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小幹探

這個問題我太有感觸了。我87年8月參加工作,攢了一年的工資,就買了一輛鳳凰牌自行車,花了330元。永久牌、鳳凰牌是當時自行車的名牌,價格只差幾塊錢。

因為我在鄉鎮上班,而父母住在8公里外的行政村,不通班車,週末要去看望父母,沒有自行車很麻煩。去了就回還能借到自行車,去一天兩天,那就肯定借不到了,只好走路去。於是攢錢買一輛自行車就成了我工作後的第一個目標!

當年我的月工資是82元,和哥哥嫂子一個單位,交伙食費30元。米是0.14元/斤,肉是0.6-0.8元,秋冬季哥哥還有種些青菜。

為了攢錢買自行車,每個月我要強制省下30元存銀行(30元存銀行,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搞笑),零食和零用每個月只用幾塊錢,剩下來的十幾元攢了偶爾買件衣服。到了88年6月底,我估計錢攢夠了,就去供銷社看有沒有貨。

要知道當年有了錢可不一定能買得到你要的東西。買自行車是要票的,供銷社統一供應。我的運氣不錯,剛好供銷社有一張26斜槓鳳凰牌女式自行車的票,因為貴還沒有人買。

雖然我也嫌它比其它雜牌的貴了一百多,但是其它牌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有貨,而且這個價剛好我付得起,於是我就毫不猶豫的順利地拿到了票,幾天後付錢取車。

就這樣我終於有了人生第一輛屬於自己的專車,想什麼時候騎就什麼時候騎,想騎去哪裡就騎去哪裡的自行車。

現在我們來算算33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1、按米價算

當年米是1毛4,現在2塊8左右,20倍,因為米價國家有調控,價格漲的不會太多。330元的20倍是6600元,現在可以買部中檔摩托車。

2、按肉價、青菜價算

現在五花肉12元,排骨23元,是當年的20-30倍。按肉價算當年的330元值現在6600-9900元。青菜價只記得小白菜,當年哥哥種的小白菜可以釆摘的時候是5分1斤,平常是1毛。他還說辛辛苦苦種的可以吃了,街上又賣便宜了。現在小白菜3-6元,60倍。按白菜價算當年的330元值現在的19800元。

3、按工資算

按我當年82元的工資,330不吃不喝要4個月。現在我同事剛入職的月工資3000出頭(未扣保險,因為當年我們也未扣保險),4個月工資在1萬3左右。如果像我當年這麼儉省,一年可以留1萬5多點。

4、按服裝費算

當年普通服裝十幾元,最高檔的毛料西裝也不超過一百元一套,現在同等面料沒有大幾千上萬不可能買到。服裝費漲了五十倍以上。

5、按車票價算

當年我們從鄉鎮到縣城車票是8毛,現在9塊,11倍多點。從縣城到省城普通火車票差不多漲了10倍。

6、按電器價、電話算要貶值

87年我哥結婚,買一臺20吋電視花了2千3,現在32吋液晶電視才1千多。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裝個固定電話初裝費三千,夫妻倆要攢兩年的錢。

綜上所述,衣食住行各項平均算,漲了30-40倍,也就是說八十年代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相當於現在1至1.3萬。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我詳細詢問了曾生活於六七十年代的老人.當時,永久自行車計劃生產及憑票購買是在1977年前後.當時的永久自行車是172元一輛,跟鳳凰,飛鴿屬於“一線”自行車品牌。大金鹿次之,屬二線品牌,154元。這個價格是全國統一價。當時的工資只有三四十元。但是,並不是有錢就能買下這輛車子。一般是憑票購買。票呢,在城市裡是有關部門發到各單位。單位發給誰得研究決定。是的,研究、排隊。

如此算來,一輛車子頂四個多月工資。按照現在基本工資3000到4000算,也得12000到15000一輛呢。聽說後來雜牌多起來,說著也就到了1980年代,人們購買才不那麼困難。

不僅自行車,當時的油、面、肉、縫紉機等等均是憑票供應。許多人們懷念過去精神純淨的同時,物質的貧瘠往往被忽略了。而實際上,現在物質極大豐富,人們有時候卻不如過去更有滿足感。


