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都怕死?

黃海696

這是一個十分重大的人生課題,即人如何去看待生命的終結,如何面對死亡?

人們都喜歡小孩、小貓、小狗,喜歡朝陽、春天、新年,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它們都代表著開始與希望。相反的情況是,人們對枯葉、黴爛食品和被宰殺的牲畜都感受到難受和厭惡,對骷髏和屍體等與死亡密切相關的東西感到害怕會讓反感。其實這隻說明了一個道理,人自身的有生命的,而死亡是對生命的否定,所以人對死亡天生就有一種恐懼和厭惡的本能。

人對於死的恐懼,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用生的感官去體會死的感覺。世界是永遠運動和發展的,物質在不斷地以各種形式存在著變化著。任何事物都有生有死,死的同時也意味著新的生,這就是自然辯證法。

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於死亡和恐懼可能就小的多了,至少能夠知道死亡與新生其實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罷了。在死亡面前,一切偉大與卑微都將扯平,而生與死也只一步之遙。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平時孜孜以求的許多東西,似乎都沒有了意義。

但是,面對如此美妙如此珍貴又如此脆弱的生命,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快樂?當生命終結的時候,你什麼都得放下,那麼你為什麼不在活著的時候珍惜眼前的所有?每活一天,實際上就多得一天,在這多得的一天裡,又有多少可愛的事情等待著我們去做呢?既然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就讓我們拋開雜念,投入地活一次,讓自己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


鵜鶘心理夯小七

人個個都怕死,怕死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越年輕越怕死,因為上有父母,下有老婆孩子,有很多事放心不下。二,錢越多,越怕死,也就是生活美好,死了不能享受。三,一條人命在死亡的時候,極大部份是痛苦而死,特別害怕,是怕死的重要原因,也有極少數人不知不覺死了,那再好。四,藍天白雲,飛鳥走獸,美好的大自然加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世界,還沒有活夠,就要離開這個世界,永遠不會重返,所以人人都怕死。


手機用戶13769215143

在不知道什麼是死的概念的狀況下人是不怕死的。怕死的念想是由於怕字而聯想產生的。是由心的作用而產生懼怕之念的。心和腦是相通的,有時心即腦腦即心。這種狀態在醫學上已得到證實。古代之人認為心是產生思維的源泉,腦是靈魂的住所,心腦是一家人。我也認為這種認識有道理。人長大了,生過病,碰到過生離死別的場面,知道了一些關於死的知識和概念。死是永遠的離開,再也返回不了人間,自然便會對死亡這種現象產生恐懼的心理,怕死就理所當然的了。不怕死的人也是有的,比如患上嚴重鬱憂症的人就不怕死,他們那時認為死亡不可怕,反而是一種幸福,一種極大的快樂而赴死亡之約。還有一種精神壓力特別大的人,感到世界末日到來了,無人能邦他解脫或是負罪感十分強烈的人,沒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全是死路。還有在戰場上殺紅了眼的人也不懼怕死亡。各種原因都有可能存在,但正常狀況下的人個個都怕死,誰也不願離開人間的美好世界,生活雖堅辛但生活是甜蜜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能重來。大自然是美妙的,一切事物對生命來說都是親切的,家人愛人朋友事業工作學業佳釀美女帥哥,一樣都不能捨去。死亡意味著一切都將不存在,所以誰都怕它。怕死是人之常態。


凸凹24

廣義的講,中國現代人非常怕死。而“怕死”的心緒更多的是生物夲能。怕死?主要源於人生的迷惑情懷。有人說,五十歲人生才剛剛成熟。當你真正成熟了,或更準確的說,當一個男人真正成熟了,“死”就成了一大樂趣。所有人都是為“死”而活,怕與不怕都無計於事。中國人更“信仰”長壽,其實,你只要細想,細細認識,很多很多近百歲老人至死都不明白活著的意義。怕死?就是人生迷惑,或者說迷惑人生。當你一旦清楚了,或者你也就更有價值了,,,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活到現在也不明白自己是誰。,,,醒醒吧,迷惑的你,藥能治假病,酒不解真愁,你是不是死在了自己編織的枷鎖裡?有木有解脫?有木有放下?,,,可憐不?,,,活著的話,想活的長壽的活,爭脫心靈的鎖鏈去擁抱死亡,,,或許你死不了,,,,。


