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三十)

著名生命學家,東方生命研究院創立人潘麟先生撰寫的《家門沒上鎖》,於2000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首次出版發行後,便很快登上人文類暢銷書榜首,先後被國內各大圖書館收藏。2015年,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再版發行此書。

《家門沒上鎖》是潘麟先生的第一部生命學著作。該書是先生對人生的洞見和對生命的體悟,含有關於生命智慧的問答。

聖人不死 大盜不止

尼采把蘇格拉底看作歐洲最大的魔頭。莊子曾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蘇格拉底在尼采眼中為什麼那麼壞?莊子又為什麼如此說聖人呢?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三十)

尼采

理性的思維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理性起源於自我,它最終的歸宿也必將是自我。理性思維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一個目的:使事物和思維本身保持前後始終的一致性。理性思維不准許有悖論存在,A就是A,B就是B。A不能一會兒是A,過一會兒它又變成了B,這是理性思維不能容忍的。

整個自然界是一組悖論的集合體,整個人生是一組悖論的集合體,整個存在、整個生命是一組悖論的集合體,唯有理性關照下的邏輯思維不能容忍它自身和它所思維的對象有悖論存在。

尼采是歷史上最具有穿透力的思想家之一,但很可惜他沒有最終將自己徹底穿透,但他已經走到了即將穿透自己的邊緣。

人生有兩個核心,一個是自我,一個是生命。越是進入到自我這個人生核心的人,他的言行、思維越是趨於理性,趨於一致化的邏輯;越是進入到生命這個人生核心的人,他的言行越是趨於智慧。——尼采正好站在自我和生命這兩個人生核心的交界線上。

蘇格拉底站在自我的核心裡,他試圖使一切都被邏輯解釋清楚,他試圖使一切都被理性化的邏輯照亮。

邏輯思維強求了事物和精神必須前後一致的特點,必然導致思維在一條直線上運動,久而久之,思維本身就會變得十分膚淺。在西方的歷史裡,由於人們選擇了理性的邏輯思維,導致了整個西方的文明之路越來越狹窄,越走越膚淺,最後膚淺到失去了一切生機,變得一片死寂,變得十分機械。

極度敏銳的尼采當然會沉思西方文明之所以會有今天這樣一種結局的原因,最後他在蘇格拉底那裡發現了源頭。為了能把西方文明從狹窄中、從死寂和機械中拯救出來,尼采對蘇格拉底毫不留情地展開了攻擊和批判。

蘇格拉底只追求事物能否被合理地解釋,而尼采的追求則是我們現在和未來將會成為什麼,他對於給事物作出合理化的解釋不感興趣。一個關心的是解釋,一個關心的是我們已經成為了什麼和將來將會成為什麼。

尼采直覺地看到蘇格拉底是愚蠢的,因為生命是無法被邏輯解釋的,人生是一種擁有,生命先於大腦和邏輯,人生和生命只能不帶任何註解地去進入,而不是站在人生和生命之外對其指手劃腳地評論!

尼采是對的,你對人生評論得越多,你就越是在遠離人生;你對人生用理性思考得越深,你就越是在失去它。

尼采十分鐘愛幾乎與蘇格拉底同時代的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的整個思想都充滿了一種聲音:人生、生命、自然、存在,無論它們看起來顯得多麼的荒謬,多麼的不合邏輯,但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只能放開身心擁抱它們——因為我們別無選擇。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正吻合尼采的洞見,尼采發現對事物作出任何看似合乎邏輯、合乎理性的解釋都是徒勞無益的,無論人生和生命看起來有多麼荒謬,我們只能無條件地接受——因為我們別無選擇。

而蘇格拉底則強調,自然也好,人生也好,生命也好,它們都必須被理性嚴格地檢驗一下,必須被理性“過濾”一下以後,才能有條件地選擇我們應該接受哪些,應該拋棄哪些。

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一切事物都需要用理性來徹底“過濾”一下,只有理性認為是好的、對的方可接受,而那些被理性認為是不好的、不對的則應被拋棄,這樣的話,在我們的人生中什麼東西都留不下來,所得到的唯一的東西就只有僵死的理性了。

