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農民成立農村合作社,有什麼好處麼?

近年來,合作社又在農村流行起來了,很多農民都好奇的問,建立合作社有什麼優惠政策嗎?為什麼這麼人在成立合作社呢?

實際上,除了某些農村地區的單獨惠農政策外,目前國家針對合作社這一塊沒有任何全國性的直接補貼措施。也就是,沒有像小麥補貼那樣直接打到卡里的惠農補貼。種了小麥,可能直接就給你發小麥補貼,但你申請了合作社,是沒有人直接就給你發補貼的。

所以,想著建個合作社上來就要拿補貼的朋友們,還是死了心吧。沒那麼容易的。

為什麼那麼多農民成立農村合作社,有什麼好處麼?

那麼,為什麼還有人踴躍的在申請建設合作社呢?這些農民抱著一個什麼樣的心態,有什麼樣的計劃呢?

這幾年,我走訪過100多家合作社,大家成立合作社目的大致有三個:

為什麼那麼多農民成立農村合作社,有什麼好處麼?

一是合作社有利於種地走向企業化,更好的提高了生產力,提升了自身農產品的銷售量。

可以相互對比一下,同樣是1000畝的蘋果,成立了合作社,在這個合作社的渠道銷路下,蘋果銷售的渠道明顯更多,價格明顯更高,合作社生產的農產品滯銷發生的幾率比較低。

二是擴大經營規模。

在很多農村,成立合作社的發起人一般也是農業領域闖出一片天地的人,有著以往的種植經驗或者農產品銷售經驗。但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又不夠種了,於是就成立合作社,一方面帶動鄉里鄉親的致富,一方面也擴大自己的利潤,實現雙贏的局面。

為什麼那麼多農民成立農村合作社,有什麼好處麼?

三是獲得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補貼。

不得不說,很多成立合作社的創始人初期都是受到了國家政策的鼓勵。這個政策的鼓勵不是說上來就給錢那種。而項目的申報性補助。

我成立一個合作社,這就好比我成立一家公司。這個是次要的。關鍵在於我成立的是幹什麼的公司。

我如果成立得是信息化農業生產合作社,那麼國家也正好有扶持信息化農業的大方針和政策,我自然也就可以申請這一份政策扶持了。

如果國家不支持信息化農業的話,沒有這方面政策的話,自然也就拿不到這份政策扶持。

所以,如果是出於第三種目的去城裡農業合作社,一定要看清楚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在哪些方面,跟著形勢走,這樣才有機會獲得扶持和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