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速度為什麼時快時慢?

吳藝福

這個問題,應該是地球公轉速度為什麼時快時慢吧。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沿著橢圓軌道自西向東圍繞太陽公轉。

一月初,公轉速度最快,距離太陽最近,近日點約為1.4710億千米;七月初,公轉速度最慢,距離太陽最遠,遠日點約為1.5210億千米。(日地平均距離約1.5億千米)

地球自轉速度是非常穩定的,因此我們把它作為計算時間的標準

但是,地球自轉長期變化趨勢是在變慢的。

科學家推測,地球形成初期自轉週期僅有4小時,寒武紀晚期,地球自轉週期約為20.8小時,至泥盆紀增至 21.6 小時,石炭紀 21.8 小時,三迭紀 22.7小時,白堊紀23.5小時,始新世23.7小時,目前為24小時。

影響地球自轉速度的原因有很多:

引潮力對於地球有剎車作用,阻滯地球自轉;太陽活動的影響;地球不斷膨脹和增大的結果;地球內部比重大的物質不斷向地心集聚;地殼運動、火山噴發及地震活動等;地球上洋流運動、行星風帶的移動、全球冰雪分佈季節變化等,都可能會影響地球自轉。

……

簡單回答,期待更多優質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