尼采敏銳地發現,人生絕對不是理性的,人生比理性要深廣得多,只有走出理性才能活出真實的人生。人生不能硬性地被理性所檢驗,正好相反,理性應該被人生本身所檢驗,理性應該被納入到人生這個大範疇裡去。

如果把人生和生命比喻為大海,那麼理性只是帆船駛過海面的一道難以長存的劃痕,把人生和生命這個大海用一些不實際的印跡來規範顯然是錯誤的。人有一種內在的無形的光芒,你對某個東西有所認同,你的光芒就會馬上照亮你所認同的這個部分,那麼還沒有被你認同的你的其它組成部分就處於黑暗之中。心理學和哲學所發現的在人的內部深處有一個隱秘的世界,這個世界是那麼的豐富多彩,可惜它處於沒有光亮的黑暗之中。這不是偶然的,那個隱秘在人的內部較深的美妙世界並不是先天就處於黑暗之中的,它完全是我們後天造成的,因為我們太與理性和邏輯認同,以至於我們天然的光芒只照到了我們存在的很淺的一小部分,致使我們深處的一個十分廣闊的存在——包括那個最重要的超越生死的涅槃部分都處於幽暗之中。這讓人們產生了一個很大的錯覺,認為我們的全部都只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東西,其實這些東西不是我們存在的全部,它只是被我們內在光芒照亮的那一部分,還有更大更廣更美的部分在深處,在急切地等待著我們的智慧去照亮。

思想不能直接被傳遞,但思想可以被感染給他人。在西方,人們被蘇格拉底的思想感染了以後,紛紛掉入進了理性和邏輯的泥潭裡,在理性和邏輯的指引下,科學技術和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可人的真實存在卻不斷地被拋棄了,已逐漸喪失了他自己,淪為了理性和物質的附庸!這是一種再向前發展下去必然會將整個社會毀滅的可怕趨勢。

尼采天才地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大聲疾呼:不要忘了你自己!不要丟失你自己!

理性和邏輯是人的存在的最表層部分,就在整個人類都將這一最表層部分當作我們的全部的時候,尼采卻獨自地下潛到了人的存在的深處。你下潛多深,你的光芒就能照亮多深!尼采驚奇地發現,在蘇格拉底沒有探尋到的深處有一個對每個人而言都十分重要的世界。於是尼采就追問為什麼繼蘇格拉底之後的幾千年裡很少有人發現這個更美妙的世界,進入這個世界一點也不困難呀——只要下潛一下就可以,就可以清楚地照亮這個人人都有,但對每個人來講卻是隱秘的世界。後來他終於發現了原因,原因出在後人被蘇格拉底的思想籠罩得太嚴重了,以至於人們早已將這個隱秘在人的深處的世界遺忘了。這個世界被理性的追求和致命的邏輯壓抑著。

這就是尼采一生都是反理性主義的哲學家的原因。其實尼采本人並不徹底地反對理性,他只是告訴人們理性並不是人們的全部,在理性下面還有一個比理性美妙很多的世界。他警告人們不要被理性和邏輯在這個世界上取得的科學和技術以及工業的巨大成就所迷惑,應該馬上從這個成就感裡走出來,去發現人的深處那些更能賦予人生以更高、更恆久、更美妙的意義和價值的部分,去發現現有的人生以外更廣闊的人生層面。尼采將這個現有人生以外的更有意義更美妙的人生叫做“超人”人生。

尼采一生最著名的名言之一,就是“重估一切價值”。為什麼他會提出這樣一句口號?就是因為他看到了常人沒有看到的人的更深的一個層面。以前建立在人的理性和邏輯的基礎上的價值觀念十分狹小,人有無限的潛力和潛能有待於發現,有待於彰顯,人不應該就此停止,只要人們能超越一下蘇格拉底奠定的那個理性和邏輯的體系,一個全新的自己就會顯露出來,一個建立在更深更廣的我的存在基礎上的全新世界就可以被開創出來!

