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作民:盡忠報國 戎馬一生為民族

郑作民:尽忠报国 戎马一生为民族

鄭作民。

郑作民:尽忠报国 戎马一生为民族

鄭作民故居。

相關報道:【英雄烈士譜】蔣先雲:短暫人生為革命 不朽精神永相傳

大戰前寫下遺書 矢志獻身革命振興中華

鄭作民是抗日名將,革命烈士,是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湘籍最高將領,是當年革命戰爭年代湖南的傑出代表人物之一,更是永州市新田縣近代以來最為耀眼的軍事將才之一。

鄭作民,別名鄭文貝,1902年9月出生於新田縣高山鄉一個農民家庭,家境的貧寒沒有消磨他堅忍不拔的鬥志,卻成就了他遠大的抱負。小學時,他給自己改名“治新”,意在“治理新田”,後又更名為“振華”以明其鴻鵠之志。

1924年5月,鄭作民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後編入學生軍,參加兩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平定劉震寰、楊希閔叛亂。1926年7月,鄭作民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連長、營長。11月,在攻克南昌討伐五省聯軍孫傳芳部的戰鬥中,鄭作民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立下戰功,晉升為補充團團長,旋任第二軍九師二十五團團長。1930年,鄭作民參加了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軍閥的“中原大戰”。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鄭作民任第二軍九師師長,在奔赴戰場前,鄭作民宣讀了寫給母親的遺書:“男現率師重上戰場,抱定不成功則成仁的決心,誓與敵寇戰鬥到底,把敵人趕出去。”之後,他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等。1939年11月,侵華日軍攻佔南寧、崑崙關,近逼西南抗戰大後方。國民黨當局決定發動反攻,時任第九師師長的鄭作民奉命率部自貴州都勻出發,開赴崑崙關前線,參加崑崙關戰役。

“他把我們送回湖南老家,還讓母親改嫁。他寫了一封遺書,立下了‘好男兒不惜戰死沙場’的宏願。”鄭作民的大兒子鄭師玄談起70多年前的場景,仍然印象深刻,而沒有想到的是,父親真的沒再回來。

1940年3月3日黃昏,鄭作民不幸中彈為國捐軀,年僅38歲。

2014年9月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佈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鄭作民名列其中。

其子踏上從軍之路 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父親犧牲後,祖母不願鄭師玄再當兵,然而作為軍人的後代,鄭師玄依舊選擇了從軍之路,1949年9月5日,鄭師玄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在青島、北京、煙臺等地海軍服役,從軍6年後光榮退伍。

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閱兵上, 85歲的鄭師玄在抗日英烈子女代表隊中接受了檢閱。“這份榮耀來自父親,帶著父親的榮耀參加閱兵式是我的榮幸,也是我的責任。”事後談起,鄭師玄仍舊激動自豪,革命英雄們的事蹟和精神被全中國人民所銘記和發揚。

“現在每年都有從省內外而來的幾萬人緬懷鄭作民將軍,學習和傳承革命精神。”今年74歲的鄭竹生,是鄭作民的侄子,2012年以來,他一直義務管理著鄭作民故居的日常。讓他感到欣慰的是,政府越來越重視故居的管理和維護,革命傳統教育也正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後人。

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中華大地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像滿天星斗,閃耀在中國革命史的熣燦夜空裡。抗日英烈鄭作民就是這熣燦夜空裡一顆耀眼的星星,他的光芒必將繼續照耀後人繼往開來,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