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閥時期,東北王、西北王、東南王和西南王他們分別是誰?

錢包空了怎麼辦

首先咱們得知道怎樣才配叫東北王、西北王、東南王、西南王。要成為這些地方的王,那麼這些地方要受你控制,或者是你的勢力範圍才行。

東北王:軍閥時期首次得是張作霖。張作霖是奉系軍閥的首領,整個東北在他的控制之下,另外他的手下張宗昌還控制了山東。張作霖稱為“東北王”是可以的。東北易幟之後,整個東北在張學良的控制之下,稱張學良為“東北王”是可以的。

西北王;西北地區這個範圍就比較大了,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有人會說西北王是馮玉祥。我認為馮玉祥是不算的,西北這麼大的地盤沒有一個省在他的掌控之下,稱馮玉祥為西北王名不副實。歷史上有過“西北王”叫法的是胡宗南。

東南王:符合這個條件的是孫傳芳,孫傳芳曾經掌控過東南五省,有過東南五省聯軍。但也沒有人稱其為“東南王”。唯一有過王的叫法的是廣東的軍閥陳濟棠被稱為“南天王”。

西南王:西南包括四川、雲南、貴州等地,歷史上勢力達到這三個省的只有唐繼堯。但也沒有稱唐繼堯為“西南王”。唐繼堯是雲南的軍閥,他在四川和貴州的勢力並沒有維持多久。之後川、滇、黔三省的軍閥只能限制在一個省內。四川最大的軍閥是劉湘,有四川王“劉湘”的說法;貴州最大的軍閥是王家烈,但沒有貴州王“王家烈”的說法;唐繼堯下臺之後,雲南最大的軍閥是龍雲,有云南王“龍雲”的說法。

歷史不能發明創造,要不然就是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軍魂

亂世出梟雄,在戰火紛飛的軍閥割據時代,人們根據以往的習慣將一些大的軍閥冠以某某王的稱謂,這些王各自擁兵數萬乃至數十萬,割據一方,宛如土霸王。

東北王

說到東北王,大多數人腦子裡都會跳出一個名字,那就是張作霖。

張作霖出身貧苦,曾參加中日甲午戰爭,後來落草為寇,與清政府較量多次,均獲得勝利,勢力壯大不少,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接受招安後轉身開始剿滅起曾經的同道,因為剿匪有功得到晉升,之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官位進一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掌控了東北三省,清朝滅亡後成為北洋軍奉系的首領,人稱“東北王”。

在張作霖的經營下,東北大有起色,張作霖的勢力也愈發壯大,一度擊敗直係軍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首腦。

張作霖的絕對勢力範圍包括東北,極盛時延伸到內蒙和華北,他坐擁東北,遊走於日俄之間,維護國家對東北的掌控,當之無愧為東北王,但也因此,張作霖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釘。

1928年,北伐軍對奉系發動進攻,奉系失利,日公使芳澤謙吉勸張作霖退回東北並要其在滿蒙懸案書上簽字,事關國家主權,張作霖拒絕簽字。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從北京返回東北,途經皇姑屯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瀋陽官邸後即逝世。

西北王

西北這片軍閥不少,有人說馮玉祥是西北王,也有人說西北四馬才是。馮玉祥的確是西北軍閥,所部被稱為西北軍,他的實力也很強,但他發跡太晚,控制的地盤也不過是西北一省,後來更是跑去打中原大戰了,在西北紮根不深,稱不上是西北王。

要說西北王,應該是西北四馬共同擁有,四馬分別是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和馬鴻賓,四人皆是回族,統治青海、寧夏、甘肅等省十數年,而且都不是什麼好人,壞事做盡,喪盡天良。

四馬的祖輩從清末就開始盤踞在西北地區,實力強大,根深蒂固,後來馮玉祥失敗後,四馬各自佔領一塊地盤,名義上歸屬中華民國,但是獨立性很強。

另外還有一個人實實在在獲得過西北王的稱號,那就是胡宗南,不過他手底下的軍隊都是蔣介石的人,連他自己也不過是蔣的馬仔,算不上軍閥。

東南王

東南王也沒有異議,孫傳芳毫無疑問當選。孫傳芳是直係軍閥首領,與張作霖、吳佩孚並稱為"北洋三大軍閥",是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人送外號"笑面虎",又稱“東南王”,是直系後期最具實力的大軍閥。

