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共享農業”?

長江老農

什麼是“共享農業”?

現如今,“共享”這個詞語廣泛出現在大眾的眼前,城市中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在農村,共享農業也讓農民嚐到了甜頭。


那麼什麼是共享農業呢?共享農業其實是一種新的農業模式,共享農業包括農技共享、農機共享和勞動力共享。

農技共享:很多農民都有這樣的體驗,有的人空有一身農業技術卻沒有地方施展,有的人有大片土地卻因沒有技術連年虧損。農技共享就是將懂得技術的農民召集在一起,用自己的所學來教那些不懂技術的農民來實施,實現互利共贏。

農機共享:現在農民種田都已經實現機械化,但是因為地多農機少,一到農忙季節很多沒有農機的農戶只能乾瞪眼,農機共享就是農戶和農機經營者相合作,閒置的農機也能被充分利用,找不到農機的事情已經成為過去。

勞動力共享:在農忙時節種糧大戶常常會遇到用人荒的事情,在農村也有很多留守婦女無事可做。勞動力共享就是種糧大戶與留守婦女相互合作,這樣就避免了種糧大戶農忙時節請不到人的現象,留守婦女在照顧老人小孩的同時也多了一份收入。

總之,共享農業就是傳統農業模式向新興農業模式的進階,通過共享農業,讓農民在農忙時節不忙,讓農民更輕鬆種田。


農人馬小妞

“共享農業”的概念甚至早十幾年前就有了。其中,國外共享農業是以“樂趣”為切入點,他們建立共享農業是為了讓人們在農業種植、採摘的過程中享受快樂,而國內的“共享農業”大多采用互聯網+農業的方法,線上預訂農產品或農場體驗,最後將健康的農產品通過物流送達客戶手中,或者帶著朋友、親人去農場親身體驗一下農民的生活等等。

國外的共享農業淵源已久,國內也正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2017年,國家財政部下發了《關於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今年要在18個省份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其中,作為試點省份之一的海南,就提出以發展“共享農莊”為抓手,建設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

從國內共享農業現狀來看,既然是“共享”,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可操作的空間:

一個是農業設備共享。農業領域設備一般為產業鏈上需要用到的大型機器,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烘乾機等都是農忙時才會用到,其他時候只能閒置。這體現出農民的一個痛點:剛需、大額、低頻。農業機械是必須的,但卻需要大額資金的投入,使用的時間集中,怎麼辦?現在很多農業合作社就推出了農業設備共享服務的方法,在完成自有耕地播種收穫等工作之後,幫助所在地從耕、種、收及加工全程機械化,不但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

二是勞動力共享。早年間,農村就是一家忙完,幫另外一家,在農忙季節很快就完成了糧食的播種、收穫。現如今,隨著外出打工的越來越多,農村人力資源短缺成為目前限制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問題,那麼推出共享經濟也許能有效的解決農業勞動力的問題。

三是農業技術共享。這個目前在我國還存在很大的不成熟,缺口比較大。但有些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了規模化的現代農業,他們的農場成了教育培訓部門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示範基地”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習基地。

四是土地共享。主要表現在土地流轉上,當然也有城郊的土地,可以共享給城市的白領們,體驗種植的樂趣。

五是物流共享。借鑑城市的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困擾鄉村的最後一公里或許可以通過共享經濟模式去實現。


糧小咖

什麼是共享農業?

共享農業其實對我們並不陌生。大家都能知道“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他們的出現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我們都知道共享單車現在的境況,所以讓各方都得到利益才是我們共享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國外很久以前就有“共享農業”,只不過他們是以“樂趣”為切入點,讓人們在種植、管理、採摘的過程中共享快樂。

我們國家這幾年開始流行“共享農業”,我們多數是以互聯網+農業的方法,百姓通過線上訂購農產品或農場體驗,然後通過物流把農產品送給百姓手中,或者帶著家人、親戚、朋友體驗一下農民的生活。

還有共享農業機械的,這個很好理解。比如我們農戶每家土地面積都比較少,自己購買農業機械不划算,所以就租賃農業機械大戶翻地、打藥、收割等,這也是共享農業的一種。這樣不僅為農戶解決了從種植、管理到收割運輸的問題,還能給農業機械大戶創造價值,一舉兩得。



和大家分享一個我們這附近的一個地區事例:

在位於城市郊區的鄉鎮,一個順應時代潮流、敢想敢幹的村班子,動員村民成立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用各家土地入股,將土地整理後,建成一個類似QQ農場的家庭農場。將土地劃分成每個0.5畝的地塊以500元一年的價格出租給城裡居住想體驗農耕生活或者有農耕情結的城裡居民。周邊用木柵欄隔離,每隔一定寬度預留出一條行人路,路兩邊焊接約4米高鐵架子,種植葡萄樹或葫蘆、苦瓜、南瓜等藤本作物爬上鐵架子,遠處看是一道風景,而且在農田裡幹活累了的人們在棚下休息乘涼也是十分愜意。這樣一來,不僅土地以高於平常價一倍的價格出租,農民可以外出打工另外掙一份錢,樂於耕種的人們還能體驗農耕的快樂,收穫自己的勞動果實。



合作社還劃分出一塊土地生產無公害蔬菜,在農場安裝攝像頭,對種植、澆水、施肥、用藥、收穫等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對通過互聯網訂購的客戶開放必要的監控端,讓客戶知曉農作物生產全程,吃上放心的蔬菜農產品。這樣做可以一改以前的“產、供、銷”為“銷、供、產”模式,農產品成熟後,通過快遞直接送到客戶手中,避免農產品出現滯留賣不出去的情況發生,也就是“訂單農業”。

共享農業實際還在探索階段,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例子。以後走的路還很長,需要專家學者指點,需要相關部門政策支持,需要人們意識提升,更需要會運營運作,期待我們國家的“共享農業”越做越好!


春光秋月

山東齊河人,根據個人理解簡單說一下吧。

共享農業與訂單農業有點相似的,訂單農業比較好理解吧。我感覺所謂共享農業應該是更好的溝通生產方與消費方,讓消費者隨時知道,掌握農業生產的具體過程,生產方式。


共享農業可以讓供需雙方彼此更加了解,關係更加緊密。當然這得進一步發展農村網絡和移動終端。

使得大數據、互聯網等智能手段服務於農業生產,同時在大數據支持下,農業產品更容易集中和分散,使得農業產品更加快捷的到達消費者那裡。僅為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