很巧合的,尼采和莊子一樣對常人眼中所說的聖人持有很深的懷疑。尼采發現西方以前被人們百倍尊崇的那些聖人們並不很偉大,有很多所謂的聖人甚至很虛偽,這些聖人以常人還沒有察覺到的方式將這個世界帶入到了水深火熱之中。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三十)

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是世間所能出現的最偉大的一句話!

只要這個世間出現一個聖人——首先不用管他是不是真的聖人,很快,我所說的很快和“馬上”幾乎是一對同義詞,很快,就會有千百萬個騙子站出來模仿這個聖人。人的模仿能力是不可思議的,人甚至能把上帝都模仿出來,模仿出來的上帝可能比真的上帝看起來更像上帝。

每一個真聖人的身邊都會很快出現千百萬個假聖人,每個開悟者身後都有千百萬個假開悟者緊緊地跟隨著。

一位真開悟者在世間所開創的那些偉大的事業很快就會被緊跟其後的騙子們摧毀殆盡,假聖人將一切神聖的事物和神聖的事業搞得十分醜陋!

開悟者的誕生是偉大的,他的誕生本身就可以把整個社會的眼光吸引到他的身上來,開悟者的身上有著一種巨大的磁力,這種磁力能把人們的心一下子抓到他的手中,他的存在本身就可以使另外一些人獲得開悟,他同時也能使別人為他而瘋狂。因為大開悟者的力量太大了,使得一些心量小的人陷入到深深的混亂狀態,他能使那些承受能力脆弱的人的神經很快崩潰!

釋迦牟尼說,我講法的時候就像雄獅在震吼,那些淺智之人,那些心量太小的人,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的人不能來聽我的大法,不然,我的大法一經說出,他們就會因承受不了而癲狂!

還有一個致使釋迦牟尼不能輕易說出大法的原因,那就是如果這些大法被小智小慧、心術不正的人聽去,他們不僅理解不透,他們還會馬上扭曲大法,使大法來為自己的私慾服務。

請不要誤會我和莊子的意思,莊子肯定是真正的聖者,莊子本人就是一個真正的大開悟者——這一點莊子本人是十分清楚的。在莊子看來一位真正的大開悟者一定是一位聖者,但一位被社會公認的“聖人”未必是一位真正的聖者,因為人們普遍缺少發現聖者的慧眼。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三十)

在自我意識籠罩下的眼光總是十分容易出錯的。人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發現一個人,去認清一個人——連自己都沒有發現,你都沒有認清,你怎麼可能發現他人,認清他人呢?在這種情況下看錯一個人是很容易的。

天下再也沒有比對聖人的追隨更危險的事情了。只要一個人有足夠的知識再加上十分雄辯的口才,幾乎沒有人不認為他是一個聖人,人們心目中的聖人大多都是這一類的人。

追隨這一類的人十分危險,他隨時都有可能將人們帶領到混亂和黑暗之中,這種人在人類歷史上從來就沒有消失過!

莊子所說的“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主要指的就是這一類的聖人。我將這一類的聖人定名為“世俗聖人”,而我將那些真正獲得生命的大覺醒者才直接稱呼為“聖者”。

惰性似乎是人的一個天性,每個人都想付出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這種功利主義和懶惰情結,即使是在人們追求生命覺悟和人生解脫的時候依然存在。有很多人到我這裡來對我說:你有沒有一種不要我們付出任何代價而能讓我們獲得開悟的方法?你有沒有一種直接將你的開悟傳輸給我們的辦法?如果有,那麼趕快在我身上用一用。

這不是賊是什麼?這不是盜是什麼?每當我遇到這種小市民式的發問,我總是想到莊子的這句話: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哪一個人不是盜?有盜名的,有盜財的,有盜色的,有盜國的,有盜人的,當然,也有人試圖盜智慧。可嘆的是還有盜天地盜日月的——在當代的氣功裡就隨處可見,他們美其名曰“採天地之氣,採日月之氣”,說白了,就是盜天地之氣,盜日月之氣。

