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評價劉邦:對策對頭、用人得當、豁達大度、從諫如流

毛澤東是讀史用典的大家,喜歡借歷史上的一些人和事啟發大家思考,處理複雜問題,今天我們來解讀他對劉邦的看法。

毛澤東評價劉邦:對策對頭、用人得當、豁達大度、從諫如流

毛澤東認為劉邦有四點高明之處:對策對頭、用人得當、豁達大度、從諫如流。劉邦的高明,和他熟悉社會生活、“接地氣”有關。

毛澤東評價劉邦:對策對頭、用人得當、豁達大度、從諫如流

劉邦曾任沛縣泗水亭長,相當於今天的鄉鎮長。郡縣治則天下安,基層統治,尤其縣鄉一級,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對於基層的實際情況、矛盾訴求瞭如指掌,同時上面的政策也要通過這個層級來貫徹執行,因此在整個國家治理中有些十分重要的地位運用。有了和黎明百姓、走卒販夫天天打交道的經驗,劉邦也就具備了處理複雜情況、正確決策的能力。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差異很大,只知理論,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手腕是不行的。基層當官不能光靠套路,還得和老百姓混在一起,物情兩接,這樣就獲得了考察識別人品優劣、能力高下的機會。不通過與三教九流的反覆接觸,看人是看不準的。豁達大度和劉邦出身有關,既然出身卑賤,也就不怕再失去什麼了,所謂穿草鞋不怕穿皮鞋的,就是這個道理。至於從諫如流,與其說是一種素養,不如說劉邦確實搞不懂那些專業領域的事,他有敬畏心。所以才有那一番千古名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任何人都不可能具備所有的能力,總是要依靠別人的,所以才有專業,才有分工。能夠看清大勢、知人善任,一定程度上就具備了領袖氣質。古今成大事者,這些素質都是必備的。聰明如你者,這些品質你都具備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