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毛筆字的時候毛筆要垂直嗎?

光軍月月鳥

我們現在寫毛筆字所就行的執筆方式就是五指執筆法。而且很多朋友會用既定的思維認定你自古以來 毛筆的執筆方式都是這樣的



其實,我們從古人的繪畫作品或者一些陶俑上看,古人的執筆方式,和古代的傢俱有些相當大的關係。 如果在兩漢 ,人跪坐在席上, 左手執卷 ,右手執筆去寫字 ,胳膊肘和是需要腕懸空的 。



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握住毛筆的筆管 ,中指托住筆管, 無名指和小指向掌心彎曲 ,這種執筆叫“單苞執法” ,這種執筆方法其實和現在握鋼筆的姿勢十分接近 。



發展到魏晉南北朝甚至一直延伸至唐宋後期 ,這種執筆方式還是是最普遍的一種執筆方式,當然這也不是唯一的執筆方式。 在魏晉時還有一種執筆方式是這樣的 。




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筆管 ,其他的手指全部向掌心彎曲 ,這叫雙指執筆法。

等到唐宋時期開始慢慢出現了高桌子和高凳子,所以紙張是可以平鋪在高高過膝的桌子上 ,如果要站著寫字,執筆方式是這樣的。

大家可以仔細看看他的手腕 ,他的手腕是和桌面平行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手腕要平。



那我們來總結一下, 如果你是站著寫字,執筆的方式應該 是下圖這種。


如果坐著寫大字, 執筆的方式應該是下圖這樣的。



如果坐著寫小字, 執筆的方式應該是下圖這樣。




最後再說問一句 你以為你以為的執筆 就是你以為的執筆麼?

從上邊這些圖看,有些時代寫字時,毛筆並不是要垂直的。可以適當的有一些斜度的。而且具體情況要根據所書寫的字的大小、紙面的斜度來決定。書寫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動作需要旋轉毛筆筆桿,這樣毛筆也不會是垂直的。


墨點書畫

問題:寫毛筆字時,毛筆一定要垂直嗎?

毛筆時刻保持垂直是根本沒辦法寫字的,毛筆垂直只是開始書寫前的一種姿勢,一旦開始書寫,毛筆就會隨著不同的筆畫而像不同的方向傾斜。米芾的八面出鋒,其實筆桿就會朝不同的方向運動。

這個就像打拳,所有功夫的起勢都是一樣的,比如兩腳放平、兩腿分開站立與肩同寬。大概所有的拳法開始都是這個套路,結束的時候也都差不多,但是中間打拳的過程中,身體是幾點的左右、上下襬動的。

有些初學者受一些言論影響,認為毛筆在書寫中一定要“正”,已經為柳公權說過“心正則筆正”,熟不知柳公權所說的正是正直的正,不是正面的正。不要受他表面意思的影響。

書寫的過程,是手指、手腕、收筆帶動毛筆不斷運動的過程,這個過程轉換的越熟練,字就會越靈活,毛筆筆桿垂直是沒辦法寫字的。

事實上古代書法家基本沒有垂直寫字的,大部分書法家的書寫姿勢都和我們平時拿鋼筆差不多,毛筆是傾斜的,五指執筆法被廣泛使用是後來的事情。


你覺得呢?


不二齋

執筆有定法!

執筆是有法的,掌握正確、高效的執筆方法,非常重要。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曾向老師張旭請教:“敢問攻書之妙,何如得齊於古人?”張公曰:“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其意在於執筆之法是“齊於古人”的先決條件,可見執筆之重要。各個時期,各種寫法都有比較規範的執筆方法。之所以沒有統一的執筆方法,是因為書寫姿勢改變,執筆姿勢隨之改變。就像不倒翁,隨著位置變化,重心也隨之調整,使其不倒。同時,古人講求天人合一,人要融入自然,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寫字時,在滿足法度的基礎上,身體應感到極度自由灑脫,能夠無拘無束,任意揮灑。 筆毫齊順、萬毫齊力、筆毫復原,這便構成了書法用筆中最根本的問題,也就是毛筆的性能運用問題,筆法的一切技巧都首先圍繞這個問題開展出去。 《法書要錄·晉衛夫人筆陣圖》:“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十:“ 周越 《書苑》雲:‘ 郭忠恕 以為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隸書出,隸書悖而行書作,行書狂而草書聖,以此知隸書乃今真書。 趙明誠謂誤以八分為隸,自歐陽公始。’”清 阮葵生 《客話》卷十六:“ 庾肩吾 雲:‘隸書,今之正書。’ 張懷瓘 亦云:‘隸書, 程邈 所作,字皆真正,亦曰真書。’"

