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的死因是什麼,他真的是袁崇煥打死的嗎?

用戶67236050

努爾哈赤,名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號淑勒貝勒,為清太祖皇帝,清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戎馬一生,驍勇善戰,最大功績曾率領八旗子弟在白山黑水之間與敵人周旋,迎敵不拒,受挫不妥,威猛無比,統帥有方。經過長達三十年的戎馬生涯,終於統一了女真族各部落,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上也稱(後金)。後來致力於清王朝的建立付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那麼努爾哈赤到底是怎麼死的?是袁崇煥打死的嗎?

努爾哈赤確實是在於明將袁崇煥的交戰中大敗,屢次受挫,於天命十一年八月抑鬱成疾而死。

究其死因雖然不是袁崇煥親手打死,但是與袁崇煥卻有著直接的關係。


當年努爾哈赤率領金兵攻克瀋陽,遼陽,北鎮,義縣等大小四十座城堡後,又向遼西和山海關進發,正遇駐守寧遠的明廷大將袁崇煥攔截,袁崇煥誓死捍衛遼西,以寧遠作為屏障,加固防禦系統,在城牆上放置了11門西洋大炮,決心與寧遠共存亡。

努爾哈赤的後金軍雖然英勇無敵,善於騎射,但在西洋大炮的火力猛攻下,也似無頭的蒼蠅到處亂串,難以發揮專長。經過幾日的浴血奮戰,最終後金軍大敗,傷亡慘重,無奈努爾哈赤被迫撤軍,明將袁崇煥大獲全勝。努爾哈赤也因此受挫,變得抑鬱寡歡,最終病倒而死。



寧遠大捷這次戰爭導致了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死亡,戰國時期,兵荒馬亂,各為其主,難辨其責。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長江後浪推前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帝王身為萬眾矚目的核心人物,他們有的成就了霸業,有的則自毀長城。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銘記歷史,因為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能使人明智,使人靜心。


任馳贏天下

根本不是,純屬意淫出來的。

非常感謝毛文龍吧的網友——迪迪AR,沒事亂翻《四庫全書》,找到如下一段:



其中明確講“奴酋大頭目長孫哈兔打死落馬,用紅布包裹……”。

對應奏摺的在《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六十八》中:

丙子經略高第報奴賊攻寧遠炮斃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眾賊抬去放聲大哭分兵一枝攻覺華島焚掠糧貨二十八日總兵滿桂開南門追剿去訖得旨虜遭屢挫打死頭目此七八年來所絕無深足為封疆吐氣關門既已無虞宜亟發重兵相機追剿以收全勝所獲功次一體優敘——天啟七年二月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是在崇禎年奉旨整理,由文官以天啟年間的奏摺為基礎,進行簡練或者曲筆而彙編。由此可看到,打死的根本是“長孫哈兔”而非努爾哈赤,而且還是騎馬打落的!而文人在奇葩民族意淫心作用下,不斷髮揮升級!

明張岱《石匱書後集》卷第十一《袁崇煥列傳》。下面是《袁崇煥傳》的部分,()中的文字為猿糞吧(連袁崇煥吧的看不下了)討論後所指出的錯誤。

丙寅(天啟六年,1626年),北騎四十萬(是約十三萬人,“乃謂來兵二十萬,虛也,吾已知十三萬”建奴全族兵加起來都沒有40萬)逼寧遠城,城中戍守數千人(是約1.7萬),兵勢單弱;城外(城外!!!是城頭啊,你放城外早讓建奴拆光了,還會讓你打炮?當時明軍戰鬥時都將火炮置於城外,袁崇煥獨以城護炮,以炮守城的戰術。張岱顯然不知道,想當然的以為是放在城外。)有紅炮數門(是11門紅夷大炮),無敢發者。崇煥事急,敕唐通判親自發炮。(是命令閩卒羅立等人發炮,這些閩南人偷學了老外的火炮技術並隨炮來到寧遠,袁崇煥會放著專業炮手不用,跑去命令一個絲毫不懂放炮技術的通判打炮?即使真要命令不會放炮的人來打炮,有那麼多士卒不用,用你一個文官?“本道家人羅立素習其法,先裝放之,殺賊數十人,賊遂移營。。,熹宗實錄”)凡放紅大炮者,必於數百步外(數百步外,無語)掘一土塹,火著線,即翻身下塹,(點著線後跑數百步躲到坑裡。好吧,每發一炮,點下火跑數百步,等炮打完再炮數百步回來,再清理炮膛,重新裝填,便是博爾特也得累死吧?這再次無語)可以免死;唐通判不曉其法,竟被震死。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捷聞,上大喜。拜崇煥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尋晉兵部右侍郎。遼東人謠曰:『苦了唐通判,好了袁崇煥!』(又在造謠了)丁卯,養病歸。(是金通判金啟倧,而不是唐通判,連人都弄不清楚。金啟倧是死在開炮時,但絕不會是袁崇煥強令他放的)

在《石匱書後集》中就變成了“並及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而且該段中意淫誇張錯誤處不少!(黃龍幕裡怎麼騎馬)

其實很多資深猿糞是知道“長孫哈兔”,不吹成是努爾哈赤怎麼能給袁崇煥貼金呢?不然這些猿糞的自尊心和奇葩民族意淫心怎麼放得下?

