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書法在宋朝能排第一嗎?

谷原明

東坡書法,當朝第一

黃庭堅曾說一句“本朝善書,東坡當推為第一”

黃庭堅是不單是書法大家,還是書法理論的大家。

蘇軾對黃庭堅來說“亦師亦友”。

當然,蘇軾的字也曾被這位“亦徒亦友”的大書法家譏諷為“石壓蛤蟆”。

這句石壓蛤蟆,著實是當時人對蘇軾字的評價,很多人都不喜歡蘇軾的字,覺得沒出處,沒水準。

但是此時黃庭堅又出來為其辯解。

士大夫多譏(蘇軾)用筆不合古法,彼蓋不知古法從何而出爾。

作為蘇軾的好基友,黃庭堅先諷刺了蘇軾的字,後又為其辯解。

其實並不矛盾。

大概意思就是:我說蘇軾字不好,是因為我懂他的字,單純為了嘲諷而嘲諷,你們說他不好,是因為你們不懂。


宋朝人對蘇軾的字,尤其是“戈”鉤,非議頗多。

黃庭堅則說了一句專業的話“東坡戈鉤多成病筆,又腕著而筆臥,故左秀右枯”

這句話比較好理解。

就是蘇軾的戈鉤是手腕伏案,斜著筆,側鋒寫的。

左秀右苦說的就是“側鋒”的意思。

比如蘇軾的“軾”的戈鉤。

左邊是實的,右邊是虛的。

故“左秀右枯”


黃庭堅給了一個特別好的辯證法,來說明這個字雖是筆病,但是依舊很漂亮。

“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顰,雖其病處,亦自成妍”


這話很有意思,就是西施這個樣的大美女,得了病,捂著心臟走,也是一道風景。


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瘋子,其合處不減李北海。

這是黃庭堅總結的蘇軾學書法的過程。


這很有意思,前文說那些罵蘇軾字不好的人,是因為他們不懂。

其實這個現象今人有,古人也有。

看不到出處,就以為沒出處,這是可悲的。


因為別人看不懂,所以受到頗多微詞。

反倒是米芾,這個米芾有意思,因為是“集古字”,別人都看的懂出處,所以名聲比蘇軾要高。


以往也曾說過,單輪書法,米芾確實強過蘇軾,奈何蘇軾是千年一出的天才,成就不只書法,故排在第一。


蘇軾書法用“意”,或可為宋朝第一。

米芾的書法峻利爽快,風檣陣馬,讓人看了爽。

但是論“意”表達人心的感情,米芾做的不如蘇軾。

首先得益於米芾官不大,其次得益於米芾不愛當官。所以就論日常水平,米芾潛心研究書畫,有天賦還勤奮,確實是第一。

但是在“意境”上,也就是線條或者章法給人的感覺上,宋朝確實無一人超過蘇軾。

首先是當過大官,又官海沉浮,其次才華冠絕當世,詩詞文章獨步天下。

《寒食帖》一幅作品,就能從線條中看到人的心情的起伏變化。

宋朝確實獨此一份。

這也是唯一一點,在書法上,蘇軾能冠絕一時的競爭力。

早年用意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其彭城以前猶可偽,至黃州後掣筆極有力,可望而知其真贗也。

寒食帖,就是至黃州後三年寫的。

被貶到黃州後,蘇軾的字因為心境的變化,已經到了漸近自然的高度。

這個是“意”的最高處。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


在此處,蘇軾已經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

怪不得蘇軾死了以後,黃庭堅說自己是“於無佛處稱尊”


至於米芾,能稱第一,絕對是能實踐古人,又能出新意,以其傳統功底,當世也確實無人可及。


蘇米二人,只不過是評價標準不一樣罷了。

蘇軾寫字用“意”,米芾寫字用“法”


梁宇航

蘇東坡書法丨挾以文章妙天下

我曾經也遇到過這樣的疑問,就技法而言我認為米芾生更勝一籌,就風格特點而言黃庭堅更加鮮活明快,為什麼偏偏宋朝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蘇軾排第一。

宋朝是一個文人士大夫過得比較舒坦的一個朝代,而書法又是一個文人士大夫為主流創作者的藝術門類,所以說宋朝書法名家輩出,宋朝的皇帝裡邊也有很多書法家,最有名的是宋徽宗,除了宋徽宗之外,宋光宗趙惇、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昚、宋理宗趙昀都擅長書法,除了皇帝之外,王公大臣,文臣武將擅長書法的更是數不勝數,可是在這麼多書法家中,最卓越的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一說蔡京),蘇軾排第一。

“蘇黃米蔡”這種說法已成定論,那麼問題就變成了蘇東坡為什麼能在宋四家中排第一?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書法水準高低,是很難量化的,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測量辦法。就拿宋四家來說,有的人喜歡米芾,有的人痴迷黃庭堅,比如說米芾,簡直是個天才,有人說米芾的書法是“生怕別人不知道他米芾會寫字”,各種炫技,但是米芾確實有這種資本。黃庭堅的風格酣暢淋漓,沉著痛快,有人說黃庭堅是把宋朝草書一下子拔到了一個高度。蔡襄也很厲害,厲害到什麼程度,厲害到連蘇軾都嘖嘖稱歎說:“君謨天資既高,積學至深,心手相應,變化無窮,遂為本朝第一。”

可是為什麼黃庭堅、米芾、蔡襄在書法上排在蘇軾之後呢?