孫傳芳幼年孤苦,寄人籬下,清末赴日留學,歸國後進入北洋軍,1925年10月起兵驅逐蘇皖等地的奉系軍閥勢力,同年11月在南京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任五省聯軍總司令。

孫傳芳一度擁兵數十萬,積極進行軍事改革,重用知識分子,裁減賦稅,善待農人,江南五省人民生活安定。但孫傳芳的位置決定了他不可能安穩,1927年2月孫傳芳與國民革命軍開戰,北伐軍付出慘痛代價才消耗掉了孫傳芳的主力部隊。

西南王

西南的軍閥更多,而且基本沒被統一過,最接近統一的是雲南軍閥唐繼堯。

唐繼堯是滇軍的創始人與領導者,也是滇系軍閥的主要領導者,曾留學日本,參加過重九起義(雲南脫離清廷)、護國戰爭、護法運動等,地位尊崇。

唐繼堯一步步控制了西南雲貴川三省,1912年任貴州都督,1913年任雲南都督,其後一度控制四川,但是唐繼堯在四川的統治很不得民心,最後無奈放棄。

唐繼堯的大本營在雲南,自1913年開始,他在雲南執政近14年,他興辦教育、籌辦市政、發展實業,為雲南的近代化事業作出很大貢獻。但在執政後期唐繼堯大失人望,從下屬到民間怨氣很大。

1927年龍雲等人聯合兵諫,威逼唐繼堯下野。同年5月23日唐繼堯病死於昆明。

唐繼堯之後西南地區並沒有勢力足夠強的軍閥,像龍雲號稱雲南王,勢力不過一個雲南省,王家烈也就一個貴州,貴州窮弱,黔軍的戰鬥力也弱而這兩位後來基本被蔣介石借剿共之機給擼了,成了有名無實的軍閥。四川王劉湘雖然是四川王,但他連四川都沒統一,四川境內軍閥林立,楊森、劉文輝等人並不服從劉湘的指揮。


平沙趣說歷史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你爭我奪,爾虞我詐。出現了諸多稱霸一方的軍閥自立為王。那麼歷史上號稱東北王,西北王,東南王,西南王的都是誰呢?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1875~1928)字雨亭。奉天省海城縣人。大家對他都非常瞭解了,是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早年被迫投身綠林,當了土匪,一步一步勢力逐漸壯大。先後任奉天督軍 ,東北三省巡閱史等,擁有東北軍數量到三十萬之多。並且在東三省建有兵工廠。打造出了殺傷力極強的(遼十三)步槍品牌。張作霖還組建了強大的海軍部隊。擁有大小戰艦數十艘。號稱東北王。第二次直奉大戰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空軍大元帥。後來因不滿日本人拉攏,拒絕簽定賣國條約。1928年6月4日,在從北京回奉天的途中被日本關東軍埋的炸藥炸死。當時張作霖53歲。歷史上稱這次襲擊為皇姑屯事件。



二,西北王馮玉祥。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出生於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926年7月,馮玉祥任陝西督軍後,開始在西北一帶,擴充勢力。所率部隊被稱為西北軍,馮玉祥也成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當時,西北軍走出了許多顯赫一時的人物。例如韓復渠,石友三,孫殿英,宋哲元,佟麟閣,孫連仲登都是馮玉祥的部下。1927年,馮玉祥出兵潼關,參加了北伐戰爭。其部隊最多的時候達到40萬人。1929年北伐成功後。馮玉祥倒戈與蔣介石發生了矛盾,導致蔣馮戰爭開始。1930年,馮玉祥聯合閻錫山,李宗仁起兵反蔣,發動了中原大戰。最終由於閻錫山的晉軍支援不利,和張學良從中調停,導致馮玉祥兵敗下野。馮玉祥的西北軍從此瓦解,被蔣介石解散收編。

