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件明朝永樂年間巴考號沉船出水陶瓷文物迴歸“新家”


5月16日,德國提爾曼•沃特法先生巴考沉船出水文物捐贈儀式在湖南省博物館順利舉行。

這是湖南省博物館建館以來最大的一次海外捐贈,意味著38件造型豐富、質量精美的陶瓷器將永久珍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本次沃特法先生共捐贈巴考沉船出水陶瓷文物38件,其中東南亞陶瓷器23件,中國瓷器15件。

它們有釉色明亮潤澤、刻花線條清晰的龍泉窯青瓷刻卷草紋碗;

有胎質細白、釉色瑩潤的景德鎮青白釉印花碗;

有仿製中國瓷器,並結合本土製陶工藝而生產的各類東南亞青瓷罐。

有造型獨特,用於給佛教雲遊僧人盛水用的泰國紅陶軍持等。

巴考沉船位於印度尼西亞卡里馬塔海峽西側的巴考島海域。據推測,該船應該是從中國南部沿海出發的走私商貿船,它途經泰國貿易,目的地可能是爪哇的港口。

依據船上大量的“永樂通寶”銅錢和船身木材的碳14年代測定,最終確定了該船年代是與鄭和下西洋同時代的15世紀早期。

從船上發現的大量中國陶瓷說明,海禁期間仍有中國陶瓷流出海外。這批珍貴的沉船陶瓷器,大多製作精良,匠心獨具,他們不僅是明代初期海上對外貿易的重要見證物,也彰顯了15世紀時期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之間深入的文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