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在大清滅亡前偷偷運走了多少國寶?現在都在何處呢?

一代球痞

目前世界上有幾十個國家的博物館藏有清宮舊藏文物,大多數都是清朝末年因為各種原因流失海外。要是再加上不參與展出的私人收藏家手中的中國文物,故宮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根本沒法統計。而這其中最珍貴的一批文物很多是末代皇帝溥儀偷偷運出販賣的。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但是根據和袁世凱的約定,溥儀仍然可以住在故宮裡,每年還能得到國家撥付的四百萬兩養家費。按說每年四百萬兩不少了,但是溥儀為了繼續維持皇帝的排場花銷更大,開始典當宮中文物維持開銷。1923年溥儀向匯豐銀行抵押金器80件借款80萬元;1924年溥儀向鹽業銀行抵押玉器365件、瓷器200件、琺琅器23件、紅雕漆28件,這種抵押借款行為每年都有好幾次,結果文物多是因難以贖回而流落海內外。

後來溥儀在英國人的影響下起了想出國留學的念頭,為了湊錢以賞賜的名義,讓溥傑、溥佳等皇族宗室分多次將文物帶出故宮,這裡面有很多鎮國之寶,比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唐閻立本的《步輦圖》,周昉的《揮扇仕女圖》,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墨跡《曹娥碑》、《二謝帖》,司馬光《資治通鑑》的原稿,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其他鐘繇、僧懷素、歐陽詢、宋徽宗、米芾、趙孟、董其昌等人的書畫真跡更是難以計數。

1924年11月,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要趁機將大量文物以私人物品的名義轉移走,僅藏在天津張園內的故宮文物和珠寶即達70多箱。溥儀在天津生活的六年就是靠變賣這批珍寶的小部分來維持體面,每一次變賣都會攪動當地文物圈。

1931年11月溥儀被日本人誘惑去當偽滿洲國皇帝,逃離天津的時候為了方便只帶走了1200多件最珍貴的文物,留在天津的剩餘文物下落不明。1945年日本敗局已定,溥儀再次踏上逃亡路,他帶著的文物大部分被日軍哄搶和蘇聯方面截留,最終回到中國手中的只剩468件。


當狗容易做人難

0.清宮所藏文物的散軼不僅僅是溥儀個人的行為,實際上是遜清皇室及其支持者集體實施的結果。從溥儀退位到最後被捉,其攜帶的文物散軼殆盡。49年以後經過文物部門的努力,追回了大部分,而且還會一直進行下去。

1.1912年溥儀退位之後,清宮舊藏文物散軼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1922年以賞賜的名義把清宮所藏古蹟字畫運出宮外,持續約有半年。盜運出宮的文物有宋版書:譬如毛詩、韶語楊秋、玉臺新詠、盧戶部文集、和靖先生文集之類;書畫,有唐寅《夜航雨景》、趙孟頫《樂志論書畫合璧》、馬遠《溪山秋爽圖》、文徵明《赤壁賦圖》、仇英《五百羅漢圖》、黃公望《溪山無盡圖》等。總計約有古籍200餘種,唐宋元明清珍品書畫1000多件。這批文物後與溥儀轉移到天津的文物一起運到了長春偽皇宮。

一個是將宮廷文物抵押換取經費,主要有清宮所藏金器和部分古玩,除去後來贖回的,計有金編鐘一套,瓷器、玉器2000多件,後來也運往天津鹽業銀行暫存,1953年由國家收回。但是由於鹽業銀行私自售賣了一批,所以還是有部分文物流往海外,最著名者當屬英國收藏家大維德收購了清宮舊藏瓷器40多件,其中乾隆御題的20餘件,目前收藏在倫敦。

2.1945年,偽滿洲國覆亡,溥儀將偽皇宮藏文物部分精品運往通化大栗子溝,計有字畫4箱、手提金庫18個,陳設品4箱,日版大藏經4箱,後來基本都追回。在逃亡期間溥儀送出一部分珠寶、毀掉一部分珠寶,移交回國後交回一部分珠寶。

沒運往通化大栗子溝的清宮舊藏,被守衛駐軍和百姓洗劫、撿拾了一部分,剩餘部分被國民黨軍隊接收,後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接收轉入各博物館收藏。