老照片

當時一輛永久牌自行車180元還多一點,(具體價格記不準了,永久和鳳凰牌自行車同價,不超過190元,青島產的金鹿自行車是154.36元)。

.以1988年工令是十幾年的國企,和事業單位工資45元計算,4個月的工資才能買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的4個月的工資(也按十幾年工令的事業單位工資500O元計)20000元。如果按八十年代初期剛工作三四年的工資20多元計算,當時買一輛永久自行車得八個月的工資,相當現在4萬元,能買一輛昌河面包汽車或一輛QQ小型轎車。


魯南觀點

如今結婚要求有房,有車,可在八十年代,新人結婚的最高要求是″三轉一響,三轉,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一響,收音機。
如果當時結婚能一次把“三轉一響"置齊,那就相當於今天的″土豪"。

八十年代初期買一輛永久牌自行車需要供應,不是誰有錢就能買到,你得有“自行車票”才能買到,那時買什麼東西都憑票供應。

八十年代,一個二級工人的月工資在36一38元間,農村生產隊,正勞力勞動一天能掙10個工分,價值只有幾毛錢。

那時永久牌自行車是國產名牌,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的售價在125一150元之間(要看車型而定),要想買一輛永久牌自行車,需用一個年青工人近半年的工資,需要農民掙一年的工分才能購買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現在一個年青人一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這樣換算下來,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相當於今天三萬左右吧!


軍歌響亮

看下面的回答,在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大概是180-200元,也就是這個問題的實質是當時的200塊錢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M2貨幣與準貨幣(就是這些年一共印了多少錢)發行量是觀察貨幣購買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根據央行數據,2017年8月末,貨幣與準貨幣供應量164.52萬億人民幣,1985年12月末不過5198.9億元。前者是後者的316.44倍。

1985年的200塊錢,等於現在的200x316.44=63288元。

M2=社會流通資金(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企業活期存款+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所以M2代表貨幣供給,衡量的是存款,是銀行下一步信貸增長的基礎。

與M2相對的便是社會融資衡量的是貨幣需求,是經濟增長的動力。

從今年4月份開始,M2增速連續四個月放緩,說明社會融資增多。高融資、低M2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資金利率上行,在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給的情況下,平衡供需關係的價格被動抬升。

二是超儲率與超額備付金的下降。隨著超額備付金的持續走低,銀行只能導致超儲率也呈下降趨勢。

如果社會融資規模持續擴大,經濟持續增長,就會面臨貨幣不足的壓力。這樣就會面臨兩種情況:一是經濟增速回落,帶動企業融資需求降低。二是貨幣供給增加,M2增速恢復增長,這兩種都可以達到貨幣市場的供需平衡。而第二種情況,資金利率走低,利率市場有利於企業融資,產出增加。


麵包財經

不知道八十年代永久多少錢一輛。八七年在昆明陪朋友去買過一輛叫什麼鴿的,好像150元左右。那時永久是名牌,應該不止150元。假使算200元吧。我幾年前分析過這個問題,考慮各種因素,現在一元,大約值八十年代2分,這樣,如果永久那時是200元,放今天就要1萬元。


陽光空靈

很懷念78~80年那段時光,我們自行車公司時不時的發一些自行車票給職工,記的我曾經得過3個票,有人均都有的,也有抽籤得的,還有照顧班長以上領導的,我的3個票,一個在黑市賣掉了,獲利160元,其餘2個票,因在戀愛期間,分別給兩準小姨子要去買車了,那時候我的工資是33.64元/月,獲利的160元相當與我四個月的工資,當時的自行車公司可是我們島城人之嚮往的好單位。進入80年代,青島自行車搞全省大聯營,由年產60萬迅速擴大至120萬,市場迅速飽合,自行車再也不用票購買了,一些新的緊俏的車型通過關係一包外菸即可搞定,其間我也給他人搞過幾輛,我付出的僅僅是動動嘴,得到的是謝謝!隨著改革開放,運輸代步工具的多元化,特別是嘉陵輕騎摩托車的衝擊,大金鹿已不能適應這快節奏高效率的商品社會了,在九十年代初,敗態疲顯,持續到九五,九六年基本停產,但有人不願看到大金鹿退出市場,以另種形式維繫大金鹿,但已不是正宗大金鹿而是從各地購件組裝的偽大金鹿了。

今天要說大金鹿值多少錢,我說不超五百,有人說按當時工資算值一萬五,請問一萬你要嗎?