1948年9月1日。馮玉祥至美國回國途中乘坐的(勝利號)輪船途經黑海失火 ,馮玉祥與其女不幸遇難,享年66歲。

三,東南王孫傳芳。孫傳芳(1885~1935)字馨遠,出生于山東省泰安市。直係軍閥首領,張作霖,吳佩孚,並稱為北洋三大軍閥。外號笑面虎。直系後期最有實力的軍閥,號稱東南王。

孫傳芳自幼孤苦伶仃,寄人籬下。1904年出國赴日本留學,畢業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歷任北洋陸軍營長,團長,旅長等職。1925年10月,起兵驅逐蘇皖等地奉系軍閥勢力,同年11月在南京宣佈成立,浙,閩,皖,蘇,贛五省聯軍。擁兵數量達10萬之多。孫傳芳任五省聯軍總司令。1927年,孫傳芳派兵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其主力部隊消耗殆盡。孫軍節節敗退。孫傳芳見形勢不妙,便渡過黃河北逃。跑到奉天后,委曲求全後,被張學良任命為東北保安委員會委員,隱居於大連。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遷居到天津。1935年11月13日,天津居士林被施劍翹(施從濱之女)開槍打死。終年51歲。

四,西南王,(劉湘,龍雲,王家烈)。西南王是由當時的(四川王)劉湘,(雲南王)龍雲,(貴州王)王家烈三人組成。主要介紹一下劉湘吧 ,另外二位在此就不一一敘述啦。

劉湘,(1888~1938)字甫澄,四川成都大人。1888年7月1日出生,民國時期四川軍閥。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909年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校,1910年進四川陸軍講武堂深造。1921年7月,任四川各軍總司令兼四川省省長。所屬部隊人數達8萬餘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四川王。

1935年2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劉湘致電蔣介石。通電全國,一致抗日。937年10月15日,劉湘被任命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兼任集團軍總司令。帶病奔赴抗日前線,後來劉湘病倒在了抗日戰場上。1938年1月20日,不幸在漢口去世。時年50歲。


任馳贏天下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軍閥混戰時期,各地民不聊生,你方唱罷我登臺,實力弱小的軍閥,逐漸被強大吞併,各大軍閥紛紛佔地為王。軍閥混戰時期指的是民國初年到抗日戰爭爆發前。這一段十多年的混亂時期。



東南王孫傳芳

孫傳芳,字馨遠,直係軍閥首領,與張作霖、吳佩孚並稱為“北洋三大軍閥”。孫傳芳幼年貧苦,成年後加入袁世凱新軍。由於天資聰穎,曾被派送至日本留學。回國後歷任北洋陸軍營長、團長、旅長等職。1925年10月起兵驅逐蘇皖等地奉系軍閥勢力,成立了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自任五省聯軍總司令,擁兵數十萬,稱雄東南。但是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徹底失敗。



東北王張作霖

張作霖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早年投身綠林,當過土匪,依靠自身能力勢力逐漸壯大,後被清廷收編。先後任奉天督軍 ,東北三省巡閱史等,擁有東北軍數量到三十萬之多。第二次直奉大戰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空軍大元帥。勢力最遠延伸到了上海。1928年6月4日,在從北京回奉天的途中被日本關東軍埋的炸藥炸死。當時張作霖53歲。



西北王馮玉祥

馮玉祥,字煥章,原名基善,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時,馮玉祥和張作霖共同執掌北京,1925年1月時,馮玉祥就任西北邊防督辦,所部也就被稱之為“西北軍”。在蘇聯的支持下,馮的部隊達到15萬人。1926年9月,宣佈加入國民黨。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北伐,兵力一度達到40萬,響應二次北伐時,佔領天津。北伐成功後,因為反對蔣介石裁軍的命令,發動了中原大戰,最終失敗,之後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西南王唐繼堯

西南主要就是雲貴川。也就是雲南、四川、貴州、。當地軍閥主要是桂軍、川軍、滇軍。

西南大部沒有行成統一,但是我們矬子裡面拔將軍,我認為是滇系軍閥唐繼堯。鼎盛時期其軍力已經控制了雲貴川大部,但是這個西南王也是混的最差的,不僅西南大部沒有像以上幾位能夠統一,最後還是被部下反叛,奪取了權力。後來四川劉湘、劉文輝並起,貴州王家烈崛起,但從此雲貴川各行其政,