書法不僅僅是技法,還有技法之外的許多東西,包括作者的人格、修養、學識等等,如果從這方面說的話就不難理解,說到宋朝,我們不自覺地就能夠想起那個蘇東坡。他是一代文豪,他留下的詩篇我們傳誦至今,他對於人生的達觀態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這樣偉大的人格,能夠體現在他的書法之中。

對於黃庭堅曾經論述過蘇軾的書法:

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酬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

書法雅集

“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後世亦有說是蔡京)。 北宋書法家歷來以“宋四家”為代表。從他們的生活年代來看,自真宗到徽宗時期,經歷了北宋的大部份,從書體看,行、草、楷諸體具備,四家既是同代人,又有先後,彼此相互影響,相互論評,各自都體現了“尚意”的特色,發揮了各自的個性,體現了書法的意境、意趣。蘇軾,是宋代最有影響力的文人藝術家,其書法,遠學“二王”,近接顏真卿、柳公權、李邕、楊凝式諸家,八法皆備,結體篤實,筆墨潤朗,擅長行、楷,而以行書最多。《西樓蘇帖》很好地體現了蘇軾書法的高度。黃庭堅視蘇軾為師友,書法受其影響但功力稍遜,參閱其他而自成面目,結體中宮緊湊而外圍寬博,用筆左右縱橫,開合有度。黃庭堅草書優於行書。四家獨黃庭堅以草書雄視當時,沈周稱他“草聖”。如其所書《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白憶舊遊詩帖》為大草,側鋒為主,運用自如,變化萬千,既體現了傳統筆法,又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但其以行書筆意入草,總少了些自然爽利。其書與先賢張旭懷素相比,氣度上稍欠自然,筆力也有所不逮。米芾學書勤奮,師承廣泛,“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時人稱“集古字”。米芾書法,得“二王”風氣,結體欹側多姿。雖然其人自視甚高,用筆有“八面出鋒”之 說,事實上其才情外現,雖與古人相合,但缺少含蓄與內斂。以筆法論,綜觀其書法作品,其點畫完美程度與晉唐書家仍有較大距離,最明顯之處是其在八法中的趯法有問題,故多作簡省為收鋒而不是趯出。個人認為,能真正體現米芾書法水平的,還是《英光堂帖》所錄。蔡襄一生仕途順利,對書法尤其是楷書下功力很深,八法深得二王精髓。可以說他是宋代繼承古法筆法第一人。蘇軾在《東坡題跋》中指出:“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從留下來的蔡襄書跡看,其筆勢最優,溼潤婉轉,韻味蘊藉。與其他三家相比,尚意之風不是十分強烈。“宋四家”書法,以功力論,蔡襄第一,蘇軾第二;以氣韻論,蘇軾第一,蔡襄第二;以創新論,黃庭堅第一,蘇軾、米芾相當,並列第二;以才情論,蘇軾第一,米芾第二;以書理論,蘇軾第一,米芾第二。綜合考量,蘇軾當為第一。 ——望橘山人


望橘山人陳剛

蘇黃米蔡,蘇似排第一,是因蘇東坡文名太盛,才氣太高,人品太好的緣故!米芾應排第一,黃庭堅第二,蔡京排第三,蘇東坡最後;嚴格講東坡的字都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書法,許多用筆用墨是敗筆,只能叫名人書法;但可以橫絕古今名人字.如莫言,賈平凹,唐國強,倪萍,徐靜蕾,甚至包括一些領導人的字,在東坡字前,就是個笑話,頂多只能稱為毛筆字…而馬雲賈平凹的字連毛筆字都夠不上,只是用毛筆寫蹩腳的硬筆字,但有名氣,就冒充書法賺錢有如造偽劣假商品者,可謂傷天害理


大衛162411872

書法達到一定的意境後,技巧不是唯一標準了,書法是藝術,所以說東坡書法意境高,氣勢雄渾、大氣,非一般人所能望其背,黃庭堅推東坡為宋朝書法名家第一,眾人當服,若換其他人,不服者眾,因此,東坡名列第一,當實至名歸也!!!


susu5657478

蘇東坡一封(寒食帖)名聞天下,誰說排老幾?中國三大書法名帖(王義之)蘭亭序,(顏真卿)的祭至兒信/還有就是(蘇東坡〉寒食帖都是幹古名篇,永垂不朽的經典書法/其中儒意,道空/佛心三大文化內涵都在裡面了/只有學過書法的人才能心靈神會意到/


葉佑年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給文化藝術做排行榜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藝術家各有特色,欣賞者得學識修養喜好不一,也正是文化藝術的不確定性才使得藝術魅力無限!蘇東坡在整個的中國文化中確實是一個繞不開的文化符號,詩詞書畫都有很高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