沒事聊幾句

80年代初是計劃經濟時代,工資低而且有的商品是要進行分配,將指標下達給城鎮的各個系統,然後系統又分給單位後安排給職工購買,採取發購買證的形式,分到的職工憑證到指定銷售點購買,自行車就是計劃供應商品之一,那時我老家農村一個生產隊就只有隊長家有一輛自行車,我學校畢業回鄉後偶爾去借來騎一次,真盼望自已能有一輛自行車。

80年代初我已參加工作,月工資19.5元,工作一年後加到21.5元。而那時一輛加重永久牌自行車180多元,我工作後每月存15元錢,存了一年後買了一輛永久加重自行車187元錢加上買座套及其它小配件等一共189元多幾角,自己終於有了一輛心愛的自行車。

80年代初一輛永久自行車190元,以我的實際來計算,那時我一年的累計工資260元,而我現在的工資一年60000餘元,按工資漲幅之比,現工資比買自行車時的工資漲了近230倍,也就是說當時的自行車相當於值現在43000多元人民幣,真是不算不知道,算了嚇一跳,這是真實的事情。


快樂關羊

1986年12月1日,中國第一個自行車生產集團——“永久”自行車集團成立。自此以後,“永久”牌自行車就成為了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記憶,同時也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老百姓心中衡量生活水平的標準之一。

那個年代永久牌自行車,分28大梁單鏈盒,26斜梁大鏈合,價格在200/300之間,當時老人的工資大約在60/70元,那時全國剛剛實行計劃生育沒幾年,90%以上的家庭幾乎不是獨生子女,一般兄弟姊妹四五個非常普遍,要攢錢買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大約要節衣縮食一兩年。那麼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

我們以下幾個參數來衡量80年代10000的價值: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現在,黃金價格從每克48元漲到300元左右,近30年來漲了6倍,按照黃金價格來算的話80年代:1萬[80年代]=6萬[現在];

上世紀80年代豬肉的價格大約為1元/斤,如今豬肉價格平均約為15元/斤。按照豬肉價格來算的話80年代:1萬[80年代]=15萬[現在];

在80年代,彩色電視機和自行車的價格約為1000元/臺和150/300元/輛,如今這些價格只上漲了2倍左右,按這個比例來算1萬[80年代]=1~2萬[現在];但是那時候物以稀為貴,購買力和如今是沒法比的。

對於教育80年代高中生一學期學雜費,伙食生活費大約50元/學期,而今縣級普通高中生一學期學雜費,伙食生活費大約5000元/學期,按這樣來算的話,1萬[80年代]=100萬[現在];

在80年代工人的工資水平大約60元/月,現在大約5000元/月,由此來看1萬[80年代]=80萬[現在];

按以上通貨膨脹率來估算( 先普及一下什麼是膨脹率:GDP在實際統計過程中,採用的是支出法計算,即把GDP劃分為消費、投資、淨出口,這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經濟的三駕馬車。如果一個經濟體的GDP構成比例是:消費30%、投資60%、淨出口10%,相應的,消費價格增長6%、投資價格增長10%、出口價格上漲12%,則整個經濟體的價格指數上漲幅度=6%×30% 10%×60% 12%×10%=9%,根據前面假設的GDP增長為10%,算出真實的經濟增量增幅=10%-9%=1%,假設該年度的M2貨幣增長率是15%,那麼通貨膨脹率就是15%-1%=14%,即貨幣的購買力同比下降14%,也即相比於上一年的貨幣貶值程度。)見下圖

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200/300*6.9/7.2=1380(2070)/1440(2160)元。這個數不是百分百準確但不會差太多,這麼算法比較簡單也比較直觀,大部分人都能看懂。希望這個答案您能滿意。(今日頭條.悟空問答/志搏雲天)


志搏雲天

當時一輛永久自行車售價¥180元,相當於當時高收入的中年職工三個月的收入,到如今按照¥5000每月工資,大概就相當於¥15,000元左右,大家不要覺得現在錢掙得多了,但是如果是從無價來講,尤其是在外面消費來講,每個家庭要看剩餘多少錢,如果花多少剛好是掙的錢,實際收入也沒有增加多少,尤其是醫療、教育、房屋、養老的壓力越來越大,過去是一個上班的工人可以養活三個孩子,而現在呢兩個工薪階層養一個孩子都很吃力!

下班路上17點至18點半陝西咸陽人民廣播電臺FM100.7 收聽《老檀說車》熱線電話:029-33321007

手機下載蜻FM 收聽全國網絡播放第一的《老檀說車》,專業公正、實話實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