越關換視界

東北王:張作霖山西王:閻錫山山東王:韓馥渠南天王:陳濟棠雲南王:龍雲湖南王:何建新疆王:盛世才湖北王:何成浚青海王:馬鴻逵寧夏王:馬步芳廣西王:李宗仁 白崇禧 黃紹閎四川王:劉湘瀟湘王唐生智東南王孫傳芳金門王胡璉西北王胡宗南貴州王王家烈邳州王李連玉中原王:湯恩伯,這些都是軍閥時期到解放前的叫法。


邊走邊想19243384

既然稱王,自然稱霸,就有排它性,所以有並列人選就不妥了,中國近代史從辛亥革命起到全國解放,一直存在著軍閥割據,四個方向上可以有資格稱為“王”的軍閥如下:

真正可以稱為“西南王”的應該是雲南軍閥唐繼堯,1915年從蔡鍔將軍手中繼承滇軍的遺缽後,唐繼堯窮兵黷武,到鼎盛時期其軍力已經控制了雲貴川大部,是名符其實的西南老大,連四川都是滇軍主控。也正是因為窮兵黷武,雲南百姓深受其苦,1927年唐繼堯部下龍雲、盧漢發動政變奪權,唐繼堯下野逃亡香港。



龍雲上臺後滇軍開始收縮,以保境安民為要,雲南勢力基本撤出川黔兩省,才有了四川劉湘、劉文輝群雄並起和軍閥混戰,以及貴州王家烈的崛起,但從此雲貴川各行其政,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西南王”了。廣東陳濟棠後稱“南天王”,也不過一省為主,算不得整個西南地區的老大;廣西陸榮廷最多時多佔廣東一隅,也不能算。

所謂“西北王”從勢力演變來講,應屬“青馬”馬步芳,因為馮玉祥的勢力從未深入甘肅和青海,最多在陝西周邊和綏遠附近晃晃,並且從1924年退到陝西后,1926年後即已參加北伐進軍華北,四年後一無所有,實在稱不得西北王。



而馬步芳從1928年起一直掌握甘寧一線以及河西走廊,寧夏馬鴻逵、馬鴻賓等勢力遠不及青馬,再加上互相之間親戚套親戚,實際上形成了以馬步芳為首的西北“馬家軍”,1930年投靠蔣介石,曾經就任“西北軍政公署長官”,西路軍元兇就是馬步芳,盛世才歸順後,新疆也駐有“馬家軍”,一直到1949年,馬步芳被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徹底擊敗 ,期間實際控制西北諸省長達20餘年。

“東北王”是張作霖沒有異議,畢竟他父子二人一直掌控東三省,北洋三大軍閥之首,直到九一八事變爆發。



“東南王”歸屬孫傳芳也沒有爭議,作為直係軍閥一脈,北洋三大軍閥之一,巔峰時代孫傳芳駐節南京,手下號稱“五省聯軍”近30萬人馬,囊括了閩、浙、贛、蘇、皖五省的華東大部地區, 直到1927年被北伐軍徹底擊敗,投奔張作霖。


度度狼gg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中國最混亂的時代。毛澤東主席有詞證明: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撒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

好不容易推翻了腐朽的清朝,袁世凱攫取了果實,以他北洋政府為斑底,搞起了帝制,弄得天怒人怨,八十一天,一命鳴呼。北洋各軍閥可謂群龍無首,亂世梟雄起四方。黎元鴻、徐世昌、曹錕、段琪瑞、馮國璋等相互攻伐,天昏地暗。最後終於東南西北四大王。