都市星巴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當年五祖對門下弟子說:整天打坐參悟,倘若生死這關過不了,那就枉稱佛門中人。於是叫他們都交上一首心得,上乘者可繼承禪宗衣缽,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用哆嗦。

佛在《圓覺經》上說,倘若有人慾證大乘佛境,超越生死,可在密室靜坐,心中只想身體不過是四大和合,骨頭肌肉及毛髮等硬物分離為地,血液眼淚尿液等液體分離為水,身體熱量還歸於火,來往之氣歸還於風,此身四大分散,了無一物,於是身空;身既已空,心何處可寄?自然隨之而空;繼而塵空、識空,一切皆空,連空亦空!我既空,世界便空;世界本空,何來生死有無?既無生死,何懼之有?

這種境界,六祖一下就悟到了,所以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於是,放下屠刀(妄想執念),立地成佛!

可憐啦!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未能明白,在有了生死概念之後,死亡就如同影子與我們寸步不離,讓我們生活在他的淫威之下。為什麼我們怕死亡?因為死亡所代表的形像極其可怕:永遠消失,不可再得。

怕是基於愛戀和不捨,倘若一個瘋子,他在狂性發作之時,他不僅亂砍別人而且亂砍自己,被狂性壓制了正常的情感和理智,他不再懼怕死亡了。還有那些充當人肉炸彈的恐怖分子,他的理智被妄念代替,死亡在他們眼裡不再是恐怖的地獄,而是通往天國的梯子;還有許多捨身就義的人,也能用理想的信念戰勝恐懼。

一個堅固地認為自己擁有一切的人,包括身體、生命以及財產,死自然是他的敵人,因為死會剝奪他的擁有,讓他變成無一物可得,他自然怕死,而且越想擁有的且越擁有得多就越怕。相反,認為自己不過是個過客,人生就是一場旅行體驗,所有財物不過暫時代管,這樣豁達的人既活得輕鬆灑脫,自然也無懼死亡,絕不會在大限來時作無畏的掙扎、現可笑的醜態。


ii小小孩

人為什麼怕死?因為你在這個世界上,還有牽掛的人或物或事。因為還沒有完成,因為對他們的不捨得,所以害怕自己閉上眼之後,再也不能相見。也許這一秒說完再見,下一秒就真的再也不見。

人為什麼怕死?但卻有許多人不看重生命,一次次的自我傷害,一次次的傷害別人,那麼,他們怕死嗎?是的,他們也怕,但是卻更想得到別人的關注,對於這種行為,我只可以說,ZZ。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當覺得勞累,覺得沒有目標的時候,我時常也會問一下自己,“活著到底是要幹嘛”,得到的結果,就是“體味人生百態,然後等死”。體味生離死別,體味生兒育女,體味喜怒哀樂...最後相攜到老。

生命來的容易,活著,活得幸福不太容易,我們需要靠自己去打拼,靠自己去努力,靠自己的鍥而不捨,才可能活得幸福。什麼都不是應得的,我們只有好好的珍惜,才對得起自己來到這個世界,體味到人情冷暖。也許有時候會迷茫,會悲觀,會絕望,但是我們要相信,這個坎始終會過去;失去的,那麼就更努力去得到更好的。不要讓自己走進死衚衕,也許你現在擁有的,是別人想得到的。


做一杯普通的咖啡

一、對於未知的恐懼

你對那邊一無所知,對於人類來說,所有的恐懼都源於未知。

二、你愛這個世界

那些聖人為了鼓舞我們,從小就教導我們,一分耕耘分收穫。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獲得物質,精神,感情,榮譽,成就方方面面的東西,無論是哪一點,都是你自己勤奮奮鬥,努力獲得的,在奮鬥的過程中,固然你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心血。然而最重要的是你付出了你真誠的感情。

舉個栗子,你工作的動力是什麼?很多人會說,功成名就,但是大部分人想的最多的是,你是否有能力保護你最親愛的人,讓孩子幸福甜蜜的活著,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個好的前途,讓自己的父母老有所養,能安度晚年,能看的起病,當不幸向你的親人襲來時,你有足夠的力量去保護他們。

有的人說:別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工作,其實不是,你真的能在社會上站住腳,拼命的工作的時候,你是愛你的工作的,你是否整天在心裡,琢磨你的工作,你是否還在惦記,你的提交上去的報告不那麼完美,你也許會說,我努力工作,是怕老闆炒我,不錯,在最開始的時候也許是這樣的,但一旦你深入工作的時候,真正驅動你的是責任,擔當,對工作的擔當,還有你不願意承認的對工作的愛。人就是這樣的,趨利避害,當你跟一個東西必須長期相處時,你會慢慢對他有感情的。

