命,你也可以選擇自我……你可以不經過任何人的許可選擇你想獲得的那個東西。——這是人類所具有的最大的自由!

可是人們並沒有發現自己被上帝所賦予的自由權力,人們並沒有發現自己的這個人生和生命裡最大的一個奧秘。在我們出生以後,我們幾乎從來就沒有真正地發揮我們這一天賦權力,我們總是讓他人、讓社會來代替我們選擇這個事物或不選擇這個事物,我們從來就沒有真正地信任過自己的自由選擇能力,我們從來就沒有真正地發揮過自己的自由選擇能力,以至於我們幾乎遺忘了我們內部還有這麼一個神聖的能力!

在社會來代替你決定你的選擇的時候,它的決定總是錯的,它在絕大部分的時候總是替你決定選擇痛苦和無知,它總是讓你選擇你是無能的、你是無知的、你是有罪的、你是一個混蛋或諸如此類的決定。於是你產生了深深恐懼:為什麼我總是選錯?為什麼我總是決定錯?於是你再也不敢輕易地信任你的選擇能力了,即使事情迫使你必須對它們作出選擇,你也顯得總是小心謹慎,你也顯得不那麼徹底。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將“我們可以完全自由地選擇一切情感和事物,一旦你決定選擇了這個事物這個情感,你馬上就是這個事物這個情感”的奧秘告訴過別人,過了一段時間他們總是找上我說:你在欺騙我們,我們試著使用了你所說的這個奧秘的方法,可總是沒有效果。比如說今天早晨起床後我決定我應該快樂,不應該苦悶,可沒過幾分鐘我們又像以前那樣不知不覺地進入到了苦悶的心境裡去了,而且一整天都在這種苦悶的心境籠罩之中。這種方法對我們根本不起作用。

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個奧秘在我身上一直都能很好地被實現,而到了別人那裡就沒有效果了呢?最後我發現原因出在全然和徹底上面。當你在選擇快樂的時候,只有你的選擇十分全然和徹底,你的選擇才能是真正的選擇,不然,你的選擇就不能算是一個選擇,它最多隻能算是一個試探性的選擇,只能算是試探,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選擇。

我和我以前的開悟者在形式上有一點不太相同,那就是以前的開悟者大多都傳授你一些可操作性很強的方法。他們明白人們都十分信仰方法,都十分依賴手段,這些開悟者為了度人的需要,他們在開始的時候會傳授一些方法給你們,等你的內部調理到一定的程度以後,他們會過來告訴你說:丟掉你以前的方法,這些方法只是我以前順應你們的一個隨意的設計,只是為了使你們留在我身邊的一個隨意的設計。如果我不傳授一些方法給你們,你們會認為我這個人不近人情,因為在你們心目中,師父的職責就是給弟子們傳道、授業、解惑的,而當你們發現在我身邊什麼東西也沒有學到,每天只是傻傻地坐在師父身邊,這樣你們會有一種無法忍受的感覺,你們會相繼離開我。這樣你們會無一例外地錯過我,你們會無一例外地錯過開悟。為了能暫時地滿足一下你們那種貪婪的慾望,為了使你們能停駐在我身邊,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我會傳授一些所謂的開悟的方法給你們。

釋迦牟尼就時常這麼幹,他會在你剛一到他身邊的時候,傳授一些所謂的方法來讓你練習,他甚至會告訴你說這些方法十分重要,重要到千金萬銀也買不來。很自然地,你就中了釋迦牟尼的圈套了,你會很自然地將你的野心、慾望甚至連你的整個自我整個身心都投入到這些方法裡。此時這個方法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方法了,它成了你的野心的化身,它成了你的慾望的化身,它成了你的自我的住宅。這個時候,釋迦牟尼就會開始設法將你的方法拿走,他會設法將他以前傳授給你的方法徹底摧毀——當然地,他也就摧毀了你的自我。

真正的師父不會給你什麼,相反地,他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從你身上帶走一些東西,等到將一切粘附在你身上的東西都帶走了,你的那個源頭,你的那個基礎,你的那個真相,你的那個神性和光明就會顯露出來。如果你發現你的師父開始給你一些東西、開始傳授你一些方法了,那就證明他已經開始對你下功夫了,他是在用這些方法將你的慾望和自我套住,等到了某一個時刻他就會來取走他傳授給你的方法——自然地,同化在這些方法裡的你的慾望、你的無知、你的自我也被一同帶走了,摧毀了。

如果你透過釋迦牟尼的經典,《金剛經》《心經》《楞嚴經》或是《涅槃經》,隨便一本什麼經,你會在開始的時候越看越糊塗。釋迦牟尼一會兒對你傳授很多方法,並一再聲稱這些方法都是大法,都是萬金難求的大法。再過一會兒他又對你說:放棄這些方法,丟棄得越徹底越好。這些方法是地獄,是枷鎖,是臭屎橛,趕緊拋棄它們。釋迦牟尼在幹什麼?他怎麼一會兒像一個聖人,一會兒又像個騙子?他為什麼如此前後矛盾?他為什麼前後如此不一致?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十九)

釋迦牟尼不可能前後一致。如果他保持是前後一致的,那麼他一定不是一位生命導師,他一定不是一位教導你開悟的大師,他最多隻能是一位邏輯家,只能是一位學者,一位偉大的教授,一個偉大的自我。我的方式不同於釋迦牟尼,現在我要告訴你們的是:如果你實踐了什麼方法,現在請你拋棄它,你現在不需要再呆在那些方法裡,呆得時間太長了,它會成為你的枷鎖。

僅僅是一個全然的選擇就足夠了,你選擇什麼這是你天賦的自由,我只能告訴你:無論你選擇什麼,你都將成為你所選擇的那個事物!你跟一位師父的時候,就是你在調整你自己的時候,師父跟著你的時候,就是你在調整你自己的時候。以前的你總是愛出錯,以前的你總是在一個錯誤中前進,你的每一次選擇都會導致一連串的失敗。

師父有可能一見到你的時候就會對你談這個談那個,一直喋喋不休。他在幹什麼?他在向你展現一個你未曾見到過的世界,他在一直提醒你有一些寶貴的東西被你遺忘了。你開始不相信——因為你距離那個真實的世界太遙遠了,以至於你對它是否存在產生了疑慮。師父在你面前一直不停地說,一直不停地活動,他讓那個真實的世界毫無阻礙地透過他的語言他的行為被展現出來,時間長了,你就能透過師父越來越清楚地看見那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自己。這個時候,師父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等待你的選擇了。師父的作用只是將你們帶到那個真實面前,師父的作用只是讓那個真實的世界透過他被顯露出來——師父只能做到這一步,再向前就不是師父所能做的了,剩下的就是你的選擇。在你決定選擇這個真實的同時,你就成了它,你與這個真實之間合二為一了,你成為了它的一個組成部分。

師父無法替你選擇什麼,師父的使命只是告訴你的哪個選擇是錯的,哪個選擇是對的,師父只能告訴你你所選擇的結果將會怎樣——但選擇需要你自己來完成,師父無法代你來選擇。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十九)

關聯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