但在寧遠之戰時,毛文龍還派兵幾路偷襲。

平遼總兵官毛文龍報稱參將易承惠等至威寧營殺賊林茂春等至海州城下攻城各有斬獲共活擒真夷一十五名夷級一十八顆挐獲奸細馬承林等系李永芳兒女親家又查在陣炮死官馬四十五匹陣亡官兵李樸等三百一十四名著傷官兵五十六名並接回鄉難民汪仲舉等五千三十餘名——《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七十》,天啟六年四月

由於通訊問題毛文龍的塘報直到四月才送到朝廷。其中有易承惠偷襲威寧營,林茂春偷襲海州,還抓獲了李永芳的情報網重要成員也是兒女親家的馬承林,這可是抓了條大魚!按磚家閻崇年的說法《明亡清興六十年——遼陽陷落》,“後金在遼陽之戰中取勝,也是裡應外合的結果。據載:“李永芳兒女親家馬汝龍親弟馬應龍子馬承林,於天啟元年三月十六日,與柯汝棟為奴酋多帶奸細進遼陽城,藏匿於家窖中。二十日,獻城。”因而,實際上僅作戰三天,遼東首府遼陽城陷落。”

《清太祖實錄》記載:

“丙寅,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大兵將至右屯衛,守城參將周守廉率軍民已遁。帝令八官領步兵四萬,將海岸糧俱運貯右屯衛。”

“二十七日,帝回至右屯衛,將糧草盡焚之。”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這努爾哈赤難道缺心眼兒啊?既然要焚燬糧食,幹嘛不在海灘上就燒了,非要用四萬人搬到右屯裡去燒?之前還命“八官領步兵四萬”,將糧運回右屯,說明老奴其實也非常想要這些糧草的。毛文龍的偷襲讓老奴非常被動,以至於把繳獲的糧草統統燒掉退兵。真要說老奴挫敗於寧遠城下,不如說挫敗於毛文龍的偷襲!

之後,四月努爾哈赤還率軍親征蒙古,此時毛文龍又再次偷襲鞍山,又回師鎮壓……於八月而亡。此時努爾哈赤已是68歲,在古代已算命長了(七十古稀)。受重傷的老頭還親征?!老奴親征蒙古時難道就不能受傷?可以說努爾哈赤是年老體衰加疲勞過度,引發身體異恙。

袁崇煥是陸壓道人的徒弟,學了本事後使用法術釘頭七炮書發射炮彈自動追蹤努爾哈赤。 這發被加持了釘頭七炮書法術的炮彈在空中飛行了八個月,終於擊中努爾哈赤破了努爾哈赤的護體神功,使得努爾哈赤鉛球中毒滿地打滾而死。


晃天下

史書上沒有直接記載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打成重傷。但是寧遠城頭的紅衣大炮轟擊命中了城下後金軍的黃色華蓋是沒錯的,攻城猛烈的後金軍隨後從寧遠城下撤軍了。一直到一年多以後努爾哈赤去世的這段時間,後金軍再沒有南下進攻明朝。由此推論,紅衣大炮應該是打中了華蓋下的努爾哈赤,華蓋可是皇權的象徵,後金軍裡當時還有誰能有這種儀仗排場?所以袁崇煥的大炮把努爾哈赤打傷是得到了史學界高度認可的,幾乎沒有爭論質疑。況且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也快70歲了,年事已高難免體弱又有疾病。據說努爾哈赤去世前高喊著“袁崇煥你不是我的對手”,可想而知寧遠大敗對戎馬半生鮮有敗績的努爾哈赤的精神打擊和強悍的心理自信是沉重的,對一個快70歲的老人甚至是致命的,因為英雄暮年來日無多可能再無機會了。天命大汗後來的清太祖努爾哈赤懷著壯志未酬的憤怒鬱悶的心理離開了人間


