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虧損,72歲的索尼失去安全感,拋棄硬件,轉攻文娛產業!

也許是意識到自己正行走在懸崖邊緣,所以72歲的索尼不得不更加用力的求生存。

10年虧損,72歲的索尼失去安全感,拋棄硬件,轉攻文娛產業!

5月22日,索尼CEO吉田憲一郎公佈了索尼未來3年將在內容產業上發力,原來的硬件業務會逐漸減少。並在當天以約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百代唱片60%股份,用實際行動作出了證明。

在剛剛經歷了2017年扭虧為盈,創下史上最高紀錄後,索尼為何會做出如此令人驚訝的決定呢?從硬件服務轉型到內容服務,這中間跨越的鴻溝不僅只有一點點!或許,我們從索尼近年來發展的狀況就能理解它的動態。

1

10年虧損,硬件成拖累

索尼成立於1946年,全球知名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依靠晶體管收音機、電視機、音樂播放器、遊戲機等消費電子產品起家。在工業化時代,索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質量過硬的產品和服務,讓索尼很快就打開了市場。幾十年的強勢發展勁頭,讓數以億計的索尼用戶遍佈在全球各地。

10年虧損,72歲的索尼失去安全感,拋棄硬件,轉攻文娛產業!

然而這一切都在2008年發生了轉變,以硬件技術為發展業務的索尼在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後,無法適應高速的發展,只有在新興事物的衝擊下,進入長達10年的虧損狀態。

自2008年起,索尼的遊戲機、數碼相機以及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銷量都持續縮水,甚至在2012-2013年,索尼相繼賣出了美國和日本的辦公大樓。2013年,還有人傳言稱索尼即將破產倒閉。

為什麼一度輝煌的索尼會由盛轉衰呢?究其原因還是出在日本的“工匠精神”上,索尼更是日本“工匠精神”的標杆。它對產品的精細要求,導致注意力永遠放在對電子產品的設計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製造最輕薄、最精巧的產品。而忽略了消費者的需求,當有同行業的公司能夠生產出更適合消費者的產品時,索尼的優勢就不復存在。

儘管在2015年,電視行業陷入低迷時期,索尼電視在蕭條的環境下脫穎而出,實現了三年連續盈利的戰況,也不能挽救索尼一直在虧損的事實。

曾經引以為傲的硬件服務如今卻成了壓在頭頂上的烏雲,索尼想要生存下去,到了不得不轉型的時候。

2

轉型內容服務領域

從硬件技術轉型到內容服務,這看似是很艱難的一個轉型。特別是對索尼這種已經在硬件技術生存了72年的老牌巨頭來說,更是困難重重。

在內容服務領域,Netflix、亞馬遜等已經布完局,索尼在半途加入,並沒有很大的優勢。索尼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條自救之路呢?

首先,索尼在尋求轉型的過程中,也曾經嘗試過軟硬件結合的模式。但實踐證明,硬件出身的索尼很難適應軟件服務的快速變化,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10年虧損,72歲的索尼失去安全感,拋棄硬件,轉攻文娛產業!

選擇內容服務領域,則是因為索尼目前的盈利業務全靠遊戲金融服務業務,而索尼之前的幾十年積累的娛樂內容資源與市場經驗也給索尼轉型內容服務帶來了優勢。

但是索尼的發展更像是被時代逼著去尋求改變,而不是自己主動探索世界,在跌跌撞撞中入了內容產業的坑,面對四周強敵環伺,索尼想要站穩腳跟,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過去72年的發展,讓索尼已經長成一艘巨輪,都說船大難掉頭,此次索尼的轉型能否順利成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