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33號有“兩間房”

松陽的老街不知從哪天開始,忽然變得越來越年輕了,老街上的人越來越多,老街上賣的小吃也多了起來,這些小吃往往與時令有關,吃著吃著就會吃出一口故鄉的味道。

老街33号有“两间房”

老街的民宿也如雨後春花,以你想像不到的樣子,在老街兩邊一朵一朵地綻開了,從溪灘路往北溯游,就有“今夕何夕”、“蔦舍”,上週一家人在佰仙麵館吃了晚飯後在上首冷不丁的遇見一家新開的民宿,名字很古怪“雲上平田兩間房”,從弄裡走進雲幾步就可見到門額寫著“老街33號”。

老街33号有“两间房”

主人就住在一樓的主房。房子三間兩廂二層樓結構,屋內有個小天井,兩井兩側廂房的位置,一個作了門廳,另一個作飲茶區,有個小踏踏米,可容兩人相坐而飲。主人說,這間房子有130平方米,是徐家的祖宅,至少有400多年的歷史了,由於木結構容易腐朽,所以最近它被改造過了,但仍保持著木結構的樣子。

老街33号有“两间房”

我對有歷史的物件有莫名的好奇。主人就慢慢地給我講起了這幢33號房主人的故事。這幢房子是徐宅,百餘年前徐宅的祖宅包括33號房及上首三間店面往裡一溜千餘平方,現在已經分給後代了。

老街33号有“两间房”

主人姓葉,他的妻子叫徐嫦娣,徐嫦娣的爺爺是個先生,一直在南門教蒙童,徐嫦娣的父親徐增貴也是個先生,但他不僅教書,而且還會替人寫狀子,所以家境不錯。1942年,年僅21歲的青蒙姑娘潘蒂弟被一頂花轎抬到南門街33號,嫁給了51歲的訟師徐增貴,潘姑娘的家兄替她分析過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嫁給一個青年,被拉去當壯丁的概率非常大,還不如嫁給一個年長的。徐增貴的前妻早在十三前年就因生孩子的時候難產而死,他膝下有一個女兒,再婚後,夫人給他生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但都沒有帶大,第三個孩子在松陽解放那天出生,當市堪頭的號角吹起來,人聲鼎沸起來的時候,大家才知道,松陽解放了。

老街33号有“两间房”

而不久前,徐增貴聽聞解放軍要來松陽,對解放軍一無所知的徐增貴們,都曾有過逃日本人的經歷,日本人來後,松陽南門人口失之三四,百姓四處奔走。於是徐增貴就將所有的家當放在箱籠裡,挑著箱籠帶著家人逃到橫山村一個叫元德的朋友那裡。不曾想,解放軍進城後,不僅秋毫無犯,對老百姓還異常客氣,還用錢買老百姓家裡的米。於是外逃的人一個個被叫了回來,縣城漸漸恢復了生機。

老街33号有“两间房”

徐增貴因病在女兒徐嫦娣出生後去世,丈夫去世後,潘蒂弟到橫山村去挑回箱籠,不料,挑回的只有一擔空箱籠,裡面徐家所有的積蓄都不翼而飛,面對朋友的失信,在缺乏佐證的情況下,徐家只能認命,但家道從此中落。但被人稱做徐師母的潘蒂弟帶著女兒堅強地生活在南門,且一直活到96歲,直到去年才去世。

老街33号有“两间房”

潘蒂弟跟街坊一樣努力地生活著,幫人洗孩子、洗衣服、撿豬糞賣給鄉下人種田、浸豆芽菜、做“壽內”。她像南門的見證人,無數的孩子出生時,都經由她的手將孩子洗出來,一些有錢人家的衣服都經由她的手洗過,一些老人故去,也經由她的手縫過帽子、壽衣、壽被,她在南門迎接著很多孩子的出生,又送走很多街坊。

老街33号有“两间房”老街33号有“两间房”

聽了故事,我意猶未盡地上樓參觀“雲上平田的兩間房”,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公共空間,這裡擺入了一張大茶几及一溜的茶具,看來,你即使不住這裡,也可以邀上朋友在這裡喝茶聊天,公共區間兩側各有一間房,東側的房內有兩張床,一張大床,一張靠牆的踏踏米,踏踏米的裡側是壁櫃,可以放書擺玩具,還有一張茶几,這樣的擺設,自然是讓人一邊飲茶一邊看書,看書的間隙又可將目光投向花窗外的天井及天井上的空曠,一牆之外是市井,一牆之內是你的宇宙,一牆之外是熙攘,一牆之內是寧靜。西側的房間佈局相似,只是衛生間外面還放著一隻浴缸,它的設計果然很迎合現代人的需求,躺在老街的浴缸裡,打開浴缸之上的天窗,關上燈,你可以邂逅一下夏夜的星空,泡在暖暖的水裡,閉著眼,至少可以感受到千年松陽的市井氣氛,文化底蘊,也是另有一番味道的。

老街33号有“两间房”

這兩間房,值得你帶著最愛的家人以及朋友入住,白天在松陽老街、松陽村莊尋找鄉愁,夜裡在老宅裡回味,這是松陽民宿的獨特搭配。

老街33号有“两间房”老街33号有“两间房”

文:黃春愛

圖:葉高興

松陽旅遊諮詢投訴電話:0578-80601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