也有匠心獨用,不採用正確方法,逆天而行有成就者,如清代書法家何紹基不遵守規範的執筆而成大家,代價是身體遭到傷害,這也就是為什麼要正確執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我們看一下何紹基的學書過程就知道,得之於勤奮、刻苦!!

提出執筆無定法的兩位名家:蘇軾、啟功。 蘇軾在《論書》中提出“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這裡的無定法是可以採用單鉤法、雙鉤法、撥鐙法、握管等法,除此,難以滿足“虛而寬”。事實上也是,蘇軾採用的是單苞法。啟功先生說的無定法,你從視頻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法度之嚴謹:雙苞執筆。“不要聽他說的,而要看他做的”😊 。古人說:“能運中鋒,雖敗筆亦圓;不會中鋒,即佳穎亦劣。” “筆得中鋒則肉在外而骨在內。”中鋒運筆,即筆鋒移動時,保持主鋒在筆畫中心,副毫在筆畫的兩邊和四周,這樣筆端所含的墨汁,就從點畫的中心向四周滲出,寫出的點畫,重心即在中間,呈現出立體感。中鋒狀態下形成的筆畫圓潤保滿,質地厚實,立體感強,給人以渾厚含蓄,精華內蘊的藝術感。因此,歷來書家以為中鋒用筆是千古不易的原則。 中鋒用筆是千古不易的原則! 執筆只是手段,滿足“中鋒用筆”才是歸宗。

至此,執筆的問題塵埃落定:毛筆不一定時時垂直於紙面,但必以垂直為旨歸,實現八面出鋒。就像乒乓球球、羽毛球的步伐,未必時時能歸位,但要有歸位意識!


焱66垚

中鋒立骨,側鋒取妍。

在書寫書法作品時,往往是中鋒側鋒不斷轉換。


中鋒行筆,筆桿必須要直。

側鋒行筆時,筆桿往往是傾斜的。



京東千里行書法

雖然毛筆是以中鋒為主,但寫字時毛筆不是一定要垂直。

1、中鋒是指筆鋒在正中,但執筆時不是非得垂直筆鋒才正。

寫字時一方面要方便書寫,另一方面書寫時身體要舒適,不生硬,所以垂直與否,並無硬性規定。

2、書法講究中鋒為主,側鋒為輔,如果筆筆中鋒,寫出的字必然呆板,就如書聖王羲之的字也是中側並用的。

而側鋒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筆桿微傾。

3、書法上有很多以訛傳訛的說法,筆桿垂直是一說,還有執筆時從後面抽不動也是一說,諸如此類說法,是我們在學習書法時要特別注意的。

更多文章及作品點評,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我是江上人。看到這個問答我來說說自己的悟性與體會。寫毛筆字的時候毛筆要垂直嗎?我自己在這上面有過研究過。大家也可以在每天練習當中也要試一下,看看垂直於不垂直有什麼不同。我在練習當中使用小於45度依然能寫出圓潤流暢書法來,我寫的是草書。寫楷書你用小於45度可能很難寫好字。垂直與不垂直我們要區別對待。只有自己使用過才能知道。光聽別人說肯定是沒有自己體會來的深。