立志成蟲

這個問題尚無定論,但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不靠譜。

病死論

《清史稿》——十一年。秋七月,上不豫,幸清河湯泉。 八月丙午,上大漸,乘舟回。 庚戌,至愛雞堡,上崩,入宮發喪。

重傷致死論

《春坡堂日月錄》——努爾哈赤是在寧遠之戰中受了“重傷”,並由於寧遠兵敗,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創傷,整日悒悒不自得。在肉體和精神受到雙重創傷的情況下,這位沙場老將終於鬱鬱而終。

疑點剖析

據記載,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戰敗於寧遠,至八月二十日身死,其間八個多月。大量史料記載看,在這八個多月中,努爾哈赤並沒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車,試演火器”,並且到“遠邊射獵,挑選披甲”,積極準備再進攻寧遠,以復前仇。

四月,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

“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五月,毛文龍進攻鞍山,後方吃緊,這才回師盛京(瀋陽)。六月,蒙古科爾沁部的鄂巴洪臺吉來朝,他親自“出郭迎十里”,全不像“重傷”之人。

如果努爾哈赤確實身負“重傷”,這當然是袁崇煥的特大功勞,也是明軍的重大勝利,但是,無論是袁崇煥本人報告寧遠大捷的摺奏,還是朝廷表彰袁崇煥的聖旨抑或朝臣祝賀袁崇煥寧遠大捷的奏疏,其中都隻字不提努爾哈赤受傷之事,顯然是後人附會之說。


古今通史

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炮擊重傷,是被證偽的死因。他真正的死因是在寧遠戰敗導致的精神抑鬱下,後背生了癰疽(毒瘡)不治而死。

努爾哈赤遭炮擊重傷,僅見於朝鮮李星齡撰寫的《春坡堂日月錄》,後被其他眾多史料證偽。根據《明熹宗實錄》《滿洲實錄》《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明季北略》等記載,只是證實努爾哈赤寧遠戰敗,“大懷忿恨而回”瀋陽。

如此頻繁的軍事、政治活動,怎麼可能是一個重傷的人所能為呢?何況,重傷不治這樣重要的事情未見於其它史料,可見重傷一說不成立。

《滿文老檔》《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清太祖實錄》倒是明確記載,七月,“汗因病前往清河溫泉”,“帝不豫,詣清河溫泉沐養”,“上不豫,幸清河坐湯”,也就是說努爾哈赤七月得病了,同時也記載了他病情加重,於八月駕崩,享年六十八歲。

至於努爾哈赤得了什麼病,袁崇煥給朝廷的報告說,民間傳說努爾哈赤“蓄慍患疽死”,也就是對寧遠戰敗耿耿於懷,得了毒瘡死的。《李朝實錄》記載,朝鮮抓到一名後金俘虜,他交代努爾哈赤“七月間得肉毒病”,回瀋陽的路上死了。另外,明人的《兩朝從信錄》《山中聞見錄》,朝鮮的《丙子錄》也載有毒瘡致死之事。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努爾哈赤是在寧遠戰敗的情緒忿恨中,患毒瘡不治而死的。


麻辣一加一

"打敗"在你們袁粉心目中是個什麼定義啊?袁崇煥躲在寧遠城裡被老奴打了二天半,然後老奴發現旁邊覺華島有明軍後勤基地高高興興去了又殺又搶,而袁崇煥坐看友軍和百姓被敵人屠戮。全過程好些史書都有記載,這就是袁粉口口聲聲袁崇煥打敗奴爾哈赤,真不知道是因為史盲呢還是因為跟袁崇煥一樣不要臉


蜉蝣之夢0113

每次回答問題我都喜歡推薦一點東西,這次我推薦你看,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

努爾哈赤當然是病死,因為他還留了旨意傳位皇太極,有人說傳位多爾袞那只是野史。

不過確實是在寧遠之戰中受了重傷,回去沒多久就翹翹板了。袁崇煥的功勞在於保住了關寧防線,還有打破了努爾哈赤不敗的神話!

其實,我想說努爾哈赤的成功不過是李成梁養寇自重而已。也包括後期的李自成,之前明朝打得他還有十幾人,後來為了招安才沒殺,結果緩過氣來繼續反。

明朝亡於制度確實不假。官員大都為了自保,哪有心思想國家。


清風白茶無閒事8

不是被直接打死的,死因應該是氣火攻心。袁崇煥的大炮起到了推動作用,將努爾哈赤炸成重傷,努爾哈赤他心裡跌宕過: 自己戰場殺敵無數,女真各族沒有不怕自己的,就連之前的遼東總兵李成梁還要讓自己三分,甚至明朝政府也很是忌憚自己,在情場,官場這麼有地位的自己,到最後萬萬沒想到被一個不知名的小將一炮打醒,努爾哈赤心裡憋屈啊,一肚子火氣,可是又身負重傷,結果可想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