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豐都“鬼城”,“陰曹地府”走一遭,便知善惡到頭終有報


陰曹地府指人死後所在的地方。在中國,大量的古代神話和道教典籍中都有陰曹地府的記載。關於陰曹地府,相信大家都是在電視上看到,事實到底有沒有,沒人知道。

人們常說做盡壞事的人會下18層地獄,18層地獄每層的處罰的方式都不一樣,罪孽越深重,層數就越高,不過真實是怎麼樣的人們不得而知。但是位於重慶市東南邊緣的一座古城卻被人們稱為現實的“陰曹地府”。

豐都鬼城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位於重慶市下游豐都縣的長江北岸。鬼城以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築和造型而著名,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

豐都鬼城不僅是傳說中的鬼城,還是集儒、道、佛為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寶庫,是長江黃金旅遊線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鬼城內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橋、黃泉路、望鄉臺、藥王殿等多座表現陰間的建築。

豐都是一座依山面水的古城全縣幅員面積2910平方公里,春秋時稱“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從枳縣劃出單獨設縣,定名為“豐都縣”。

這座古城之所以成為鬼城有多種說說法,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公元270年左右,有兩位方士,一位叫陰長生,是劉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們因不滿社會現狀,雙雙先後來豐都修煉,於魏青龍初年,成仙而去。

到了唐朝,他們二人被人訛傳成了“陰王”,即陰間之王。後來加上歷代統治階級的不斷刻意渲染,因此一個比較全面的鬼城就在豐都形成了。它從虛幻到實物,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將佛教、道教、儒家學說以及中國鬼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將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結合起來;將民間神話傳說想象與現實結合起來;將建築、雕塑、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結合起來,才形成今天天下聞名的“鬼城文化”。


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國最有特色最有名氣的文化名鎮之一,以其承載天界地府文化所形成的鬼城文化而聞名古今中外,其悠久歷史,內涵獨特的民間文化習俗,奇異的仙道神鬼傳說,秀美的自然風光和難以替代的觀賞體驗價值,已經成為不可多得的文化研究載體和重要的經典文化旅遊資源,是中國向世界展示獨特地域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正長久不衰地向中外遊客展現出神秘東方的文化底蘊。

“鬼城”每年還會舉辦廟會,該民間習俗文化活動從明朝開始就已經存在。廟會活動的形式、內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極具觀賞性。

“豐都廟會”在鬼城景區和縣城舉行,街道、體育場館、劇場、景區各景點等既是表演的舞臺,也是群眾積極參與的地方。其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者眾多,每屆廟會舉辦3—5天,吸引了幾十萬人參加。除國內遊客外,還有許多東南亞、日本、韓國、西歐、北美及港澳臺地區的遊客前來參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