尤其在寫狂草,筆幹擺動是非常大的,筆要是一直保持垂直可能很難寫好。大家可能認為側鋒就一定寫方筆,其實筆桿小於45度完全可以寫出圓潤的線條來的。有個前提條件就是筆鋒要有30釐米以上的長度。如果用短筆鋒是沒法做到的。如寫楷書我看到一般人都是用短筆鋒,毛筆來寫的。一般很少有人拿長峰來寫楷書。所以寫楷書筆幹基本保持垂直。筆桿小於45度是肯定寫不好的。而寫草書一般都是使用長峰,筆桿不垂直也沒什麼關係。

其實說真的,筆垂不垂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寫好書法。你認為垂直能寫好書法你就垂直好了。如果你認為筆幹不垂直能寫出更好的書法來,那麼你就不需要垂直。就這麼簡單。不要搞得那麼複雜。尤其是在練習當中自己去體會看看效果怎麼樣。好你就用不好我們就不用。活人還能給尿憋死嗎?

希望大家一起來探討!喜歡就關注吧!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我個人看法。

我們寫毛筆字的時候,毛筆需要垂直嗎?在古代書家那裡,好像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特別的研究,沒有說寫毛筆字必須要垂直,我個人認為,這得分幾種情況。

第一,寫楷書。
我們在書寫楷書時,為了達到中鋒行筆的效果,也為了使筆畫堅實有力,不管坐著還是站著,都要使筆與紙面保持相對的垂直。

第二,在牆壁上書寫。在牆壁上書寫時,我認為自然而然地就與牆面有了一個垂直的角度。

第三,寫行草書。寫行草書就沒有那麼講究了,在寫行草書時有時為了追求一種蒼老,古拙的味道,常常出現飛白和幹筆,在這個過程中,行草書書寫比較自由,所以在這個時候,毛筆不可能時時都是垂直的。

總結一下,楷書務必是垂直的,行草書不一定垂直,其實,寫毛筆字,往往是中鋒與偏鋒同時使用,才會出現好的效果,毛筆在使轉過程中,是無可避免地會使用中鋒偏鋒結合的。

我是鐵匠的頭髮,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書法問題,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支持!


鐵匠的頭髮

大家好!我是墨韻書香1314。感謝各位支持及關注,謝謝!

從古到今,寫毛筆字時毛筆並不是要垂直的。垂直寫字壓根兒不行不通的,必須得有一定適當的斜度的,具體情況要根據所書寫的字的大小、紙面的斜度來決定。在書寫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動作需要旋轉筆桿,這樣寫字才不會死板,寫起字來也才會覺得舒服。

我們現在的執筆法,就是統一標準的執筆法“五指執筆法”。

比如在兩漢時期,有種執筆法叫“單苞執法”,那個時期寫毛筆字,並不是像現在那樣有座椅,他們是人跪在席子上寫毛筆字。有點像我們現在寫硬筆字的握筆姿勢。(看下圖)

另外還有一種叫“雙指執筆法”,也就是在魏晉時期他們執筆方式是這樣的: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筆管,其他的手指全部向掌心彎曲。


墨韻書香1314

寫毛筆字的時候毛筆垂直應該是更有利於中鋒行筆,寫出來的線條看上去更有力度,穩健,但很多時候是多面出鋒,最典型的如米芾的字,寫字速度快線條多變,是八面出鋒,且字看上去都是傾斜的,這跟他的執筆方式以及書寫時的姿勢是有關的,個人認為,執筆方式應該按照自己的書寫習慣來,不管哪種執筆,能夠玩轉毛筆寫出好字就是好的執筆方法,無需過份執著於某種固定方式,在書寫各種書體和大字小字的時候自我調節好就行。


文怡筆墨

完全垂直只是一種誤解,毛筆與紙的書寫關係,各有各的書法特點,一般人認為唯有垂直才是中鋒寫得純正的途徑,其實不然,筆法從沒有這樣的論述,毛筆和紙的角度,就像用兵的哲學,是以正和,以奇勝。在類似垂直中不斷的調整筆鋒的軌跡,最終達到筆下有法、神采奕奕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