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6000億收入的銷售王道

華為6000億收入的銷售王道

如果研究營銷與銷售,華為可以說是中國公司最佳樣本之一。為什麼這麼說呢?

不僅是因為它高達6000多億元的年銷售額和連續的高速成長,最關鍵的是華為成功地把它的經驗從B端複製到了C端,並且沒有在互聯網紅利期掉隊。

如今,華為手機銷量已經妥妥成為全球第三,照理說,一個做電信設備的公司同時去做消費品是逆規律的。長久以來,業界達成了一個共識——一個公司無法兼容2B和2C業務,但華為終端從一無所有到比較成功也就用了三四年的時間。

華為6000億收入的銷售王道

而且,2017年秋天,華為又宣佈成立雲計算BU,直接與互聯網公司統治的雲服務競爭,就此開始打造第五條增長賽道。這又在挑戰一個業界難以破解的迷思——和互聯網公司競爭,一定會出問題。

從2B到2C,從傳統業務到互聯網業務,華為看上去賣啥都行,但絕不是偶然。

華為終端的銷售骨幹和研發骨幹都是電信設備行業出身。終端的人,從系統設備轉行到手機需要多長時間?華為人說半年就可以。之所以有這個底氣,就是有著一套過硬的打法傍身。

這套打法是什麼?(點擊“這裡”瞭解華為營銷的通用秘籍)

華為的“鐵三角飽和攻擊”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特性所在,行業方法不能簡單複製與移植,但所有成功與失敗案例,皆有核心要素可以提取。

華為營銷之所以牛,是因為準確抓住了銷售活動的3大核心要素——對購買者有用、購買者知曉有關商品的信息、讓顧客相信這個產品——須知,所有的購買行為都離不開這三點。

這三點用三個英文單詞表示分別是Value(價值)、Information(信息)、Believe(相信)。

我把這歸納為華為銷售的“鐵三角”,一切銷售都可以按著這三個角度去考慮、設計、優化。

那麼何謂“飽和攻擊”呢?

1998年初,華為發佈的《基本法》第23條寫道:我們堅持“壓強原則”,在成功關鍵因素和選定的戰略生長點上,以超過主要競爭對手的強度配置資源,要麼不做,要做,就極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重點突破。

華為正是這樣,在找對真實需求和有效辦法之後,發動壓強式投入、作風奮勇。

華為的參與者與旁觀者

知識管理理論說,一家公司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80%都沒有被明確表達,是謂隱性知識,而隱性知識才是主導一個公司運作的核心。

銷售知識在華為,就是這樣一種未被充分理解和表達的隱性知識。例如,華為手機做得很好,卻沒有引進大型的管理諮詢機構做流程,在公司這臺精密的機器上,每個零件都知道自己如何運轉,卻基本上找不到能把華為手機為什麼賣得好講清楚的人。

如何能深入淺出地把握好華為或任何對象?這需要此人既曾置身對象之中,又抽身於外。

1942年,通用汽車公司聘請當時有一點小名氣的德魯克做顧問。4年之後,德魯克根據對通用的研究寫出了《公司的概念》一書,影響深遠。某種程度上,《公司的概念》就是挖掘了通用汽車的隱性知識,把實踐抽象成理論,這就更具有普適性,對其它公司更有參考意義。

華為6000億收入的銷售王道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

我是華為的參與者,也是一個旁觀者。我曾帶領部門將新品類業績從 0 做到 10 億元,同時在華為公司內部,我的博客閱讀量長期排名第一,許多人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我的博客有沒有更新,看我對某件事情怎麼看。

離開華為後,我給一些企業做過培訓。有學員聽完課後跟我說,“聽了你的課才知道銷售的許多事情我們沒有做到位。”他跟我講,他們在銷售中錯失了太多與目標顧客溝通的機會。我說,我並沒有講這些啊。他說,“飽和攻擊”就是這些東西,如果理解了飽和攻擊,並且全副身心去實踐它,這些方法自然就會想出來。

愚者著相,智者見性。

我想,我講的課之所以能夠解決許多行業的實際銷售問題,是因為它並非具體描述華為的銷售細節,而是抽象出它的規律,用這些規律指導各種銷售模式下的具體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