當你真正的立於社會的時候,你欠父母的要還,你有責任讓孩子幸福,你覺得你對象不能沒有你,也許沒有你人家會活的更好,但是這也是未知的恐懼,你覺得你的公司不能沒有你,當然你知道這不可能,但是你內心還是覺得有你 在你公司,你會更放心一些,因為有很多東西是你推動的,沒有你這些東西可能要重來。


你已經與這個社會成為了血肉相連體,在你得到的同時,你付出了很多,在你付出的時候,你又賤兮兮的愛上了那些把你累成狗的一切,因此你離不開了,無論是責任也好,無論是擔當也好,最終的原因是愛,你深深的愛上了這個世界。生命的意義就是存在本身。把你想要乾的東西幹好,把你想要乾的事情做完,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百悅軒

有人說炎黃子孫是個沒有死亡準備的民族,我在這裡不想談論這種觀點的對錯,我想說的是,死亡的痛苦不在於逝者本人,真正痛苦的是那些活下來的人,喪父(母)之痛、喪父(妻)之痛、喪子(女)之痛!這種痛,讓人夜夜夢迴,憔悴如斯,讓人不能自已,彷彿活著已全無意味,不過是一具行屍走肉,不過是為了盡某些義務。

道家講長生,佛家講解脫,乃至基督教的天堂,都不過是為了能留住所愛的人事物的不同方法罷了。

傳說彭祖活了八百歲,老婆娶了無數個,子女想必也有無數個。可你是否想過,每過幾十年,你就要經歷親人的離去,你的老婆會死去,兒子女兒會死去,你的心會痛嗎?這樣的長生真的是一種福氣嗎?難道,人活著就是為了自己享樂?我不相信!佛家說人是有情的存在,人區別於其他動物乃至存在的是人是感情最豐富的生命體,回到彭祖,難道他對每一階段的老婆只有肉慾?對每一段的子女毫無親情?如果有,他們的離世,會不會痛心?所以我不覺得彭祖活了八百歲是一種福氣,相反那是一種殘忍,是把美好當著你的面毀滅給你看的悲劇,如同有人當著你面殘酷地折磨殺害你的父母、妻子、子女!

我是相信人有靈魂的,這是源於我自小而今的生命經歷和思索。人有了靈魂,生命的延續就不僅僅只是種族意義上的,也包括了自身生命的延續。在這種意義上說,人是精神性的存在,人的本質是精神,肉體反而成了可以不斷換洗的衣服一樣,不停地生死,不停地轉世,不停地生命旅程…是不是看起來不錯,甚或很美,嗷…原來我可以不斷地重生,不斷地體驗著不同的生命形態。

眾生的悲哀不在於有無靈魂,而是雖然有靈魂,但生命一直在遷流中。你愛的人離世了,你傻傻地期盼著你百年之後與他(她)在另一個世界重逢,到了那時,你才知道也許她(他)早已轉世,你又到哪裡去尋找?即使你也轉世了,但年齡的差距又會橫亙在你們鴛夢重溫的路上,況且那時大家早已忘記前生之事,最多也就是相遇時覺得彼此有些熟悉罷了。

就如同大家都在旅途中,在某個時間段相遇,一起走了一段,然後再分開,不知道何時才能再度邂逅。這就是生命的無奈、殘忍和傷痛。

每一對相愛的人都希望和對方生生世世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每一個做父母,做子女的,都希望來生還是一家人,還是父母子女,但真的能心願成為真實嗎?

人都是這樣,喜歡的東西,希望能永遠抓在手裡,牢牢地……知道了這些,你的心會痛嗎?會痛,說明你有點悟性。不會,你是塊頑石。

我二十歲讀《紅樓夢》,讀到寶玉看到齡官在地上一遍一遍的畫“薔”字而悟道世間緣分各有分定,我卻悟道,即使緣分早已定下又如何,不過就是剎那而已。所以寶玉是惆悵後的釋然,而我是傷痛後的超脫。不要說什麼珍惜當下,不求天長地久,只願曾經擁有。說這話的人全無心肝,愚不可及?難道你不想永遠和你心愛的人在一起嗎?想與自己心愛的人永遠在一起有錯嗎?但問題是這樣的心思,也許不過是種空花水月。擁有過,而後失去,,不知道何夕才能重又擁有,這份傷痛,有幾人明白?所以佛家才說“愛別離苦”!所以佛家才提出了“解脫”,就是為了擺脫這種悲劇。一般的俗人哪裡能體味到這種傷痛。佛是什麼?覺悟者;菩薩是什麼?覺有情。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大愛無情,世間幾人明白…


