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貴的人物原型是什麼,有何典故?

富春一凡

薛平貴是戲曲中的一個人物,真實歷史沒有這個人,倒有個歷史人物薛仁貴,通過比較和深入研究,有人認為薛平貴的原型是薛仁貴。

你還別說,除了名字中間的字不同外,二人還真有許多共同點。比如都是唐代人物,都是能征慣戰的英雄,不同的就是,薛仁貴沒當過國王,其他人生經歷基本一樣。


Δ薛平貴

薛平貴是唐朝宰相王允的三女兒王寶釧拋繡球選定的女婿,但其父嫌貧愛富,不允許女兒嫁給薛平貴,當時薛平貴一無所有,王寶釧慧眼識珠,覺得將來薛平貴肯定會出人頭地。

為了心上人,王寶釧“三擊掌”毅然和父親斷絕了父女關係,義無反顧的搬到了寒窯居住,這一住就是十八年,其中的辛酸經歷自不待言,王寶釧飢寒交泊,苦度時光,日夜盼夫君高官得坐、駿馬得騎來寒窯接走苦命的寶釧。

薛平貴離開王寶釧整整十八年,原來薛平貴自從和妻子王寶釧分別後,從軍遠赴西涼征戰,期間因戰敗被西涼國公主俘虜,公主對他一見傾心,芳心暗許,不久薛平貴成為了西涼國駙馬,老國王死後,他成為了西涼國王。

十八年後,王寶釧終於守的雲開日出,薛平貴在他鄉從來沒有忘記妻子。當平息戰亂後,薛平貴帶著公主一起榮歸故里,王寶釧和薛平貴寒窯相會,薛平貴封王寶釧為正宮皇后,夫妻二人終於團聚了。


當時的劇作家王某在不違反歷史劇情下,杜撰了一位“薛平貴”,還為薛平貴找了個妻子王寶釧。編造的情節和上演的薛仁貴戲大同小異。為了迎合其母的心態,改成了大團圓結局。演出後其母大喜,病亦豁然而愈。自此之後,京劇舞臺上便出現了一個薛仁貴,一個薛平貴,千百年來,京劇“兩薛並存”,相安無事。




秉燭讀春秋

不請自來:

從前人們聽苦情戲,有這樣的說法:你要聽,《二進宮》。你要看,《牧羊圈》。你要瞧,《雙別窯》。

其中最後一個《雙別窯》,也稱作《大登殿》,或者《紅鬃烈馬》、《武家坡》,其實都是講述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愛情故事。


有人說薛平貴的原型是薛仁貴,那是和京劇《汾河灣》鬧混了。薛仁貴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大唐著名的將領,

也有人說薛平貴的原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

但石敬瑭建立的後晉政權,勢力範圍主要在河北、山東一帶。

而戲曲中薛平貴是西涼皇帝。石敬瑭和薛平貴除了都做過皇帝以外,統治的勢力範圍風馬牛不相及。所以這個說法也可以排除。


在歷史上和薛平貴最相像的,應該是西秦的第二個皇帝薛仁杲。

年輕時流落山西,隋末唐初時佔據隴西,薛仁杲驍勇善戰,號稱“萬人敵”,這一點和薛仁貴也十分相似。


薛仁杲生性殘猛無比,虐殺戰俘手段到了極致,割舌、削鼻,或乾脆活活把人搗爛。

薛仁杲老婆(不是王寶釧,應該是代戰公主)是一個悍婆,喜歡用鞭子抽楚人,最後用錘子砸死。


王寶釧只做了十八天皇后就一命嗚呼,和這個代戰公主有說不清的關係。

苦命的王三姐也是幸運的,薛仁杲只做了幾個月的皇帝,就戰敗投降了李世民,被押送到長安砍了腦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