東北王張作霖,出身草冠,此時雄據東北,擁有二三十萬東北軍,有覬覦中原之心,但鞭長莫及,一直在日本人和當時中央政權之間遊走。至少帥掌印,易幟迴歸中華版圖。

西北王首為馮玉祥,中原大戰,突遭張學良夾擊,近三十多萬軍隊分崩離淅。後閆踢山、胡宗南也相繼稱西北王。

東南王孫傳芳屬老牌軍閥,持繼時間不算太久,在歷次混戰中未戰大的便宜。

西南王更為複雜,先有劉湘叔侄、鄧錫侯,後有龍雲、盧漢。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國人有高見者提出的四大政略:以外交解決東北。易幟。以政治(信仰)解決閻錫山。以經濟解決馮玉祥(部下紛紛倒戈)。以軍事解決桂系(因他軍力當時最弱)。

他們爭來鬥去,害慘了中國的老百姓。回憶不堪回首的這一頁,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晚亭與落霞同暉





皇朝末期,群雄紛起。秦失其鹿,群雄逐鹿,清失其鹿,軍閥角逐。我們都知道東北王是張作霖,那麼東南王、西北王、西南王又是誰呢?福垊為您娓娓道來,先從最牛的老張開始!


張作霖【1875.3.19〔二月十二〕週五-1928.6.4〔四月十七〕週一】,生肖豬,洋星座雙魚座,古代星座娵訾(ju zi)座(屬亥,為28宿的室宿和壁宿)。清奉天省海城縣(今遼寧海城)人。

老張是農家子弟,20歲時以毅軍宋慶部哨長(略同連長)身份參加中日海戰,未來的賄選總統曹琨也是宋慶部的哨長哦。1896年,老張落草為寇,由馮麟閣引薦而入董大虎幫。1907年,他助東北總督徐世昌誘殺杜立三,而升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



1915年,勸進於袁,封子爵授盛武將軍。1916年,27師師長的他與28師師長馮麟閣,以反袁為名嚇得東三省大員皮條公段芝貴下野逃跑。1917年,張勳密請他哥倆復辟,老馮作為代表去了。然後老張救了老馮的命,奪了老馮的兵。1918年,他支持皖系,在秦皇島奪取了直係軍閥從日本購置的裝備。同年9月,任東三省巡閱使——相當於唐朝的節度使!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就這還不是最牛的!最牛的看下面。



最牛的是他縱橫捭闔,伐交伐謀,所向披靡。1926年時,他會見了吳佩孚,組織安國軍,北洋團結在他的周圍準備打國民軍。1927年6月18日,任陸海軍大元帥,張氏也當國了。有沒有燕王成明帝的感覺?東北三省為古幽州地,簡稱幽,幽燕不分家。而東南則為古九州揚州——吳地。東南王孫傳芳有吳王劉濞的狠,卻跟劉濞一樣失敗了,但他成功真的很輕鬆,簡直是在談笑間,稱王稱霸。他跟張作霖相似的地方都不降日,都沒能善終。然而他不是日本人殺的,其實老張也不是。最新研究老張被CCCP所炸,但孫傳芳的死與東北王有關!



孫傳芳【1885.4.17週五〔三月三〕-1935.11.13週三〔十月十八〕】生肖雞,洋星座白羊座,古星座跟老張一樣。山東泰安人。



孫傳芳是孫武的後代,但他的生活比老張還苦。幼年喪父,嬸母欺辱,孤兒寡母流浪於歷城之路。15歲時,山東巡撫袁世凱的屬下王英楷納其三姐為妾,一家人才有了著落。1902年,他由姐夫推薦而入陸軍練官營當學兵,其好友蔡玉標的學生都是牛人,有我們熟知的葉挺、鄧演達等。



1904年到1908年,他先後在日本東京振武學校、陸軍士官學校深造。期間在日本陸軍第十師步兵連隊見習,區隊長就是後來的戰犯——時任步兵中尉的岡村寧次(おかむら やすじ1884.5.15-1966.9.2)!1909年,陸軍尚書對留日的孫傳芳、閻錫山、李烈鈞、唐繼堯等人考試,孫中武舉,授軍校銜,任第二鎮第三協第五標教官。協統(略同旅長)王佔元非常賞識他。他的春天到了。但稱雄東南卻不是靠王佔元,而是伐交——動腦。