修行者陳恆元

中科院心理所臨床心理碩士,深耕心理學十幾年,還是老規矩,“只說乾貨,不熬雞湯”


心理學上的“怕死”:死亡焦慮

怕死,是因為死亡不但讓我們失去生命,還會失去與整個世界的聯繫。

我們有自我意識,所以特別看重與世界的聯繫。

我們能對自己在群體中地位進行定義,明確自己與整個世界的關係,隨著自我定義的不斷豐富,我們會愈發珍視自己與世界的緊密聯繫。

因此,當我們看到其他生命消失的時候,就會意識到這種聯繫是脆弱的,總有一天會不復存在。

於是,死亡焦慮就此產生。

我們的所有日常焦慮,都是“死亡焦慮”

不去想死亡,就行了嗎?我們的日常焦慮就是一種埋在心底的死亡焦慮的轉換,不去想死亡,我們會有其他莫名的焦慮出現,埋在心底的死亡焦慮漸漸轉化成其他焦慮,不時干擾我們的生活。

歐文亞隆在《直視驕陽》書中提到

“我們絕大部分的日常焦慮,都是死亡焦慮”

如何能不怕死地活著

答案很簡單,就是喚起覺醒體驗,是在直面死亡的一瞬間產生的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它讓我們意識到什麼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假如你正在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那麼此生就不算虛度;假如你還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那麼在覺醒時刻,你會思考接下來該如何抓緊時間,去創造、去改變


怎樣獲得覺醒體驗?讓我們直面死亡

有三個比較常見的獲得覺醒體驗的方法

  1. 從哲學中吸收智慧,通過對格言的反覆思考,從中獲得關於人生的啟發;

  2. 向親密夥伴說出自己的死亡焦慮,釋放焦慮情緒的同時,削弱直面死亡的孤獨感;

  3. 主動挑戰自己對死亡的恐懼,例如看恐怖片、逛鬼屋、蹦極等,也可以閱讀探討死亡話題的書籍。


終極防怕死攻略:思想永存

想要實現思想永存,可以通過“波動影響”,把自己的思想用波浪一樣的動力傳遞出去,影響別人、幫助別人。比如,思想家孔子教導了三千弟子。弟子們把他的思想精髓記錄下來,著成《論語》。藉由這些作品,再加上人們口口相傳,孔子的波動影響啟發了一代又一代的


中科普,心理學自媒體,心理學乾貨製造商

唐大大,心理學深耕者,只說乾貨,不熬雞湯,

“看問題,多一種角度,挺好!”


心理理想地

怕死?不鬼門關走一遭怎麼知道你是真怕死還是嘴上說說而已?其實死一點都不可怕,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死亡的恐懼在於快死而沒死的瞬間,回頭都不用仔細去體味那種感覺,好久都走不出來心理陰影。這種狀況就是醫學上說的瀕死感,溺水者、窒息者、心臟病發作、腦缺氧~~~那種痛苦不是去聽聽傳銷看看新聞聯播就可以隨時擺脫的。死亡可怕麼?你又沒有死過,你怎麼會知道?即使你路過車禍現場,即使你看過撈上來的泛白腫脹屍體,即使你看過工廠裡事故的慘劇,這都不能讓你體會對死亡的恐懼。死亡不可怕,恐懼才是你最怕面對的。當你站在樓房的頂端,你想脫離這個世界,你只有絕望,那不是你不害怕不恐懼死亡的原因。就這麼一次,心臟突然的跳動異常,來不及說抱歉,來不及說感謝,來不及走進近在咫尺的藥店,汗水流淌,視線模糊,胸口彷彿揉進了千萬根鋼針,你的一生就這麼突然結束了麼?等你清醒過來的時候,恍如隔世~~~~恐懼是無孔不入的,把你的脆弱無限放大,放大到每一步每一次動作都似乎奪取你的明天。如果你放下了這一切的恐懼,你還會害怕死亡麼?明天是未知的,今時今刻才是你應該把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