故莊子說:道者,盜也。

世俗中人盜名、盜利、盜色,修道中人盜天、盜地、盜道、盜聖,每個人都在盜中,這真是:“盜”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盜”也。讓我在這句話的後面再補充說明一句:可離,即道也,即真道也。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地球文明是一個聖人文明,構成人類文明的每一個文化體系都有過聖人的身影。可以這麼說,聖人貫穿於每一個文明傳統之中,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崇拜可能是隻有人類才有的奇觀。

聖人極容易造成他人和後世對他的崇拜,反過來講也能成立,凡是被很多人狂熱地崇拜和信仰的人都可以叫做聖人。在狂熱的崇拜和信仰下,極容易使人們丟失自己,極容易使人們的心智馳離自己的存在,極容易使人們變得十分膚淺和浮躁。莊子正是看清了這一點,他才警告人們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儘管在古代,特別是中國的古代,已經有了十分高超的星相學和天體思想,儘管在現代有了偉大的天文學、宇宙學和航空航天學,但就人類文明文化的內涵來講,它仍然沒有超出地球的範圍之外。因為人們在沒有獲得很高的覺悟之前,他們當然無法超脫出人類文明文化的涵蓋範圍之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文明本身的存在決定了其籠罩下的人們的存在。

人類現有的文明文化只是人的存在的一個十分淺表的外在反映,在這之下和之外,人還有著十分廣闊和深刻的存在領域有待開發,有待發現,更有待於每個人去成為它。

你是否生活在地球上並不重要,你是否生活在人類的文明文化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以你的全部存在來生活。你的存在和宇宙一樣深廣,你的存在超越宇宙一切時空又擁有宇宙一切時空,你同時屬於這個宇宙又同時超越這個宇宙,這才是你的全部,你能否以你的全部來生活!

人類的文明文化只是人的存在的一小部分的顯化,文明文化是在特定的一個時空區域內的顯化,它只屬於特定的一個時空區域。文明文化自身先天的有限性和後天所有的侷限性,導致人類文明文化不可能照亮人的存在的全部內涵。如果我們不小心將自己壓縮進了人類的文明文化之中,這本身就等於是將一個無限的蒼穹壓縮進一個芥子之中。故禪宗說:誰縛汝?無人縛,是汝自縛也!莊子所要告訴人們的就是:你的存在太大了,大到擁有整個宇宙並同時又超越整個宇宙,你的自由,你的智慧,你的永恆必須從這裡悟入進去,你可以擁有整個人類的文明和文化,你可以擁有你能想象出來的所有的美好生活和人生,但你不能屬於它們——因為你的存在遠遠高於它們,遠遠大於它們。

莊子說:你試圖將整個宇宙都納入到你的生活之中、人生之中是不可能的,你試圖將整個存在納入到文明文化或某個聖人的內部是不可能的。常人的生活和人生是非常有限的,文明文化和聖人所佔有的時空是非常有限的,試圖將你的存在,將整個生命強行納入到一個十分有限的時空裡來,這是一種非法行為。非法行為名之曰:盜!

何為“盜”?非法行為即為“盜”!何為“非法”?不合事物本身的規律和特性而強行為之,名之為“非法”。注意:我所說的法不是指世間的人為制定出來旨在維持社會安定的律法,而是指生命和宇宙本身固有的法則。

你們可能缺少親身的體會,只要稍微精通一點後世道家那些亂七八糟的符咒、風水、看相、內丹術、房中採戰術,及各種邪門法術和各種偽經邪說,你就明白了莊子所說的“大盜不止”為何意。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現在仍然在百姓中廣為流傳,惑亂人們久矣!但他們都標榜說這是太上老君(即老子)親口所傳,這是大道之物。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身陷其中,輕則一生庸俗,重則當下喪身失命。

在老子的聖名下,千載以來,不知滋生出了多少邪惡之徒,在釋迦牟尼和耶穌的聖名下,不知滋生出了多少不能對人言的險惡勾當。難怪唐宗時期有一位大禪師說:地獄之中袈裟多!難怪西方有一位智者說:依我看來,上帝並不討厭酒鬼、小偷、流浪漢和妓女,上帝最討厭的應該是那些神父和牧師以及修道院中的聖人們!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三十)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三十)

關聯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