1924年,據浙後,他北邊討好段祺瑞,東邊交好章太炎,南邊聯絡國軍張繼。他又拉攏馮玉祥,送禮吹捧吳佩孚,然後與江蘇、江西串聯,對奉系裡應外合。與此同時,積極備戰。翌年,出其不意,驟然突襲。席捲蘇皖,遂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自任司令。他籠絡張謇(jian)、吳士鑑等名流,高薪聘請岡村寧次為軍事顧問。想讓張謇當個傀儡總統,自己學慈禧。他擊敗奉系,殺年逾古稀的施從濱,並暴屍三日。


三年間,他輕易而舉地實現了由鄂援閩繼而據浙。以縱橫家的手段,輕鬆實現盤踞五省。來得輕鬆失去的也輕鬆。來的快,去的也快。不敵北伐軍,而投靠奉系。下野後,岡村寧次以各種手段拉攏他,而他以崇佛而逃避。卻最終死在佛堂裡,被施從濱女刺殺——三槍斃命。下面這位也叫芳,他是回民,人稱西北王——馬步芳!



馬步芳(1903回曆1302-1975.7.31回曆1395.7.22農曆六月廿三週四)生肖兔,甘肅河州人。馬步芳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整個馬家軍。



太平軍鬧事時,西北趁機鬧起秦隴回變。馬佔鰲在痛擊左宗棠後,因不敵而歸降,然後帶路助平回亂而立功。後隸屬甘肅人董福祥部而為甘軍。後拒八國聯軍,失敗後董福祥處死,甘軍瓦解。馬佔鰲的兒子馬安良不敵北洋軍閥張廣建,甘肅為北洋所控。



起初,1912年馬麒建寧海軍,主要以弟子侄及族人為骨幹的家族性軍隊。以當地資源發展經濟擴充增強軍力,不斷降服土著,形成青馬體系。1927年馮玉祥來犯,不戰而降,為馮玉祥所控。1930年趁馮蔣閻中原大戰,馮在他們的地盤撤兵之際,通電反馮擁蔣。1931年,蔣任命他為青海省代理竹溪。



1933年,東陵大盜孫殿英率軍以屯墾為名,謀佔西北。馬家軍恐被逐一擊破,遂一致對外。孫殿英在《告西北將士書》中說【彼輩……殘暴不仁……專尚四同:同姓……同族……同河,即河州,非河不同……同教……本軍不分種族……地域……親疏……宗教……任賢用能,一本大公。……吾率十萬雄兵,所向無敵。今觀朔方於掌上,取隴若探囊,投鞭黃河,指日可渡,飲馬青海,為期不遠。】可惜老蔣扯後腿,他長途奔襲,利在速戰,被人給拖敗了。



馬步芳地位穩固後,驕奢淫逸,殘暴不仁。童謠有:“上山的老虎下山的狼,兇不過青海的馬步芳。”之句。他是名副其實的青海王——東南王——涼王。因為1949年,馬步芳戰敗,倉皇出逃,老蔣把他晾到了沙特,他後死在沙特。馬步芳是最後失敗的。而下面這位是最早成功,最早失敗,而且勢力最弱。西南王可以說有三個,可是川軍弱還混戰,黔軍弱得忽略不計,也就唐繼堯名氣、實力尚可,就讓他代表吧。關鍵的是,他還有很多爆料哦。



唐繼堯【1883.8.14週二〔七月十二〕-1927.5.23週一〔四月廿三〕】生肖羊。洋星座獅子座,古星座鶉火(屬午,為28宿之柳、星、張三宿)。雲南會澤人。



他與孫傳芳在日本同所軍校學習,不過他是師兄比東南王早兩年,與晉王(山西王)閻錫山、楚王(湖南王)趙恆惕、庾恩暘同期,可以彼此互稱年兄哦。1911年,畢業後任陸軍第十九鎮卅(sa,三十)七協七十四標(團)第一營管帶(營長),協統(旅長)是梁啟超的弟子蔡鍔,鎮統(師長)鍾麟同。



1912年,蔡鍔任雲南都督後出兵北伐,一支入川,一支進黔。老唐入黔後,被推為貴州都督。突然腦子裡出現了,陳勝→武臣→韓廣的畫面,不會這麼玩吧。1913年,取代蔡鍔任雲南都督。其實這時蔡鍔入京坑老袁去,關鍵還能與小鳳仙卿卿我我。



