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去世:無論生命讓你面對多大困難,不讓自己怨憤

霍金去世:无论生命让你面对多大困难,不让自己怨愤

霍金去世:无论生命让你面对多大困难,不让自己怨愤

1

新聞裡突然看到霍金去世的消息。

跟很多人一樣,我的第一反應是:天哪!

第二反應是,我還以為他是永遠不會離去的人。

畢竟,在我們的印象裡,他雖然已經喪失很多身體機能,但是他好像一直沒有喪失樂觀和堅強,就好像會永遠活下去那樣。

去年的時候他還在《生活大爆炸》裡客串,幽默而樂觀,不但讓謝爾頓大為驚喜,我們也是一樣。

霍金對於我們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不僅僅是天才和科學家,更像是一個精神象徵,代表著堅強和樂觀,代表著永不放棄。

看看他的一生,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還有資格什麼怨天尤人——

霍金21歲時不幸患病,身體嚴重變形,僅3根手指可以活動。

43歲因肺炎做手術,又喪失語言能力。

醫生曾斷言,他僅能活2年,但是他卻以樂觀的心態對抗病魔超50年!

霍金有一句名言,曾經被很多人傳頌,他說:

身體雖然殘障了,不要在精神上殘障。

看他一生在科學上的巨大貢獻,到他在跟病魔和病魔鬥爭的過程,真是讓大部分人都汗顏啊。

畢竟,我們遇到一點事就覺得時運不濟,碰到一點困難就哭天喊地,有點煩惱就恨不得喪得倒頭就睡。

而霍金,這個大半生都坐在輪椅上,靠幾個手指做出巨大貢獻的人說:

“無論生命讓你面對多大困難,不讓自己怨憤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你不能嘲笑自己和人生,那你就是失去希望。”

2

一個人面對痛苦、疾病和死亡的態度,正是他尊嚴的體現。

面對著陪伴左右的死亡陰影,霍金一次次向全世界發出的是,關於科學的呼喊,是新研究成果的吶喊,而從來不是“我病了我很弱命運對我不公太不公平了”的怨憤。

弔詭的是,這樣的話,卻常常出現在許多年紀輕輕、四肢健全的人身上——

我沒有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中,命運對我不公,反正努力也沒有用,有些人天生命好啊,我不行;

我沒有特長又不是天生很聰明的人,是老天爺沒有厚愛我,混混日子就好了;

工作賺不到幾個錢,學東西又那麼累,沒念個好大學怪我嗎?還不如得過且過,現在打遊戲才是最爽的;

現在學習再好有什麼用?倒不如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點,嫁個有錢人,少奮鬥二十年;

……

乍看之下,好像沒錯。

仔細一想,全盤皆輸。

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不應該以他賺了多少錢為標準的,而是以他在自己的人生中,經過了哪些奮鬥,付出了哪些努力,實現了多少自我價值,又為家人和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為標杆的。

講真,看看霍金,突然覺得:那些龜毛同事的刁難不算什麼了,那些奇葩的要求五彩斑斕的黑的客戶也不過是過眼雲煙,那些偶爾飄過的失落的沮喪的情緒也不算什麼了。

如果沒有始終站在奮鬥和追求的路上,最失敗的人就是我自己。

霍金去世:无论生命让你面对多大困难,不让自己怨愤

3

一個人,最可貴的是,保持著樂觀和堅韌的心態。

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工作中,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

太多時候,順境中,人們的得意暢快,看什麼都順眼,看什麼都好,笑容也會隨時在臉上綻放;

但是在逆境中,能夠自然保持著堅韌、樂觀的心情,能夠把困難視為可以攀越的山峰,而不是跳下去就消失無影蹤的深淵的人,寥寥無幾。

這樣的人,一般都不會活得太差。

因為他們隨時準備攀登。

而不是打算跳下去,或者畏懼地逃跑。

我們不是霍金,我們也不是天才,我們可能無法做出影響世界的大事。

但是至少,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在自己的工作裡,是可以做出影響人生的點滴小事的。

一次次的挑戰,一次次的跨越,一次次的努力,永不放棄,從不低頭。

帶著自嘲的笑,不向捉弄我們的命運低頭認輸,而是擺擺手:你可能現在暫時佔了上風,但是又怎樣,還有好長的路,不要企圖讓我垂首聽命的僕役!

4

最後,跟大家分享兩段《直到孤獨盡頭》中的兩段話,是關於死亡的討論——主人公的妻子阿爾瓦癌症復發,面臨死亡時的態度:

“我如果真的要死,”她說,“那也要昂首挺胸地面對死亡。只要我還活著,就要儘可能地讀書學習。”

“就是……我們自出生起就生活在泰坦尼克號上。”哥哥搖了搖頭,顯然不是很習慣說這樣的話,“我想說的是,我們註定要沉淪,不可能一直活在人世,這是命中註定的,沒有什麼能夠改變。但我們可以決定如何面對這一切,究竟是驚慌失措地四散奔逃,還是像那些音樂家那樣,即便巨輪即將傾覆,依然勇敢地、有尊嚴地繼續彈奏。這就像……”他低著頭說,“就像阿爾瓦那樣。”

霍金去了星辰大海。

但他對我們的影響,不會就此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