3.49年以後,文物部門開始對這時期散軼的清宮文物進行徵集、購買,不完全統計,追回法書如王羲之《曹娥碑卷》、歐陽詢《夢典帖卷》88件、名畫如顧愷之《洛神賦圖》等367件等等,目前這一工作其實還在進行當中。


螺旋真理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結束了清朝統治。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併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在溥儀繼位後,當時袁世凱和皇室簽訂了一份協議,有一條是皇家的財富還是受到政府軍的保護,包括故宮內的所有物品,還有熱河行宮的所有貴重物品,再加上幾個皇家園林,雖然並無現銀,但是宮廷內數不勝數的古玩字畫,金銀玉器,可以想象當時的溥儀是多麼的富有。後來,溥儀違背了與民國政府不私自侵吞財寶的協議,以“賞賜”為名,通過溥傑等人陸續從皇宮運出了大量的財寶到天津,據說有七八十口大木箱子,其中不乏名貴字畫和古玩玉器,都是價值連城的國寶。1924年11月,溥儀被逐出皇宮,離開了他一直居住的地方。

據溥儀自己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這些寶物一開始被他從北京的皇宮運到了天津。最後又被他帶到了伯力和撫順。在這中間,為了保證他作為“皇帝”的奢侈生活,溥儀開始瘋狂的倒賣文物古玩,來供給自己的巨大開銷,被盜賣的文物就有著名的《清明上河圖》金寶,金冊、寶箱,珍珠1800餘粒,寶石數百粒,賣一次就有幾十萬大洋,一年要賣好多次。為了籠絡人心,他也將這些國寶賞賜給下臣。

偽滿國建立後,溥儀把剩下的文物財寶帶去了東北,直到偽滿國覆滅,僅存的一些珠寶被宮內的侍衛你掙我奪,又損失不少,再上日本和蘇聯的略奪,後來還以“支援蘇聯經濟建設”為名,捐贈了一批。另外在逃離長春和通化栗子溝時,他又放棄了大量的宋元時期的珍貴典籍以及晉唐以來的書畫卷軸和部分珍寶。

1945年8月17日,溥儀在大栗子溝宣佈退位,之後坐火車到了通化,準備通化飛瀋陽,然後瀋陽飛日本,結果在瀋陽等飛機的時候,被蘇聯紅軍逮住了,21日就送到赤塔去了。溥儀在蘇聯戰俘營生活了五年,又被遣送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勞動思想改造。在1959年被特赦的時候,他從故宮運走的珍寶只剩下兩三隻大皮箱的數量。雖然與他運走的寶物相比,這些僅存的寶物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經過專門人員的清點,能夠達到國寶級的物品,仍然有468件之多。

出宮時上萬件的文物古董,僅僅20多年,就只剩下了400多件,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傷害。而溥儀揮霍的那些價值連城的國寶,如今大部分都流落到了海外。

在溥儀被特赦之後,他表示這些珍寶本來就屬於所有中國人民的,要上交給國家。最後,經過上級的批准,仍然允許溥儀從中選擇一件寶物帶走。溥儀沒有挑選那些貴重的國寶作為下半生的生活資本,他從中挑選了一個發舊的懷錶。

溥儀離開撫順之後,那些珍寶仍然保存在撫順戰犯管理所。

1964年9月12號,經過周總理批示,這些珍寶當中,具有重大文物價值的部分被移交給故宮博物院,一些文物價值不大的移交給了財政部,還有一部分工藝品則移交給北京特種工藝品公司了。


文蹤旅跡

1924年溥儀被逐出宮去,住在父親載豐醇王府,從故宮連偷帶拿七八十口的大箱子全擱在醇王府。有上萬件文物。經過日本,蘇聯,各國的掠奪,到解放後也就僅剩下480件國寶了。唐〖簪花仕女圖〗,五代〖寫代珍禽圖〗,還有〖步輦圖〗,〖閬苑女仙圖〗等,特別提的是著明的北宋張擇瑞〖清明上河圖〗被追回,是故宮博物院



鎮院之寶。溥儀流放在蘇聯,揣在懷裡的田黃三連璽也重回了故宮博物院。


泉240830234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