唐繼堯很帥對吧,又帥又有power,他看上了庾恩暘(yang)的夫人錢秀芬。大概為避免唐末武安軍留後劉建鋒與陳贍的美妻私通而被刺的悲劇吧。



他總派老庾前方打仗,而他總在後方上床。後來,老庾還被勤務兵李炳臣射殺了。這勤務兵是老唐派的,一時間老唐被人罵得坐不住。於是,他任命其弟庾恩錫任滇省水利局長。庾恩錫的兒子是庾家麟,而庾家麟的兒子就是——

庾澄慶!



很意外吧!下面的更意外!庾恩暘是葉劍英和朱德的老師,後來唐繼堯一意孤行派滇軍朱德等人入川,遭到了川軍劉伯承等將士們的抵抗。1920年,滇軍戰敗,唐繼堯被部下顧品珍所迫,通電下野。西南王從此再也不王了。


福垊

軍閥時期也是英雄輩出的年代,

東北王—張作霖

張作霖曾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淪為草寇,與清政府進行較量,但是由於實力太強,清政府不得不向張作霖招安。接受招安後的張作霖開始剿滅自己曾經的同道,因為剿匪有功,於是被封為東三省巡閱使,並掌控了東北三省,清朝滅亡之後成為了北洋軍奉系的首領,被人稱之為“東北王”。

1928年6月4日,著名的皇姑屯事件,使張作霖乘坐火車從北京返回東北的途中,遇到了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藥,並炸成了重傷嗎,後來被送往瀋陽府邸之後逝世。

西北王—馮玉祥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灤州起義。1921年7月後任陝西督軍。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係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並將所部改稱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1926年在直奉聯軍進攻下通電辭職。1926年3月赴蘇聯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國國民黨。9月17日在綏遠五原誓師,率領西北軍出潼關參加北伐戰爭。1930年3月與閻錫山組成討蔣聯軍,中原大戰失敗後隱居山西汾陽峪,後隱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爾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1935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東南王—孫傳芳

孫傳芳、張作霖和吳佩孚併成為“北洋的三大軍閥”,其中孫傳芳是直係軍閥中最有實力的首領,號稱為“東南王”。其中擁有的兵力數量達到了10萬之多,後為了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導致自己的主力部隊損失非常的大,使得我方的軍隊節節敗退。孫傳芳跑到奉天后,後被被張學良任命為東北保安委員會委員,施劍翹(施從濱之女)開槍打死。終年51歲。


西南王—唐繼堯

1915年的時候從蔡鍔將軍手中繼承滇軍的遺缽後,成為了滇軍的創始人與領導者,也是滇軍軍閥的主要的領導者。在鼎盛的時期的時候其軍力就已經很好的控制了雲貴川大部,被成為了後來名副其實的西南老大。曾一度控制的四川,後來由於統治期間不得民心,最後無奈就放棄了。

之後的唐繼堯將所有的主力全部的放在了雲南,併為雲南的近代化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是因為窮兵黷武,雲南百姓深受其苦,1927年唐繼堯部下龍雲、盧漢等人發動政變奪權,逼迫唐繼堯下野,在同年的5月病死在昆明。


時說新語

四大軍閥裡最有名的就是東北王張作霖了,他原本是個窮農村農民,後來機緣巧合,糊里糊塗參加了土匪。後來幸好接受了國軍的改編,加入了政府的隊列。

第二個是西北王馮玉祥。馮將軍治軍嚴厲,紀律不拿群眾一點東西,不準下屬抽鴉片,甚至連煙也不可以抽。

第三個是西南王有四川劉湘、雲南龍雲、貴州王家烈,這幾個哥有的出川抗戰,有的被老蔣拿下,有的是和紅軍打仗吃了敗仗被蔣罷官的。

第四個東南王孫傳芳,他最強大時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蘇都歸他管,可見勢力之大。北伐戰爭後部隊被消滅,只好滾蛋。後被人刺殺,不治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